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種類 » 服裝分別來自哪個朝代
擴展閱讀
如何畫服裝扣子 2023-08-31 21:59:56
學生毛呢大衣怎麼搭配 2023-08-31 21:54:11

服裝分別來自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 2023-07-25 04:24:24

㈠ 漢服是指哪些朝代的服飾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1)服裝分別來自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漢族服飾歷史悠久,它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以及融合一起。而且作為一個大的服飾體系,不僅能夠用簡單著方式來界定漢服。

還能夠通過風格來進行界定標准,所以說漢服的界定標准能夠用,下面這幾種文字來進行表述上溯至炎黃,下至宋明漢唐。漢族人民所穿的服飾為基礎,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面不斷的進行演化。

漢族其實早已經有了比較獨立的服裝體系,華夏的衣服是由黃帝所制,而且在皇帝之前就尚未有衣服和屋宇。根據一些考古的發現,漢服最早出現在商朝,大約是在五千年前,還在石器時代,當時就已經有了比較原始的紡織業,用來織成麻布作為衣服,而黃帝的妻子嫘祖也發明了養蠶和絲紡。

男子的衣服腰間會查有隔代,而女子的要件是以師帶系扎,而就因為秦皇兵馬俑的出現,秦代的服飾以及風格方面也有著,很大的發現。在魏晉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都非常崇尚自然,所以飄逸是魏晉服飾風格上面最大的展現,而這個時候的男子多穿寬大的袖衫,大都是上袖翩翩的衫子。

其實根據漢服飾的發展也能夠看得出,它是在經過每個朝代的文化風格,而不斷的加以創造和改革,才形成了比較獨立的漢服體系。漢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與琴棋書畫相比,漢服曾經一度滅絕了長達三百年,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已經開始漢服復興之路。

㈡ 中國各朝代的服裝名稱

古代中國一向素享「衣冠王國」的美譽,服飾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歷史發展和社會時尚嬗替的標志之一。

古人雲「衣食住行」,衣為先。在中國人眼中,穿衣是一件大事,穿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在中國傳統上,服裝還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遠超出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下面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幾個朝代所代表的是什麼樣的衣裝服飾吧~

春秋戰國時期·深衣袍服

在春秋一直到漢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當時深衣的主要款式。

曲裾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種根據禮制而制定的衣服,一直以來都深受士大夫階級的喜愛。

其採用圓袖方領,以示規矩,意為行事要合乎准則;垂直的背線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擺線以示處要公平。

漢代 ·漢服褒衣廣袖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

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南北朝·華袿飛髾
魏晉時期衣冠一秉東漢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異常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袿飛髾」。

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

唐代·慣束羅衫半露胸
唐朝女服較之其他朝代,具有強烈的自信心與流行意識,更加追求大氣飄逸與華麗絢爛。

上穿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是唐代女子的傳統裝束。

這種唐女襦裙裝成為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服裝史中最為精彩而又動人的一種配套裝束了。襦,一般只長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點。

從中國服裝史上看,唐代服飾是最華麗、最絢麗多姿的,從審美的角度看,唐朝服飾又是最大氣,雍容華貴的,這一點從當時人們崇尚牡丹花就能體現出來。

小貼士大袖衫,大氣飄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華、恢弘、大氣的文化特徵,呈現出當時華麗開放的審美風尚。這種服飾是中晚唐時期的樣式,並一直流傳到五代。

清代 · 旗裝
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旗裝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

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清代以來,坎肩極為流行。罩穿在氅衣、襯

㈢ 中國傳統服飾的歷代演變

1、隋唐時期服裝的轉變時期

隋唐時期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發展,這個時期的服飾變遷為歷史過渡時期。其上承歷史服飾之源頭,下啟後世服飾制度之經道。男子的常服為襆頭、袍衫、穿長靿靴。但此時的袍衫與前朝略有不同,式樣為圓領、右衽、窄袖、領袖裾無緣邊。

2、宋代的服裝趨於保守

宋代的服飾,大體沿襲前唐,但在服裝式樣和名稱上還略有差異。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樣有廣袖大身和窄袖緊身兩種。穿褙子和半臂的習慣極為普遍,但都不能作為禮服穿用。

3、遼金元時期服飾

遼、金、元時期的服飾既有漢人的禮服制度又有本民族特色。遼金男子的服飾多為圓領、袖的缺胯袍,著長統靴或尖頭靴,下穿褲,腰間束帶。元代男子的服飾有漢族的圓領、交領袍,也有本民族的質孫服,其形制與深衣類似,衣袖窄瘦,下裳較短,衣長至膝下,在腰間有無數褶襇,形如現今的百褶裙,在腰部還加有橫襕。

4、明清時期服飾變化

明朝的服飾在唐朝服飾的基礎上結合宋元服裝形式中的某些元素,而生成了自己朝代服飾風格。因為明朝的政治思想達到了中國歷代前所未有的保守,明朝服飾風格也變得束縛閉塞。

5、民國時期至近現代

直到鴉片戰爭後,世界強行打開中國大門,清末西洋服裝傳入後,中國人的服飾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末時期在中國境內隨處可見西洋服裝和長袍馬褂並存現象。自辛亥革命後,中山裝和旗袍的出現,是中西結合的最有力的時代產物。

(3)服裝分別來自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漢服文化:

傳統服裝漢服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上衣下裳制,相傳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易·系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一傳說可以在甘肅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繪中,得到印證。

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據《釋名·釋衣服》載:「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狀多為交領右衽,下裳類似圍裙的形狀,腰系帶,下系芾。這種服制對後世影響很大。

㈣ 漢服包括哪些朝代的服裝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每個朝代漢人的服飾都叫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

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

漢服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4)服裝分別來自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歷朝服飾:

1、唐朝服飾

唐朝服飾是唐朝的服裝,它有公服、圓領袍、半臂、衫裙、帔等,裝飾有襆頭、巾子、鶡冠、革帶等,布料有蜀錦、綾、羅、夏布等。

由隋入唐(618-907),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

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2、宋朝服飾

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但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與傳統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宋朝時候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有黑白二色。

當時退休的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裰」的對襟長衫,有大袖子,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

3、明朝服飾

明朝服飾是指明朝時的衣飾,專指這段時期的漢服,即明制漢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

中後期更出現了前代未見的形制款式如立領,以及於一件衣服的顯眼處大量使用鈕扣。至清朝期間逐漸被禁止,但仍有少數款式和特徵流傳至今。近代至現代朝鮮族、琉球族、京族的民族服飾(韓服、琉裝、越服)亦深受明朝服飾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朝服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服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服飾

㈤ 漢服是什麼朝代的衣服

漢服其實是漢族的傳統服飾,不止在一個朝代有漢服。漢服在漢代、漢末魏晉六朝、隋朝、唐代以及宋代均是漢服,只是每一個朝代衣服樣式各不相同。漢服的特點是交領、無扣,還有就是系帶,基本上不使用一顆紐扣,全部是由系帶結纓的方式來穿戴。
漢服是什麼朝代的衣服

雖歷經千年,漢服服制會有所變化,但是漢服是很難以朝代劃分的。由於漢服中很多款式流行的時間遠遠跨越朝代的分隔,不專屬於某一個朝代,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而言並不算古裝,現代人穿漢服,漢服就是現代的時裝。
漢服作為一種獨立的服飾體系,在歷史大多傳承和發展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風貌以及文化背景,簡單而言就是已形成鮮明的風格特色,而且明顯區別於我國的其它民族。
而因為歷史悠久,應用地域較為廣泛,且在不斷的創新和融合中發展演變,讓對中國服飾研究較少的人難以把握,漢服作為大的服飾體系,不能以表象與簡單的制式來界定漢服,應該以其主導風格為界定標准。

㈥ 古代服飾分為哪幾個朝代或大類

一.商周服飾

1.商周貴族服飾

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染繪並用,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常在織物織好之後,再用畫筆添繪。
2.東周男子服飾

周代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
這個褲宏團時期還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掛玉制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紳帶」;另一種以皮革製成,叫「革帶」。
3.戰國婦女服飾

楚墓出土的戰國中期服飾實物,有絹、羅、錦、紗、絛等各種衣著十餘件。錦袍前身、後身及兩袖各為一片,每片寬度與衣料本身的幅度大體相等。右衽、胡橘交領、直裾。衣身、袖子及下擺等部位均平直。領、袖、襟、裾均有一道緣邊,袖端緣邊較為奇特,通常用兩種顏色的彩條紋錦鑲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
「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冕冠,是古代帝王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志。

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
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2.秦漢時期男子服飾

秦漢時期的男子服裝,以袍為貴。袍服一直被當作禮服。它們基本樣式,以大袖為多,袖口有明顯的收斂,領、袖都飾有花邊。袍服的領子絕緩以袒領為主,大多裁成雞心式,穿時露出內衣。袍服下擺,常打一排密襇,有的還裁製成月牙彎曲狀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
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

.秦漢婦女服飾

秦漢婦女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漢代直裾女服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字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
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漢代婦女的襦裙
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清代,前後二千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
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而裙子很長。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男子服飾

大袖衫
魏晉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籠冠的形象與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圖象略同,是北朝時期的主要冠式之一。
南北朝時期褲褶
褲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傳統服裝,基本款式為上身穿齊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褲。面料常用較粗厚的毛布來製作。穿褲和短上襦,合稱襦褲,但貴族必須在襦褲外加穿袍裳,只有騎馬者、廝徒等從事勞動的人才直接把褲露在外面。
南北朝的褲有大口褲和小口褲,以大口褲為時髦,穿大口褲行動不便,故用錦帶將褲管縛住,又稱縛褲。
深衣
魏晉南北朝時期,深衣已不被男子採用,但在婦女中卻仍有人穿著。
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比較典型的,是在服裝上飾以「纖髾」。所謂「纖」,是指一種固定在衣服下擺部位的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所謂「髾」,指的是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由於飄帶拖得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
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婦女的衫裙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婦女服裝,都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
1.隋代和初唐女服

襦裙和披帛
襦裙是隋唐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披帛,又稱「畫帛」,通常一輕薄的紗羅製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為二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走起路來,不時飄舞,十分美觀。
3.晚唐女服

盛唐以後,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晚唐,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

圖為晚唐寬袖對襟衫、長裙、披帛。這是中晚唐之際的貴族禮服,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4.回鶻裝

回鶻是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即現在的維吾爾族的前身。回鶻裝在中晚唐貴族婦女及宮廷婦女中廣為流行。
回鶻裝的基本特點略似男子的長袍,翻領,袖子窄小而衣身寬大,下長曳地。顏色以暖色調為主,尤喜用紅色。材料大多用質地厚實的織錦,領、袖均鑲有較寬闊的織金錦花邊。
穿著這種服裝,通常都將頭發挽成椎狀的髻式,稱「回鶻髻」。髻上另戴一頂綴滿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綴鳳鳥。兩鬢一般還插有簪釵,耳邊及頸項各佩許多精美的首飾。足穿翹頭軟錦鞋。
元代貴族織金服飾
元代服裝大量用金,超過以往歷代。織物加金,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現。至於漢族服飾上得到運用,時間大約在東漢或東漢以後,而且主要在宮廷中使用。直到魏晉南北朝以後,服飾織金的風氣才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宋代貴族服飾用金,在技術上已發展到了十八種之多。遼、金統治地區織金技術也有很大進步,尤以回鶻族地區最為流行,所織衣料最為精美。元代繼遼、金之後,在織物上用金更勝於前代。
2.明代婦女服飾

明代婦女的服飾,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為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
明代比甲
比甲為對襟、無袖,左右兩側開衩。明代比甲大多為年輕婦女所穿。到了清代,這種服裝更加流行,並不斷有所變革,後來的馬甲就是在此基礎上經過加工改制而成的。

㈦ 古代服飾分為哪幾個朝代或大類

古代服飾有6個朝代。

1、秦朝服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國後,為鞏固統一,相繼建立了各項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廢周代六冕之制,只著「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綬

2、漢代的冠服制度

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

3、魏晉時期

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姿容飄逸的魏晉風度也反映到了漢服上,這一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尚。

4、南北朝時期褲褶。

褲褶是胡服。本來是窄袖。後來到南北朝,南方漢人把袖子改得很寬很寬,褲子也改得很寬很寬變成大口褲。太平無事時撒開褲管,飄逸;遇急事就用錦帶將褲管縛住,實用。

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雜裾服

傳統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採用,但在婦女中間卻仍有人穿著。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在衣服的下擺部位,加一些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

6、隋唐漢服

唐代官服。 唐代官員平時穿的服裝圓領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細麻布製成,領、袖、襟加緣邊,在衫的下擺近膝蓋處加一道橫襕,故又稱「襕衫」。

㈧ 各個朝代的服裝

各個朝代的服裝具體介紹如下:

一、晉制漢服

在魏晉時期,由於戰亂不斷,王朝變更頻繁,因此服飾文化受到各民族的影響,而「魏晉風流」是最好詮釋晉制漢服的特色的詞語,本身魏晉風流是指當時人們灑脫隨性、率真的風格,但其行為風格也會影響當時的審美特徵。

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晉制漢服為一片式破裙搭配長袖交領上襦,再穿著一件略微寬松的交領上襦或者半臂,古時候的「疊穿」也相當有韻味,而寬大的袖口略顯仙風道骨,較高的腰際線,使得不管男女整個身形更顯高挑俊逸,頗有瀟灑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