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有哪些特色
內容如下: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檔瞎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
高山族: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
土族: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敬陵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綉花布鞋。男服習慣綉花,鑲黑、紅邊飾。婦女服飾五彩斑斕。
回族: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棱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
相關內容解釋:行稿空
1、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
2、布依族:服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3、侗族: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
4、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
5、白族:崇尚白色,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
② 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簡述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絢麗多彩,精美絕倫,各具特色。它是各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飾製作從原料、紡織工藝,以至樣式、裝飾都保持著鮮明的民族和地區特色。以捕角為主要經濟生活的赫哲族早年曾以魚皮為衣,曾長期從事狩獵的鄂倫春、鄂溫克等族狍皮獸筋縫制衣服。經營畜牧業的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裕固族等,穿戴多取諸牲畜皮毛。從事農業的少數民族則以當地出產的棉麻絲為原料,紡織布帛絲綢,縫制衣服。
少數民族的紡織、鞣皮、擀氈等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如黎族的木棉布、藏族的氆氌、維吾爾族的愛得麗絲綢、鄂倫春的皮毛製品等素負盯悔盛名。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款式紛繁,各自有異。大體上有長袍和短衣兩類。穿袍子的民族一般戴帽蹬靴,穿短衣的民族多纏帕著履。袍子形式也多種多樣,有蒙古、滿、土等民族的高領大襟式,有藏、門巴等族的無領斜襟式,有維吾爾等族的喚則彎右斜襟式等,還有坎肩和悶式長袍。短衣有褲和裙之別。
裙子款式有百褶裙、筒裙、短裙、連衣裙等。無論是袍、衣、裙、褲,不同的民族在結構、工藝、風格等方面都有差別,同是高領大襟袍,有開叉和不開叉的,有前後開叉的,有前後開叉和周圍鑲邊的、黎、傣、景頗、德昂等民族婦女都穿筒裙,但黎族為棉製錦裙、景頗族為毛織花裙、德昂族為橫條紋裙,而傣族多為市購布料裙。
民族服飾不僅民族與民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就是在民族內部,不同支系、不同地區也都有明顯的差異。省與省之間,縣與縣之間,以至寨與寨之間都有差別,如百花齊放,千姿百態。服飾是民族最顯而易見的標志,歷史上曾因服飾不同賦予乎很多民族各種地方性的名稱。
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國家裡,由於經濟生活、文化素養和自然環境,地理氣候的差異,從而導致民族服飾的多種多樣,應該說這是民俗服飾的特點之一。中國少數民族的刺綉、蠟染等工藝相當發達,並廣泛用於服飾裝飾上,是民族服飾的又一特點。
刺綉是各民族普遍喜愛的工藝,一般運用在頭巾、腰帶、圍裙以及衣襟、環肩、下擺、袖口、褲腳、裙邊等易損部位,既起裝飾作用,又有實用價值。刺綉包括桃花、補花、綉花等多種工藝,綉花的手法有平綉、編綉、結綉、盤綉等,花紋圖案有自然景物,吉祥圖案和幾何紋樣等。
③ 中國少數民族都有哪些傳統的服飾
1、漢族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類型。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2、壯族
壯族男裝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當地土布製作,不穿長褲,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布結紐扣。壯族服飾,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穿寬大褲,短及膝下。有的纏綁腿,扎頭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節日或走親戚穿雲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勞動時穿草鞋。
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她們一般的服飾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系著精緻的圍裙。上衣著藏青或深藍色短領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均綉有彩色花邊),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無領和有領之別。
有一暗兜藏於腹前襟內,隨襟邊縫置數對布結紐扣。在邊遠山區,壯族婦女還穿著破胸對襟衣,無領,綉缺歲豎五色花紋,鑲上闌干。下穿寬肥黑褲(也有的於褲腳沿口鑲二道異色彩條),腰扎圍裙,褲腳膝蓋處鑲上藍、紅、綠色的絲織和棉織闌干。勞動時穿草鞋,並戴墊肩。
在趕圩、歌場或節日穿綉花鞋。壯族婦女普遍喜好戴耳環、手鐲和項圈。服裝花色和佩戴的小飾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長短有兩個流派,大多數地區是短及腰的,少數地區上衣長及膝。
3、藏族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徵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由於長期的封閉性生存,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差異並不大,其基調變化亦小。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大、長袖、寬腰、右襟,是一種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袖長等身,袍長過體,無需鈕扣。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
牧區衣著的用料以皮毛為主,農區則伏大以"氆氌"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無口袋,也不用紐扣。腰間繫上腰帶,胸前凸突成大行囊,裡面可以裝隨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嬰兒也可放入其中。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面拉到前面。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雀毀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多變的天氣。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
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只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一到傍晚,天氣又變冷,兩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時離家遠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寬大的衣服來蓋體暖身。可見,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飾。
4、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二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土家族現在平日著裝已沒有民族特色,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有傳統民族服飾展示風採的機會。
5、苗族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
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水族鄉擺貝村苗族百鳥衣是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綉」刺綉而成。其用苗族土布和紅、黃、綠、藍等顏色的錦緞絲綢進行拼合,胸兜、圍腰等部件綉上各種花、鳥、蟲、魚、蝴蝶、太陽等自然符號,裙擺由若干塊刺綉品和蠟染組成,最下面一圈是一排美麗的百鳥羽毛。
(3)中國少數民族服裝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央政府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56個民族分別是:
漢族、壯族、滿族、回族、苗族、 維吾爾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東鄉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納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
景頗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溫克族、怒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羅斯族、裕固族、烏孜別克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珞巴族。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佔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
漢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④ 少數民族的服飾有哪些
少數民族的服飾:
1、藏族服飾
藏族男性服飾分勒規(勞動服飾)、贅規(禮服)、扎規(武士服)三種;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較大,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現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櫥中增添了西裝、夾克等現代服飾,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飾情趣。但是,不少人在節日時仍然保持著傳統著裝。
2、維吾爾族服飾
維吾爾族服飾——花樣較多,非常優美,富有特色。 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 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得更亮,綠得更翠。 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綉花帽,著的是綉花衣,穿的是 綉花鞋,扎的是綉花巾,背的是綉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
3、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4、苗族服飾
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5、哈薩克族服飾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便於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2008年6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聯合申報的「哈薩克族服飾」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⑤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介紹是什麼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介紹是如下:
1、蒙古族(měng gǔzú)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游牧民族。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以瑪瑙、珍珠、金銀製成。
2、回族(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回族婦女常戴蓋頭。
3、苗族(miáo zú)
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復的銀飾品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
4、傣族(dǎi zú)
傣族服飾充分體現其地理特點,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女飾追求輕盈、秀麗,服裝的色彩極為出色。
5、傈僳族(lì sù zú)
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區。傈僳族的服飾很有特點,婦女穿綉花上衣,麻布裙,喜歡戴紅白料珠、珊瑚、貝殼等飾物;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
⑥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們開始認識到了中國古代傳統少數民族服飾之美,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幾個少數民族服飾特點,一起來了解下吧!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1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主要由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主要部分構成。
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金銀等製成,牧區女子多用紅綠等色長綢纏頭。
2、回族
男子喜歡戴無檐小帽,以白色、圓頂居多,穿白襯衫外套黑坎肩。
過去,婦女普遍戴蓋頭,從20世紀50年代起,時興戴白色仿護士帽,老年婦女仍外罩蓋頭,現在也有用素色紗巾包頭的。
3、藏族
藏族服飾頗具特色,農區男子穿右開襟氆氌長袍,腳著皮靴或「松巴鞋」;農區和城鎮的婦女冬春穿長袖長袍,夏秋為無袖長袍,腰前系有彩色橫條圍裙,即「邦墊」,姑娘則不系。
牧區男女服飾基本相同,均穿光板羊皮袍。
女子頭飾比較講究,少女梳一條發辮,成年則分成兩條。
4、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喜歡戴帽,尤以四楞小花帽最具特色。
男子傳統服裝為寬袖、無領、無扣,中扎一布帶的棉質長袍。
婦女則著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對襟背心,配有耳環、手鐲、項鏈等裝飾品。
5、苗族
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有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邊綉有寬大花邊。
基本都纏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
頭飾樣式繁多,配有各式包頭帕。
男子多著大襟或對襟短衣,下穿長褲。
6、彝族
男子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女子多穿鑲邊或綉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佩圍裙和腰帶,纏包頭。
外出時,男女均披形如斗篷的「擦爾瓦」。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青布對襟上衣,有的以布帕纏頭;婦女多穿無領、左衽上衣,下著寬褲或褶裙。
8、布依族
男子多穿對襟短褂、長褲,包頭巾;婦女大多穿右衽大襟衣,下著長褲或百褶裙,戴各種銀質首飾。
9、朝鮮族
有「白衣民族「之稱,過去男女多著白色短衣,現婦女穿色彩艷麗的短衣長裙,男子仍著白色短上衣,外套坎肩,下穿大肥襠褲,褲腳系絲帶,外出時加穿長袍。
10、滿族
以長袍為主,俗稱「旗袍」。
男袍袖口接有「馬蹄袖」,平時挽起,放下可為手背禦寒。
11、侗族
男子多穿對襟短衣,女多穿裙或長褲。
12、瑤族
瑤族男女服裝主要由青、藍布製作,男子多穿對襟無領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
廣西南丹縣大瑤寨男子愛穿綉邊白褲,被稱做「白瑤褲」;女子服飾較復雜,有的穿無領短衣,下配長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穿長可及膝的對襟上衣,有的穿後面長、前襟短的過膝長衣。
13、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纏白色或藍色包頭,穿白色對襟衣或黑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長褲。
各地女子服飾不盡相同,大理地區婦女多戴綉花布或彩色頭巾纏頭,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絲絨領褂,下穿藍布褲,系邊緣帶有幾何圖案下擺的圍裙,盤發辮於頭頂。
14、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以白色或青藍色土布帕子纏頭,多穿多紐扣對襟短衫;女子穿無領左開襟、袖子肥大褂,下著綉有花紋、圖案的八福羅裙,有的穿褲腳有兩三道花邊的長褲,老人穿大襟衣。
15、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多穿藏青色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纏頭。
婦女多穿右襟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胸前戴成串銀飾,頭戴鑲有小銀泡的圓帽,戴耳環、耳墜和大手鐲。
16、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多穿黑色、咖啡色等深色衣服;婦女服飾豐富多彩,夏季多穿花連衣裙,冬季外罩對襟棉大衣,年輕女子愛穿綉花套褲,喜歡以銀製品做裝飾。
17、黎族
黎族男子穿無領對襟上衣,下著前後兩幅布的「吊檐」,以紅布或黑布纏頭;女子穿對襟長袖上衣或套頭上衣,下配筒裙,束發腦後,飾以骨簪或金屬簪,戴綠花頭巾。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2
1、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2、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3、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4、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5、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6、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7、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8、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9、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10、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3
1、回族服飾
甘肅回族男子的傳統服飾比較簡單,男子喜戴無檐白色,或黑色、棕色「號帽」。上衣多為白色對襟短衣,套黑色坎肩。褲子常見青布敞口直筒褲,或燈籠褲。白襪子,白底青面鞋。每逢伊斯 蘭教節日,中老年男子喜穿對襟長大衣。
近幾年,回族男子服飾無論在樣式還是在色彩等方面有較大的變化,西裝、牛仔服、茄克衫成為日常普遍的衣物。近十年,回族婦女的服飾款式與漢族婦女服飾相差無幾,牛仔褲、西服、蝙蝠衫以及裙子等在城市回族婦女中普遍流行,成為一種新時尚。
2、撒拉族服飾
撒拉族先前的服飾僅見於清代的一些零星史料中,據《皇清職貢圖》載:「男子冠腰與內地百姓無異,著大領無衩衣,女裙裹足,亦同民婦,繪表風俗,俱沿回習。」《循化志風俗》卷七載:「新婦耳戴大耳環,如鉤,或重至一兩,頭上戴銀花及銀冠子,身穿紅綠布服或綢緞,多為漢制,腳穿布鞋,青底紅身。」
撒拉族男子服飾有年齡之別,季節之分,青年男子的服飾與回族青年男子的服飾大體一樣,白汗褟系腰帶,外層黑馬夾,冬季多穿皮衣或大衣。中青年婦女喜穿旗袍,戴蓋頭,有時外套花坎肩。年長婦女多穿黑藍寬松衣服,戴白色蓋頭。撒拉族婦女衣著樸素,但卻喜歡佩飾,多以金銀飾品為主。
裕固族的服飾特色
女子穿高領長袍,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未婚加一圈綠珠穗),掛頭面,戴胸飾「寄命鎖」,穿長靴。頭面是標識婦女已婚的帶形飾物,佩在發辮上,共3條,一條垂胸前、兩條垂背後,上鑲銀牌、珊瑚、瑪瑙、珠貝等。男子為高領左大襟箭袖袍,束紅、藍色腰帶,掛腰刀和煙袋,圓平頂翻檐白氈帽或禮帽,左耳飾大耳環,穿皮靴。
藏族的服飾特色
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牧區羊皮袍不掛袍面,以腰帶系結底襟可作被袋用;農區婦女夏秋為無袖袍;男子穿袍時習慣褪右袖以便活動;女袍的內衣襟短袖長,前系邦單(又稱邦墊,為飾有橫彩條的氆氌圍裙);配穿靴,男子戴禮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帶女子穿背夏,是一種對襟無扣長背心,多用黑氆氌製作。
⑦ 少數民族穿的是什麼衣服
1、蒙古族。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此外,女子纏紅、藍頭巾,穿皮靴,盛裝時戴冠、綴銀飾;男子纏紅、黃頭巾或戴藍、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7)中國少數民族服裝是什麼擴展閱讀:
為什麼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都這么鮮艷華麗。
鮮艷華麗的少數民族服裝經常出現在於晚會舞台、旅遊景點和新聞聯播里。為什麼這些少數民族會穿得如此艷麗呢?其實,今天的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會穿著華麗的民族服飾。
與漢族相仿,他們也更青睞適合當代生活節奏的現代時裝,在一些大城市尤其如此。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市,壯族占其常住人口的一半,它的街頭與漢族聚居區並無明顯差別。
即便在少有的一些傳統民族服飾保留相對完整的地區,當地居民穿著的民族服裝也完全不會五彩斑斕。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了華麗的民族服裝,那多半是旅遊業從業人員穿著他們的工作服,當然,也可能是漢族遊客正在拍照。
是現代化的沖擊,讓少數民族放棄了華麗的傳統服飾嗎?恰恰相反,僅僅在幾十年前,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日常服裝比今天還要樸素得多。
素色的棉麻和毛皮往往是民族服裝的主要原料,甚至樹皮、草繩也會被加以利用,像如今那樣占滿高對比度色盤、從頭到腳都是反光面料的民族服飾並不多見。如果生活在南方熱帶地區,一些族群的男性穿著甚至連能不能稱為「服裝」都不好說。
在上世紀50 年代一些南方民族地區的社會調查資料里我們就能看到一些這樣的記錄:……不論男女整天赤足,從不著鞋襪……平時上身赤裸,下身只蓋遮羞布……身披毯子,下身不穿褲,只用勺形的木頭或銅片遮住生殖器……族普遍穿上衣服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那麼,這些樸素、粗獷的少數民族服飾又是怎樣變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華麗多彩的樣子的呢?
1、增添元素,便於識別。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民族服飾,是50 年代中共開始系統地展開民族調查和民族識別之後,才逐漸形成的概念。
早年間,大眾對於中國境內不同族群具體形象的認知,大多還停留在「五族共和」的架構中。除了對藏族、蒙古族、滿族等幾個主要族群的形象和服飾多少有一些了解,對南方諸族群的認知基本是籠統的「百苗」印象。
50 年代,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狀況調查展開後,許多邊遠地區原住民的日常著裝情況才首次被學者系統性地記錄下來。這些材料中記錄的民族服飾還多呈現出樸素、粗獷的特點,族群差異也不那麼突出。
但伴隨著民族識別工作的不斷推進,界定不同民族獨有的文化特徵就成為一項重要的需求,你屬於一個少數民族,就應當擁有它的文化特徵,最好還直接把它穿在身上。因此,各族群或自發、或被動地,把特定的民族視覺符號,體現在了他們的傳統服裝上。
生活在甘川交界地區的白馬人在被認定為藏族後,其傳統服裝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典型藏族服飾元素。
在民國時期與漢族穿著並無差別的北京回族,則是出於民族認同的心理,在八九十年代後開始穿著民族服飾。不過在穿著方式上也做出了一些創新,一些覺得佩戴頭巾過於麻煩的回族女性靈活地選擇戴上了原本屬於男性的小白帽。
2、也有部分民族服飾,是考慮到他們過上社會主義幸福生活,在原有傳統樣式上藝術設計增色。
每認定一個少數民族,他們身著民族服裝的形象,就被參與民族地區調研的美術工作者精心描繪,躍然紙上,進入大眾傳播的視野。
尤其是在1979 年之後,隨著55 個少數民族中的最後一個民族「基諾族」被認定,民族識別工作基本完成,一整套完整的少數民族服裝標准形象也通過報紙、宣傳畫、教科書、郵票等媒介形式逐漸深入人心。
不過,當時確立下來的民族服裝,盡管已經較少數民族早年的日常著裝「增色」不少,還是遠未達到今天民族服裝的絢麗程度。
3、登上舞台,多姿多彩。
少數民族服裝最終的華麗轉身,還需等到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富起來後。與今天相比,40 年前完成民族識別後的民族服裝,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仍是平時的生活與工作中需要穿上身的。
從80 年代末到90 年代開始,情況才開始變化,隨著民族地區與外界交流的不斷增加,少數民族大多不再花費大量精力去手工製作用於日常穿著的傳統民族服裝,而是選擇購買方便和簡潔實用的現代服裝,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作中,他們也多穿著買來的衣服。
到今天,除了一些生態環境極為特殊且自身文化延續性較強的民族地區以外,大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經完全改穿現代服裝,傳統的民族服裝徹底失去了最基本的實用功能。
民族服裝的意義,收縮到文藝演出等對外展示的場合中,而這樣的定位,對服裝的民族辨識度提出了更高需求。 對於舞台上的演員,很少有人喜歡過於質朴的著裝,為了演出效果,新時代的民族服裝越來越色彩豐富。
4、由於有機械化量產的通用民族服裝裝飾材料,華麗的民族服裝反而比昔日樸素的民族服裝更易製作、獲取。
因此,在功能需求和生產便利的雙重作用下,民族服裝最終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絢麗多彩模樣。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絢麗的民族服裝也只會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里。
⑧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⑨ 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有哪些
1、傣族: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9)中國少數民族服裝是什麼擴展閱讀:
為什麼少數民族的服裝都很鮮艷華麗
如果你打開電視,剛好聽見「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這句經典歌詞,那與之肢擾相伴的歌舞場面大概能提醒你:它絕不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比喻,其具象的靈感或許正是來源於如花朵般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
其實,今天的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會穿著華麗的民族服飾。與漢族相仿,他們也更青睞適合當代生活節奏的現代時裝,在一些大城市尤其如此。
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市,壯族占其常住人口的一半,它的街頭與漢族聚居區並無明顯差別。如果摘掉頭頂的帽子,一般人也未必分得清維吾爾族大叔和江蘇農村的漢族大叔。即便在少有的一些傳統民族服飾保留相對完整的地區,當地居歷清旦民穿著的民族服裝也完全不會五彩斑斕。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了華麗的民族服裝,那多半是旅遊業從業人正陸員穿著他們的工作服,當然,也可能是漢族遊客正在拍照。僅僅在幾十年前,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日常服裝比今天還要樸素得多。
素色的棉麻和毛皮往往是民族服裝的主要原料,甚至樹皮、草繩也會被加以利用,像如今那樣占滿高對比度色盤、從頭到腳都是反光面料的民族服飾並不多見。
⑩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服飾是什麼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
少數民族服飾:
1、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
2、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
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