1. 服裝市場調查報告
服裝行業研究報告
「後配額時代」的出口攻略
中國服裝憑借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強大的產業配套優勢,在全球紡織服裝業中傲視群雄。隨著進口配額的取消,中國服裝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後配額時代」並不意味市場的完全放開,反傾銷、綠色環保等「非關稅壁壘」依然存在。目前國際上針對我紡織品出口的三大防線和三大攻勢已基本形成,三個不利條款(市場經濟地位、紡織品特保、特定產品特保)、區域性自由貿易安排對我國的排斥以及歐美新設貿易壁壘,構成了對我紡織品出口的三大防線;與此同時,「伊斯坦布爾宣言」、進口國扶持國產產品和我競爭對手,又對我紡織品出口形成三大攻勢。
可以預見,服裝貿易摩擦即將進入高發期。因此我們需加強以下幾方面的重點工作:鞏固現有市場,維護出口秩序;共享潛在市場;創新新的市場;實行標准化戰略。出口企業更應做好「後配額時代」的應對良方:首先是積極推進企業改制,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創新能力;二是積極開展實業化建設,促進貿易向上下游的延伸,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益;三是積極實施品牌戰略,逐步開發自有品牌;四是積極「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吸收消化國外的先進生產工藝和管理經驗,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等。
(以上分析系詮釋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專家的相關觀點)
【行業出口狀況分析】
一、 出口總額加速增長,出口質量顯著提升
據海關統計,04年1-5月我國服裝出口繼續大幅增長,出口量達78.08億件,同比增長18.51%;創匯168.52億美元,同比上升22.36%;平均單價上升3.35%,達每件2.16美元,遏制了出口服裝平均價格持續下滑的趨勢。下圖反映了2000至2004年1-5月服裝出口數量及金額增長趨勢。
二、服裝出口產品結構分析
(一)棉製服裝份額最大,化纖服裝增速最快。今年1-5月我國服裝出口168.52億美元,其中棉製服裝69.52億美元,同比增長16.57%,占服裝出口總額的比重最大(41.3%);化纖服裝出口60.86億美元,增長27.19%,占出口總額的36.1%;絲織服裝出口6.6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0%。各類服裝占整個行業總出口額的比重如下圖所示:
(二)針織服裝後勁十足,梭織服裝總量領先。04年1-5月我國針織服裝出口52.16億件,創匯75.31億美元,同比增長32.41%;梭織服裝出口25.92億件,創匯93.2億美元,同比增長15.28%。梭織服裝在出口單價與金額上依舊超出針織服裝,但後者的出口增速遠遠高於前者。
三、服裝主要出口市場及分布狀況
(一)日本、香港、美國是我國服裝最大的三個出口市場。日本是我國服裝的頭號海外市場,今年1-5月出口創匯46.14億美元,增幅達15.0%;香港與美國也是我國服裝出口的傳統市場,出口金額分別達28.62、15.75億美元;另外出口到韓國、俄羅斯的金額也十分可觀。
(二)針織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針織服裝1-5月出口75.31億美元,前十大市場分別是日本、香港、韓國、美國、澳大利亞、阿聯酋、俄羅斯、匈牙利、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占出口總額的71.7%。
出口市場 出口份額
● 日本 25.4%
● 香港 19.3%
● 韓國 5.8%
● 美國 5.6%
● 澳大利亞 3.6%
● 阿聯酋 3.2%
● 俄羅斯 2.8%
● 匈牙利 2.3%
● 新加坡 2.1%
● 沙特 1.6%
(三)梭織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梭織服裝1-5月出口93.2億美元,前十大市場依次是日本、香港、美國、韓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英國、加拿大,占出口總額的75.3%。
主要出口市場 出口份額
● 日本 25.4%
● 香港 19.3%
● 韓國 5.8%
● 美國 5.6%
● 澳大利亞 3.6%
● 阿聯酋 3.2%
● 俄羅斯 2.8%
● 匈牙利 2.3%
● 新加坡 2.1%
● 沙特 1.6%
數據來源:紡織信息周刊、海關總署
四、海外重點市場進口狀況及需求分析
據WTO統計, 02年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進口市場依次為歐盟、美國、日本和香港,上述四個市場的服裝進口佔全球總額的92%。同時,歐、日、美、港也是中國最主要的四個出口市場,2003年合計佔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60%。
(一) 「中國製造」主導日本服裝市場。02年日本進口服裝達180億美元,其中中國產品占日本進口總額的78%(03年提高到80%以上),剩餘小部分市場主要由義大利占(5%)、韓國(3%)、越南(3%)、美國(2%)佔領,其他國家地區所佔份額不過9%。據《日本展望》月刊7月號報道 在日本進口的服裝製品總量中,中國服裝所佔的比例高達85.5%。其中,中國生產的毛衣占進口毛衣總量的88.1%,內衣、內褲佔77%,T恤衫佔80.3%,男式西服佔86.5%,裙子佔88.9%。
盡管中國服裝在市場份額上佔有絕對優勢,但價格過於低廉,只有義大利同類出口產品均價的8.5%;另外,日本消費者對中國服裝的滿意度依然不高。據日本產業省相關部門的調查,中國服裝除了在價格上獲得高滿意度外,在縫制、功能、質料上的滿意度均處於較低水平。
數據來源:《參考消息》、《日本展望》
(二)美國服裝進口平穩增長,中國產品凸現競爭優勢。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服裝289.27億美元,微增0.71%。其中從中國進口37.54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12.98%,其次分別為墨西哥、香港、宏都拉斯、越南等。
在美國服裝產品的進口中,增長最快的是絲麻服裝。04年1-5月進口額同比上升10.97%,總量達14.2億美元。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中國的絲麻服裝,進口量近11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三)中國服裝領銜歐盟市場但競爭激烈,關卡重重。中國是歐盟紡織品和服裝的最大進口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的服裝超過112億歐元,占歐盟服裝進口的19.6%。一旦配額全部取消,中國服裝的市場份額有望繼續上升。但土耳其、羅馬尼亞、波蘭、捷克、突尼西亞、摩洛哥、印度、印尼、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實力不容小覷,尤以土耳最具威脅。另外國內服裝出口企業也應時刻警惕歐盟隨時可能築起的貿易壁壘。
歐盟服裝進口的前5大市場(02年數據)
排名 國家(地區) 市場份額
1 中國 17.58% 五國共占歐盟服裝進口總額的50%
2 土耳其 13.38%
3 羅馬尼亞 —
4 突尼西亞 —
5 孟加拉 —
數據來源:新華社
【行業網上優勢分析】
一、服裝行業會員數量及結構
阿里巴巴英文網站服裝行業目前共有會員60000多名,其中買家48543名,占會員總數的80.7%;整個服裝行業「中國供應商」會員447家,(截至04年9月15日)。買家與供應商數量之比約為109:1,即每個供應商平均擁有109位以上的潛在買家。
(數據來源:阿里巴巴英文站會員資料庫抽取分析,時間截至2004年7月30日)
二、服裝行業買家數量及分布狀況
目前,阿里巴巴英文站服裝行業買家達48000餘名,主要分布於北美和亞洲地區,二者所佔比例分別為41.1%、33.6%,其次歐洲(東歐除外),比例11.0%。買家數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地區)分別為,美國、中國、印度、英國、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亞、巴基斯坦、韓國、新加坡,其中來自美國的買家數量達16000餘名。
(數據來源:阿里巴巴英文站買家資料庫抽取分析,時間截至2004年7月30日)
三、服裝行業買家查詢情況分析
(一)查詢總量持續攀升。服裝是我國的大宗出口商品,也是阿里巴巴網上反饋最具優勢的行業之一。今年1到6月,買家查詢大幅增長了34%。隨著配額制度的取消,服裝業出口的「春天」即將來臨,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收獲的詢盤預計將持續增長。(註:上圖僅反映買家查詢量的增長趨勢,非具體查詢量數值)
(二)買家查詢主要來自於北美、亞洲與歐洲。目前,亞洲、北美、西歐是我國服裝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量的80%以上。而阿里巴巴服裝供應商接獲的買家詢盤中有83.4%來自以上地區。
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
【網上貿易成功案例分享】
● 編織美麗的出口之路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是江蘇地區外貿行業的龍頭企業,旗下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03年出口額達8200萬美元,公司早在2002年就加入了阿里巴巴。作為一家在出口領域具有成熟經驗的企業,電子商務模式的推廣具有更特殊的意義。
電子商務模式的推廣有助於開發新市場、開發新客戶,有助於改善出口效率。
阿里巴巴就像是我們探測買家的雷達,讓我們知道客戶在哪裡,接下來就可以讓我們的外貿人員大顯身手,讓客戶進一步了解我們,我們總結為買家關注三要素,即企業實力、企業特長、企業經驗。所謂「對症下葯」,抓住買家的需求點,成交的概率就更高了。03年通過電子商務獲得了160多萬美元的成交,我們深信江蘇國泰國際集團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的電子商務事業會繼續蓬勃地壯大和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如果說我們的產品會讓生活更美麗的話,那麼電子商務正是幫助我們編織 「美麗」出口之路的法寶。
● 陽光總在風雨後,電子商務創奇跡
艾拉(蘇州)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資生產企業,01年加入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服務。但是開始階段艾拉公司的電子商務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總是報價,報價,還是報價,並沒有接到一分錢的訂單。這讓公司的許多業務員感到迷茫。總經理毛勇平頂著巨大壓力,和業務員們進行溝通,一起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並且在各方面給他們以最強有力的支持。通過努力,各方面的詢盤紛紛而至,他們又從中挑選一些最有發展潛力的客戶進行重點培養。幾個月後,第一張訂單終於來了。這以後,訂單源源不斷,公司成功開拓了義大利、南非、比利時等國市場。目前,艾拉公司通過電子商務成交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總營業額的30%,相當於150萬美元,並且這個數據在不斷地刷新!對於傳統的服裝毛衣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奇跡。「這是一個營銷理念上的問題。我覺得,我的成功只比別人領先了一步。我們不是靠個人靠傳統,而是靠團隊靠網路。網上貿易打了營銷的一個窗口。我們的工廠正在從工廠型走向貿易型,這中間的過程,如果用傳統方式,恐怕十年也不能實現。但是我們用了3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如果你問我,秘訣在哪裡,那麼我的回答就是——網上貿易!」
2. 轉產東南亞遭遇產業鏈短板 國內紡織業「迴流」中西部
近日,工信部表示,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
這一表態的背景是,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的部分產能不斷向東南亞轉移。據統計,2019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7.5%。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年1-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718.362億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實存在紡織服裝產能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紡紗和成衣製作這一塊。其中,成衣製作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賴於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優勢,而紡紗多數為國內產能轉移。2019年,中國在越南投資的紡紗產能占越南紡紗總產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設廠,在享受成本紅利的同時,也將面對產業鏈不完善的挑戰。
「緬甸工人的工資特別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內進口,增加了額外的物流成本。」聯成(緬甸)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工信部同時提出,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這也成為一些企業的新選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個中西部紡織產業園建成,顯示出中國紡織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以四川為例,今年以來,包括瀘州、自貢等地都有相關產業園開建,當地紡織產能大幅提升。
很多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額,近年來持續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長。大型紡織企業健盛集團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東南亞近年來受益於紡織服裝產業的轉移,出口增長較快。比如越南,2019年紡織品出口額為326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7.5%,較2017年增長了24.42%。
在這背後,是很多國內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比如雷明所在的企業。他從事服裝業已有13年,2013年決定將部分產能轉移緬甸。
「我搬廠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緬甸工人的工資低,更重要的是,那時歐盟給予緬甸最優惠國政策,對緬甸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雷明說。
與雷明的公司一樣,東南亞低工資和零關稅的誘惑,促使不少中國紡織企業轉移。
捷德皮具製品有限公司老闆羅良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1993年起從事紡織服裝業,主要生產手袋、箱包和皮帶等產品,美國是其主要海外市場,2018年他開始在柬埔寨建廠,轉移最主要還是為了避關稅。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選擇東南亞設廠,比如位於浙江的健盛集團,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公司於2013年開始生產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規劃建設了三大生產基地。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地區,低成本(人工、水電)和政策扶持(低稅),確實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優勢。此外,越南已經加入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其紡織服裝商品關稅門檻進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業可以同時設立一些上游產業鏈的企業與項目不同,中小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設廠之後,卻受困於產業鏈不完備。
雷明表示,東南亞的產業鏈並不成熟,只能做代工產品,他們公司需要在中國采購原材料,運到緬甸再加工為成衣出口。
另外,羅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產效率低,熟練工人只有國內的60%,連管理人員也要從國內帶過來,他還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培訓柬埔寨工人。
「產品交到客戶的成本比國內低,比如在中國生產成本是10美元,因為有關稅,到了客戶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產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從生產方面來看,由於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產生了物流費,在柬埔寨的綜合生產成本比國內還高。」羅良碴說。
產業鏈之困,導致並不是所有中國紡織企業都適合轉移東南亞。
一家位於廣東的紡織外貿公司開發部員工許恆(化名),其所在的企業已經從事紡織業12年,主要做針織產品,2年前為了擴大生產,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後決定仍然將產能留在國內。
許恆認為,大企業的供應鏈等各方面比較齊全,從製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們這種小企業很難遷過去,而且還缺乏資金。
語言不通等也是中國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羅良碴坦言,剛到柬埔寨開廠時語言不通,凡事都得請翻譯,由此產生了不少人力和時間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冊公司很慢,至少要4-6個月,而在中國只需10天。
目前來看,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也是倒逼中國紡織企業轉移東南亞的重要原因。
不過,更多的訂單並不意味著更多的利潤,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扎堆東南亞,企業間的競爭也在逐步升級。
雷明表示,他從2013年在緬甸開廠到現在,不斷有中國服裝廠轉移到緬甸。據他所知,緬甸的大部分中資工廠利潤並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較好的工廠可能會賺到一點錢。從加工廠的角度來看,一年投資幾千萬元,能賺幾百萬元已經算不錯。「有的工廠哪怕是接到虧本的訂單,為了養活這邊的工人,也會選擇去接。」
既然如此,中國紡織企業要如何選擇在國內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321號建議的答復中稱,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引導規范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國際合作與國內產業升級良性互動,穩定優化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
雷明正考慮回內地辦工廠,因為無論是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工廠,還是中國的工廠,都有經營得好和經營不好的。「國內像廣西、新疆和山東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資。」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我國紡織服裝業上的競爭優勢還主要體現在整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以及我國具有高素質的紡織技術工人。尤其是隨著今年中國儲備棉政策性調控,棉花內外價差持續低位運行,國產棉性價比提高,中國棉紗成本優勢再度體現。但對於整個全球紡織原料而言,棉花纖維僅佔25%左右,大部分均由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化纖貢獻。在這一點上,中國具有絕對的化纖產能優勢,紡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
「目前困難之一在於,生產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困難之二則在於外貿市場受到的貿易壁壘沖擊正在逐漸加大。」上述研究員指出,紡織服裝產業的確存在向我國中西部轉移的現象,但這還是難以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東南亞的優勢確實存在。
因紡織服裝體量、產業鏈配套的巨大優勢,使得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全球貿易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雖然紡紗產能逐漸往越南轉移,但越南棉紗主要出口地依然在於中國市場,而進口合成紗主要來自中國,這一點看來,越南的紡織業更像是中國產業的補充。
羅良碴則認為,目前國內服裝產業鏈上還有突破空間,當前服裝業兩極分化,一種像H&M、UNIQLO這樣的服裝企業,物美價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優勢。另一種是量小且講究 時尚 ,季節性強,中國的供應鏈相當成熟,才能生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3. 越南成為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這是必然的嗎
越南成為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這是必然的。據悉,越南的成衣出口已經超越之前的第二——孟加拉國,因此,越南的成衣出口也一度躍為世界第二。事實上,越南成為第二大成衣出口國彷彿也在意料之中,因為越南近年來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它對成衣的重視程度也是很高,加上越南本身具有的一些優勢,因而造就了它如今的成績。
其實,越南在近幾十年的發展是相當迅速的,不光它的服裝市場相當不錯,它的手機市場也是十分有前景,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越南的經濟發展很似以前的中國。
4. 中國人在越南做什麼生意好
任何生意以前都應該先了解大體經濟環境和市場狀況,下面給你提供一些宏觀數據做參考,希望被採納:
《西貢經濟時報》2015年6月25日報道,截至6月15日,越南貨物出口總值約703.4億美元,同比增長8.8%。前10大出口商品包括:手機及零部件,出口額132.6億美元;紡織服裝,出口額91.7億美元;計算機、電子產品及零部件,出口額66.7億美元;鞋,出口額52.8億美元;機械設備及零部件,出口額34.5億美元;木材及木製品,出口額28.7億美元;水產品,出口額27億美元;交通運輸工具及零部件,出口額24.5億美元;原油,出口額19.1億美元;攝像機及零部件,出口額14.2億美元。
截至6月15日,越南前10大進口商品包括:機械設備,進口額128.7億美元;計算機、電子產品及零部件,進口額103億美元;手機及零部件,進口額47.8億美元;布匹,進口額45.4億美元;鋼材,進口額33.9億美元;石油,進口額27億美元;塑料原料,進口額25.9億美元;紡織原輔料、皮鞋原料,進口額23.1億美元;鋼材製品,進口額19.3億美元;其他基本金屬,進口額1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