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淘寶商城裡面好多店都是福建的,哪些衣服和鞋子都是真品嗎聽說福建的假貨多啊
我就是福建人,我不贊同你的觀點,既然認為福建的淘寶店鋪假貨多,你別進去買不就行了。
㈡ 全國最大的假貨製造城市是哪裡
美國cbs批評"世界最大的假貨市場"的浙江義烏[轉給好友] 義烏「假貨」風波 2004年 11月30日 遭美國CBS批評為"世界最大的假貨市場"的浙江義烏,該如何面對"假貨"風波?中國又如何面對新一輪關於中國假貨大量出口的國際輿論? 2004年8月,美國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鍾雜志》專欄做了一個名為"世界最大的假貨市場"的電視片,報道了中國浙江義烏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片中,一家做運動鞋的老闆在鏡頭前炫耀說,最新的Nike運動鞋到了這里,4天後就能夠大批克隆,每雙只要4美元。電視記者還發現,3000美元的Callawry高爾夫球桿,在這里花275美元就可以買到。CBS稱,他們在采訪時發現,執法人員與造假者關系親密,嚴打行動像貓鼠游戲。 報道援引長期研究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的美國俄亥俄大學Daniel Chow教授的話說:"當地專業人士告訴他,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90%是假貨。但是批發市場是當地工商部門投資的,也是當地的經濟支柱,直接影響到當地稅收和工商局的管理費收入,有的政府官員甚至有股份。" 日前,義烏市中國小商品城工商分局局長陳如林在接受《鳳凰周刊》采訪時表示,該報道對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描述並不真實,他對美國該報道中關於執法人員的描述感到義憤填膺。 義烏到底有沒有假貨?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福田市場、中國小商品城和服裝、副食品小商品城裡,總共約有幾萬家商鋪。日前記者赴義烏實地采訪,隨機暗訪了多家商鋪,尚未發現出售仿冒耐克、阿迪達斯等名牌的商品。 一家玩具商鋪老闆的話頗具代表性:"五六年前,義烏的假貨是比較多,但現在你要再靠賣假貨是混不下去了。做得好的一般都有自己的工廠,生產有自己品牌的商品了。" 據稱,近年來義烏加大了打假力度,當地人幾乎都知道打假舉報電話。由於在當地舉報的賞金高於周邊地區,一些假冒產品在運輸途中過境義烏時,也常常遭到舉報者的舉報。 義烏市中國小商品城工商分局局長陳如林說,過去比較容易出現假冒侵權的情況集中在服裝、皮包類商品,但目前在正規市場上也幾乎絕跡了。比較難以打假的是地下市場,由於相當隱蔽,難以發現。一般情況是,有人拿來一個外國品牌商品,找商鋪老闆進行"貼牌加工",也叫"來樣加工"。 當地一名媒體工作人員指出,實際上,目前義烏正規市場上的小商品絕少存在侵犯知識產權的"假"、"冒"、"偽",大量存在的是"劣"的情況,即便宜貨。一分價錢一分貨,義烏市場能在全國乃至全球小商品市場勝出,法寶就是"便宜"。 危機公關意識淡薄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負面新聞,地方政府所暴露出的"危機公關"意識的淡薄。 CBS"60分鍾"是美國調查類電視報道的先驅,是美國惟一一個定期播出的時長為1小時的新聞專題節目,每周在全美349個電視台播出一次,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被譽為公共事務節目的"旗艦"。可以想像,其"世界最大的假貨市場"的報道對中國(包括義烏在內)的海外形象及海外市場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是巨大而久遠的。然而,義烏地方官員除了坐在辦公室里指責這檔節目報道失實,純屬子虛烏有外,幾乎沒有採取任何積極的行動加以補救。 當記者問"如果對方報道失實,政府為何不訴諸法律?"一位主管宣傳的官員的回答居然是:"人家遠在美國,地址都不知道,怎麼交涉?" 於是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義烏花費大量金錢在國內媒體做形象廣告,並准備進一步投放海外媒體;另一方面,對於有損於義烏乃至整個中國形象的國外"失實報道",他們束手無策。 這期間,根據CBS的報道,國內一家中央大報下屬的一份報刊也刊發相關報道,題為《美海關稱假貨六成來自中國,義烏市場被西方曝光》。此後,經義烏政府交涉,此家報刊進行了道歉;一家進行轉載的門戶網站也被要求取下此文。 即便如此,CBS"60分鍾"的報道還是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一位網友根據該報道的主要內容,撰寫了《義烏模式是體制之恥》一文,認為"義烏模式之恥,卻正是體制之恥;不改變這樣的體制,正是中國人之恥。"在論壇上引起持久的爭論。 實際上,近年來關於義烏的負面新聞並不少,內容幾乎集中在"假貨市場"和當地的"圈地狂潮",其中有基本屬實的,也有失實的。面對這些負面報道,除了被動地交涉之外,相關部門的公關應對能力顯得乏善可陳。對此,上海一位公關公司的從業人員分析:"就像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一個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永遠沒有負面新聞。但是面對負面報道,地方政府往往顯得低調古板有餘,靈活應變不足,更遑論危機公關。" "義烏模式"還能走多遠 去年義烏主辦的小商品博覽會,共吸引來自126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名外商,受到商務部等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肯定。 從浙江中部山區的一個小縣城,發展到目前略具氣象的商貿都市;從一個農村集貿市場發展到今天集產品展示、代理批發、廠家直銷、電子商務於一體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展示中心,義烏確有其成功之處。2003年,義烏市場成交額達287.3億元,其中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248.3億元,連續13年位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成交額榜首。 通常,義烏模式被歸結為:一個龐大、高效、結構復雜的市場以及依託這一市場展開的大規模產業分工與合作。對此,浙江省委黨校副教授王祖強也曾撰文指出,義烏模式的鮮明特色是:由"雞毛換糖"開始,利用市場先發優勢和集聚功能,發展以小商品流通為主的商貿業,不斷積累資本、擴大經營規模,促使商業資本向製造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擴張,實現市場與產業、城市的聯動發展。 但近年來,關於"義烏模式還能走多遠"的憂慮開始頻頻見諸報端。據北京一份工商類報刊的報道,義烏"整個市場的利潤已經被攤得很薄,只能靠一定的數量級來支撐;隨著各地對義烏模式蜂擁而起的克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義烏將直面生死關頭:其一,商品本身價格已近底線;其二,隨著市場的日漸擁擠,客商的經濟活動成本在上升,邊際效益呈現下降的趨勢。" 而王祖強提出的建議是:"國內外新的經濟發展態勢表明,義烏小商品市場若只有低成本優勢,就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的優勢,因此,義烏的多種優勢要有機地結合起來,超越小商品市場的輻射和集聚效應,形成新時期的綜合性的義烏模式。" 海外市場的警示 據美國CBS《60分鍾雜志》的報道,"美國俄亥俄大學Daniel Chow教授認為,如果考慮轉口貿易的因素,80%被美國海關截獲的假冒偽劣產品都來自中國。而據美國海關的數據,2003年,在美國口岸被查獲的假冒產品中,來自中國的產品佔了66%,遠遠高於居第二位的中國香港5%和第三位墨西哥的4%。而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各口岸查獲的仿冒產品,中國仍然佔58%,遠遠高於南非的7%,俄羅斯的6%和香港地區的3%。" 據報道,中國假貨進入美國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美國的電視台和報紙經常對此進行評論報道。一位女士在電話討論中說:"以前還以為政府是為了轉移我們的視線,對中國有其它企圖,後來我真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名牌皮具在街上出現。"由於明年中國將不再限制國內企業進出口,很多美國人擔心假冒偽劣產品會更多,因此希望中國加大打擊力度。 不管報道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如何,西方輿論導向已經相當明了,而中國小商品因他人或自身的原因在西方市場受到歧視和打壓,也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溫州鞋子進入西班牙乃至歐洲市場的中轉站之一埃爾切市,當地打出標語:"把埃爾切所有亞洲鞋子都趕出去,把運送亞洲鞋子的集裝箱全部燒光!"並發生了中國鞋商鋪遭焚事件。在北非摩洛哥,當中國批發商在港口城市卡薩布蘭卡開設商店後,引起一陣恐慌,今年9月當地一份報刊就此報道的標題是:"小心,中國人登陸!" 對此,觀察家認為,除了採取外交及法律途徑維護正當權益外,中國的小商品市場也應以此作為警示,進行自我反省。據估計,中國每1萬美元GDP的能耗是日本的40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如果中國的出口商品都按國際標准實施環保措施,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將喪失殆盡。 另外,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出口商品,絕大多數是服裝、鞋帽和其它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因此,出口商品實際上就是出口勞動力。盡管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還將保持一段時間,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中國製造"不應只是廉價商品的代名詞,更應打出自己的品牌。
㈢ 中國哪裡假貨出口最多
1988年-2008年,全球假貨產業實現了10,000%的增長,年交易規模突破6500億美元。利潤是全球毒品貿易的兩倍。而2015年,國際商會發現這個規模增加到17700億美元。
莆田中國安福電商城、廣州白雲皮具城、義烏小商品市場、深圳華強北以及沿海眾多製造業發達城郊的工廠中,機器在不同的地方晝夜轟鳴,但是它們所生產出來的高仿貨有共同的售賣路徑——一部分去國外旅遊一圈,借著代購的名頭出口轉內銷,另一部分則直接出口到國外。
只要承擔加工費,就能以名牌的價格賣出,收割十倍百倍的溢價,如此簡單的造富讓高仿蔓延到了各個產業。
手錶、皮革製品、帽子、鞋子、香水及化妝用品、玩具、服裝、各種加工製造產品、煙草、五金、電子零配件、小型電子產品和音像製品等等,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成為了世界假貨工廠。
廣東造假排第一,山東江蘇緊隨其後
2017年6月,《消費者報道》以「產品造假窩點」為核心,梳理了國家質檢總局屬下的中國質量新聞網自2001年至今共計1187條被曝光的產品造假新聞。2001—2015平均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廣東、江蘇、山東,其造假新聞曝光量也較多,作為全國GDP排名第一的製造業大省廣東,其造假新聞曝光量最多。
從造假新聞曝光來看,廣東、山東、江蘇居前三甲/消費者報道
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數據也顯示,全國線下可疑售假團伙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山東等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而經濟發達的偉大首都北京,是唯一突破200個團伙的內陸地區。
這些假貨產業興旺的地區,大部分都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國傳統印象中的河南人擅長造假的印象似乎並不相符。恰恰相反,人們常規心目中的經濟發達地區才是造假的重災區。
這一現象背後的邏輯,也顯而易見。越是商品貿易活躍、製造業發達的地區,造假售假的行為就會成比例的增加。而貿易低迷、製造業落後的地區,由於市場、技術、物流等多方面原因,造假售假的活動受制太多。
為什麼明知是假貨還買?
那麼,什麼樣的假貨最有市場競爭力?換句話說,消費者喜歡怎樣的產品?研究發現在以下三種情況中,即使明知是假貨,很多消費者還是傾向於去購買。
第一種情況是,假貨使用起來的效果和真貨差不多,而真假貨之間價格差異大。這種價差往往是由於巨大的知識產權附加值,或者推廣費用而造成。名牌服裝、盜版CD、仿製電子產品。每年全球查貨的假貨中,雷朋眼鏡、邁克爾高司等品牌都高居其中。
第二種情況,在消費者看來,這種類型假貨的潛在使用風險比較小。如穿戴的商品,而非吃進肚子里的葯品或者食物。食品和葯物的假貨,消費者一般都不敢購買。
第三種情況,沒有途徑購買到真貨。比如天價葯品、還沒有進入本國市場的外國商品,普通民眾沒法買到真貨,只能用假貨代之。
全球被查貨最多的假貨/網易數讀
那麼對於製造者,他們最願意生產怎樣的假貨呢?主要有下列幾種: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單件產品利潤率很高(高知識產權附加值產品)、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造假工廠一般都是小作坊模式)、產品單體體積小,便於運輸、攜帶、郵寄和隱藏。並且方便拆卸,再組合。
我們可以發現需求和供應的結合點就在於穿戴型的奢侈品、化妝品或小型電子產品這一類貨物。產品的相關產業往往和就是當地的支柱產業。比如以製鞋業聞名的福建莆田,就盛產假鞋。
因為獲取原材料、技術工人和生產線,乃至尋找物流和買家都極為方便。以至於很多正規代工廠家也利用自己富餘的產能參與到造假產業中。
更多外貿干貨請關注「騰道外貿大數據」
騰道外貿大數據精準挖掘目標采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