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類別 » 唐代服裝研究方向有哪些
擴展閱讀
如何畫服裝扣子 2023-08-31 21:59:56
學生毛呢大衣怎麼搭配 2023-08-31 21:54:11

唐代服裝研究方向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17 00:36:44

⑴ 唐朝服裝有哪些特點 唐代服裝特點

盛唐時,由於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昌盛,再加上社會十分開放,服飾日趨自由,風格日趨多樣。有傳統風格、自然的人文風格、西域風格、宗教風格等相互爭奇斗艷。女子著男裝,並日趨坦露身體。中唐時佛教已在中國十分盛行,並得到了發展和普及,出現了許多宗派。同時這一時期又是儒、道、禪各自既獨立、又互有影響的共同發展時期,而官方卻將此三家之說全都拿來為統治階級服務,因此,唐代沒有出現高壓政策,社會相對穩定,服飾兼容並蓄、和諧多樣。這一切使當時的服飾得以不失華夏之魂地自由發展起來。唐代的織、染、印、刺綉、製作工藝都十分發達,其精美程度可種當時同類產品的世界之最。再加上其他文化、藝術的發達,促使唐代的服飾向優美、高雅、華貴、自由開放和完備統一的風格發展,使中國的服飾藝術更加燦爛輝煌。
晚唐,由於社會中出現了不穩定因素,壓抑和變態的心理在服飾上有所反映,最為明顯的是當時的化妝以悲、以怪、以病態為美(如八字眉、畫黑唇以作出悲啼狀),服飾也相對趨於拘謹。
總的說來,整個唐代民服沒有以往繁多的制度限制,市民服飾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都向著優美、華麗方面發展。禮祭之服和朝服經過歷代的承襲、演變、發展,再加上唐代的國力雄厚,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階段。
唐代的服飾圖案,受當時社會上佛教思想的影響,多呈現與佛教有關的圖案。另外,儒家思想抬頭,入世的思想戰勝了過去出世的思想,這就使得藝術風格更加現實主義化。由於唐代的昌盛,當時長住長安的外國使臣、學者來自300多個國家,僑居者十幾萬人,所以,此時服裝、服飾、化妝、圖案更多見異國格調。
總體看,唐代的服飾比較紛繁復雜,初、盛、中、晚各個歷史時期多有不同。初唐較為簡朴,盛唐追求華貴,中晚唐則受時勢或流俗的影響而多崇尚怪異。

⑵ 唐朝服飾的特點

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

唐裝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本指唐制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

(2)唐代服裝研究方向有哪些擴展閱讀:

唐裝的代表:

唐朝的服飾由於唐朝採取開放政策,對西域、吐蕃的服飾兼收並蓄,因而「渾脫帽」、「時世妝」得以流行。

這就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與前兩次服飾大變革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服飾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東西方向流動。

唐朝服飾唐代服飾之所以絢麗多彩,有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礎。隋王朝統治年代雖短,但絲織業有長足的發展。

文獻中記隋煬帝「盛冠服以飾其奸」,他不僅使臣下嬪妃著華麗衣冠,甚至連出遊運河時大船纖繩均傳為絲綢所制,兩岸樹木以綠絲飾其柳,以彩絲綢扎其花,足以見絲綢產量之驚人。

至唐代,絲織品產地遍及全國,無論產量、質量均超過前代,從而為唐代服飾的新穎富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加之與各國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對各國文化採取廣收博採的態度,使之與本國服裝融會貫通,因而得以推出無數新奇美妙的冠服。

唐代服飾,特別是女子裝束,不光為當時人們所崇尚,甚至於今日人們觀賞唐代服飾,亦覺興奮異常。這里沒有矯揉造作之態,也沒有扭捏矜持之姿。

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充滿朝氣,令人振奮又使人心醉的服飾。其色彩也非濃艷不取,各種鮮麗的顏色爭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銀雜之,愈顯炫人眼目。其裝飾圖案,無不鳥獸成雙,花團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謂一派大唐盛景。

唐朝在現今服飾界,和對以後服飾業的影響,是它無與倫比的文化藝術與精神風貌。它呈現出唐朝文化處於顛峰與極盛狀態時,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和橫貫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渾大氣。

唐朝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輻射力,對服飾產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們受用無窮,並福蔭著後世子子孫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裝

⑶ 唐朝服裝簡介

唐朝服飾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無論是人們的思想,還是物質的生產都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唐代開始,工藝裝飾普遍使用花卉圖案,其構圖活潑自由、疏密勻稱、豐滿圓潤。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後,就是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

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鳳圖案並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
晚唐時期的服飾圖案更為精巧美觀。花鳥服飾圖案、邊飾圖案、團花服飾圖案在帛紗輕柔的服裝上,真是花團錦簇,爭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說:"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翩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華貴優美的服飾圖案,是畫工們在敦煌石窟用艱苦的勞動為後人們保留下來的珍貴形象的資料。唐代服飾的發展是整體上的發展,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於表現自由、豐滿、華美、圓潤,在鞋、帽、巾、玉佩、發型、化妝、首飾的表現,都說明了這一特點。
唐代承前繼承了周、戰國、魏晉時期的風格,融周代服飾圖案設計上的嚴謹、戰國時期的舒展、漢代的明快、魏晉的飄逸為一體,又在此基礎上更加華貴,使服飾、服飾圖案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飾、服飾圖案對後代的影響一直沿續到今天。纏枝紋在現代服飾圖案中的運用,展示了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

古代著裝主要是帶結。唐代規定「大帶制度」,一帶上的裝飾品的質地和數量區別官品登記。比如一品官以下佩戴刀子和礪石,文物三品官以上佩玉帶,四、五品官佩金帶,六、七品官佩銀帶。而平民百姓只能佩銅、鐵質的小刀等物件。

唐高祖以後,以紫色為三品官服的顏色,淺咖啡色為五品官服顏色,深綠色為六品官服顏色,淺綠色為七品官服顏色,深青色為八品官服顏色,淺青色為九品官服顏色,黃色或白色為宮外之人或庶民的服色

---------------------------------------------

唐前期,女性大多大膽追求個性美,著裝服色的選擇將官方規定棄置一旁,甚至盛行穿胡服、戴胡帽等;施面妝也是「濃妝艷抹」。唐朝婦女的日常服裝,上身著衫,下身穿裙。衣裙上有瑰麗的花紋,裙子以紅色最為流行。富家女子常常用精美的絲織品做衣料,衣服柔薄而精巧。從總體上看,唐代服裝造型雍容華貴,配飾富麗堂皇;質料唐以絲、麻為主,以紅、紫、黃為等鮮艷的暖色調為主要色調。唐朝婦女上身常著圓領的長衫,肩上披帔,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長衫外;下身穿裙,裙腰高,線條優美,顯得身材頎長、秀美,反映相對穩定的一面。唐朝以漢族為主,漢族的文化源遠流長,文明且講究,逐漸形成了飄逸的塔形衣冠。因居住在溫暖濕潤地區,絲織技術高超,絲織品花色品種很多,以輕盈精薄著稱。如吐魯番出土的輕容紗比馬王堆出土的素紗更精巧。唐代的貴婦大都「縑羅不著愛輕容」。而且,在唐朝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唐朝女性喜歡穿男性服裝。唐朝統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故此喜著胡服;唐朝前期社會開放,婦女參加社會活動較多,男裝較為方便;唐代婦女的自我表現意識較強,男裝可以體現女性身體各部位的曲線。尚武和開放,無疑是女扮男裝流行的大背景,突出女性人體美而唐朝女性在服裝穿著上的富貴、典雅、誇張、華麗以及匠心的獨特,都體現出唐朝婦女在其意識上的開放性和積極性的一面。

⑷ 求歷史《唐朝服飾的特點及發展》研究性學習調查報告的答案拜託各位了 3Q

開放的唐朝,外來文化的影響遍及唐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胡風」的影響下,服裝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本文即以唐代服裝風尚中的一些典型代表為例來論述胡風影響下的唐代服裝風尚,以期達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在我國的服裝發展史上,隋唐時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日常穿著的常服被納入用以區分等級貴賤的服色制度,這一歷史性的變革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方面使服色制度更規范,另一方面,由於穿著更方便的常服具有了區分等級的作用,穿脫繁瑣不便的朝服、祭服等禮服逐漸成為虛設,常服的地位日益重要。隋唐至五代正是常服取代禮服的重要歷史階段,而唐代由於上承南北朝和隋,下啟五代和宋,因而更是十分重要。 一個時代的服裝總是與該時代的社會文化緊密相關,它既受時代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又是時代文化的反映。服裝大致可分為禮服和常服兩大系統,一般來說,禮服由於具有重要的儀式象徵意義而更趨於復古和保守,很少會受社會流行風尚等的影響,而常服則恰恰與之相反,它總是會在符合本民族傳統審美喜好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吸取社會流行因素,從而使得常服總是一個時期風格最豐富多彩的服裝門類。唐代的服裝風尚正體現了常服的這一特點。作為一個開放的朝代,唐朝時,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的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各種文化經過交流碰撞之後逐漸融合,共同鑄造了光輝燦爛的唐代文明,而豐富多彩的唐代常服無疑是在這不同文化澆灌下開出的一朵絢麗花朵。 中國古代把北方、西域各民族人民以及外國人統稱為「胡人」,「胡人」或者「胡式」的服裝則被稱為「胡服」。胡服進入中原文化區的最早時間可以追溯到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雖然不同歷史時期均用「胡服」之名,但其款式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而且流行程度也不斷加深。開放的唐代,胡風泛濫,胡服流行全國,達到極致。貞觀時,長安「胡著漢帽,漢著胡帽」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女子則流行帶羃離,史載:「武德、貞觀之時,宮人騎馬者,依齊、隋舊制,多著羃離。雖發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窺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唐高宗、中宗以後,羃離逐漸退出服飾時尚,胡帽則繼續流行。盛唐時,胡服終成「時尚服裝」的寵兒,「天寶初,貴游士庶好衣胡服,為豹皮帽……衣之制度,衿袖窄小。」安史之亂對胡服熱潮產生很大的沖擊,但戰亂平息後,又開始流行回鶻裝,花蕊夫人《宮詞》「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回鶻衣裝回鶻馬,就中偏稱小腰身」正反映了回鶻裝在深宮中的流行程度。宮內如此,民間對回鶻裝的熱衷就更不必說了。此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裝款式也相應變化,寬衣大袖開始流行,不過胡服熱潮的餘波仍一直延續到中晚唐。 唐人對胡服這一時尚潮流的追逐不僅限於表面化地全盤接受,而是更喜歡廣收博採,以開放的胸襟將胡服中的某些因素消化吸收,將其融入中原本有的服裝文化之中。此外,由於女性天生的愛美喜新心理以及社會普遍的對女性美的追求與欣賞,因而相對於款式、花色等比較保守、傳統的男裝,女裝總是能最敏銳地踏准和反映社會流行節拍。唐代女性正是在對胡風泛濫這一時代潮流、趨勢予以精確把握的基礎上,或直接將胡服原樣拿來為我所用,或將胡漢兩種因素相融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新的時代氣象的女裝款式。籠統而言,唐代男子著胡服的「標准像」是頭戴襆頭或胡帽,身穿缺胯袍,腳蹬烏皮六合靴;女子著胡服的「標准像」則是頭戴胡帽或仍然梳髻,下身穿小口褲,腳蹬軟皮靴或錦靴,另外還流行穿全套男子胡服。以下通過對唐人服裝中的幾種典型因素進行論述來說明唐代服裝風尚中的外來文化影響。 襆頭和胡帽是唐代服裝受胡風影響的典型代表。襆頭產生於鮮卑族所建的北周時期,北周武帝改進了本族的帽子,將全幅的布帛裁出腳,用來包裹發髻,經過隋代的發展、定型,至唐五代時期更是十分盛行,成為男子常服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襆頭的佩戴方式和形式隨著它的逐漸流行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最初直接裹在發髻上,所以比較低平;隋末唐初,桐木或絲麻製作的「巾子」開始出現,並成為確定襆頭頂部造型的定型物,它的使用使襆頭形式有了很大變化,發髻上先罩以「巾子」,再裹上襆頭,「巾子」的形制不同,襆頭的樣式也相應變化。襆頭頂部盛唐時多為圓形,中唐時則多為直尖形式,襆頭腳也由最初的軟而下垂逐漸發展出以絲弦、金屬絲等為骨架的翹腳、直腳等硬腳。襆頭的花樣變化之多,甚至有「武家樣」、「武家諸王樣」、「英王樣」等諸多形制。由於樣式多變、使用方便,襆頭受到社會上下不同階層的歡迎。如唐代陶俑、壁畫中就經常可見著襆頭的人物形象,張萱《武後行從圖》中,武則天身旁隨侍女官即戴長腳襆頭、身著全套男裝。另在宋代仍然可見的一幅唐玄宗畫像中,玄宗以極為逍遙的姿態「坦腹仰卧吹玉笛」,但卻仍然保留著「裹頭」。在這種顯然是模擬魏晉士人放盪不羈的精神狀態的情景中,腹雖可「坦」,「裹頭」卻不可丟,足見襆頭在唐人日常服飾中的重要性;而皇帝亦著襆頭又說明它在人們日常服飾中的流行程度。 除襆頭外,胡帽也是唐代流行的首服之一。所謂胡帽,並不具體指某一類帽子,而是泛指社會上流行的、由西北或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皮或氈帽。唐人對胡帽的接受有一個較為明顯的適應過程,而女子首服的流變在這一過程中更是惹人注目,因為它不僅反映了唐人對胡帽的逐漸接受,更反映了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如前所說,貞觀時,「漢著胡帽」雖然已十分普遍,但女子中卻流行障蔽全身的羃離,高宗以後,羃離逐漸被長度大大縮短的帷帽取代,帷帽檐邊下垂的紗羅只到頸部,不僅戴起來方便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女子美麗的衣服可以毫無遮蔽地顯露出來,甚至還會把垂下的紗羅掠開,露出面部。這種太過「暴露」的裝扮終於招致輿論清議的反擊,朝廷甚至專門下令禁止,卻又屢禁不止。但是帷帽最終退出服飾時尚,卻是隨著胡風的盛行和開放程度的加深,胡帽取而代之的結果。史載,「則天之後,帷帽大行,羃離漸息……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絕不行用」。胡帽的盛行使得玄宗朝甚至下令「婦人服飾……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由明令禁止露出面部到明令「大露面」,這不僅僅是胡帽的勝利,也不僅僅是胡風的勝利,更是開放的社會風尚對禮教束縛的勝利。唐代最為流行的胡帽式樣主要有渾脫帽和卷檐虛帽。渾脫帽是用動物皮或厚錦緞製成的氈帽,高頂,尖而圓。據說它的流行與初唐大貴族長孫無忌有關,他用烏羊毛做成渾脫氈帽,引起天下人的效仿,被稱為「趙公渾脫」。卷檐虛帽則可能來自當時流行的柘枝舞,是一種高頂、帽檐上卷,以錦緞或毛氈製成的帽子。柘枝舞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舞蹈,唐宋時期十分流行,舞者身著五色綉袍,頭戴胡帽,腰系銀帶,舞姿融剛健婀娜於一體。唐人詩中多有記載,如張祜《觀楊瑗柘枝》:「促疊蠻鼉引柘枝,卷檐虛帽帶交垂。」此種「卷檐虛帽」與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織成蕃帽虛頂尖」的描述十分類似,由此也可知,「虛頂尖」應該是唐代胡帽較典型的特徵之一。 女著男裝也是唐代受胡風影響而產生並流行的特殊的「著裝時尚」。史載:「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帝與武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太平公主所穿即為標准男裝,而高宗與武則天「何為此裝束」的發問則可能說明女著男裝在高宗時期雖已出現,卻並不普遍。不過這種風氣很快就流行起來,至玄宗年間尤為盛行。唐人筆記說:「天寶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內外一貫矣。」這股風氣至中晚唐時仍然流行,如憲宗朝中進士的李廓在其《長安少年行》中即寫道「遨遊攜艷妓,裝束似男兒」,由此也可以看出女著男裝之風並未因時間推移而有所衰減。女著男裝在傳世繪畫、墓室壁畫、出土陶俑中也時或可見,這些著男裝的女性形象,在英武之中透露出溫婉灑脫、從容大度的氣質,這也正是大唐氣象的顯現。 唐代是文化藝術高度繁榮的時期,從唐代服飾中也可看出唐人的自信和開放。胡服對唐代的服裝風尚雖產生很大影響,但唐人卻在這文化的碰撞中左右逢源,應付裕如。反觀當代的我們,在中外文明的交匯中卻日益失去自我,這不應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⑸ 求介紹幾本專業研究唐代服飾的書籍!!

唐代服飾資料選 楊志謙.pdf
九州牧:唐代服飾(第一版).pdf
唐代服飾講義(第一版),九州牧編著。結合大量考古圖像資料與文獻記載進行論述。分為5章:皇帝服飾、女子禮服、官員服飾、男子常服和女子常服。

李怡:唐代文官服飾文化研究(三).rar
新浪愛問里有很多免費下載

⑹ 唐朝服裝分類(全面)

唐朝服裝分為四類:

1、宮廷服飾: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會權力等級的象徵,作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精神支柱的儒學,則把恪守祖先成法作為忠孝之本,強調衣冠制度必須遵循古法,特別是作為大禮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棄先王遺制,故稱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閉性;

2、天子服飾:

按照服裝的穿著場合,唐朝天子的服裝可以分為禮服和常服;

3、命婦禮服:

皇後的三種服裝有褘衣、鞠衣、鈿釵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種服裝有褕翟、鞠衣、鈿釵禮衣;

4、公卿禮服:

唐代官吏服裝大致可分兩類,一類為祭祀與重大政事活動的服裝;一類為比較普通的工作與社交活動的服裝。



(6)唐代服裝研究方向有哪些擴展閱讀:

唐朝服飾的相關變革:

唐代官服發展了古代深衣制的傳統形式,於領座、袖口、衣裾邊緣加貼邊,衣服前後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後襟下緣各用一整幅布橫接成橫襕,腰部用革帶緊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寬袖式兩種,窄緊直袖的稱為褠衣,這種款式便於活動。

寬袖大裾的款式則可表現瀟灑華貴的風度,稱圓領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廝役都可以穿。襆頭、圓領、革帶、長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傳到明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服飾

⑺ 求助,唐代的時代背景以及服飾特色是什麼謝謝

時代背景:1.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高速發展、文化藝術空前繁榮的時代;2.唐代的服飾受西域文化傳播交流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開放『浪漫風格;3.唐代的服飾文化對周邊國家如日本、韓國等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服飾特色:
1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
2唐代女服的領子,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短襦長裙的特點是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3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鳳圖案並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晚唐時期的服飾圖案更為精巧美觀。花鳥服飾圖案、邊飾圖案、團花服飾圖案在帛紗輕柔的服裝上,真是花團錦簇,爭妍斗盛。
4唐代文吏服飾唐代文吏服飾裹襆頭、穿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唐代官吏,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其顏色曾有規定:凡三品以上官員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緋為色;六品、七品為綠色;八品、九[品為青色。以後稍有變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

⑻ 唐朝服飾的特點有哪些

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封建文化燦爛光輝的時代。唐代統一了魏晉南北朝和隋的混亂分裂狀態,建立了統一強盛的國家,對外貿交易發達,生產力極大發展,較長時間國泰民安。尤其當盛唐成為亞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時期,更是我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的一頁。這個時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並融入我國文化之中,從壁畫、石刻、雕刻、書、畫、絹綉、陶俑及服飾之中,充分體現出來那時的強盛。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服。在平時,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鮮卑裝)系統。
唐代國家統一,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由於唐朝採取開放政策,對西域、吐蕃的服飾兼收並蓄,因而「渾脫帽」、「時世妝」得以流行。這就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與前兩次服飾大變革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服飾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東西方向流動。
唐代開始,工藝裝飾普遍使用花卉圖案,其構圖活潑自由、疏密勻稱、豐滿圓潤。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後,就是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鳳圖案並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
唐代承前繼承了周、戰國、魏晉時期的風格,融周代服飾圖案設計上的嚴謹、戰國時期的舒展、漢代的明快、魏晉的飄逸為一體,又在此基礎上更加華貴,使服飾、服飾圖案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飾、服飾圖案對後代的影響一直沿續到今天。纏枝紋在現代服飾圖案中的運用,展示了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