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服裝行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論文
中國服裝行業現狀分析報告
中國服裝產業日趨成熟,國際競爭力也由勞動力成本優勢向產品質量創新優勢、產品開發創新優勢、品牌創新優勢、文化創新優勢的高層次優勢轉變。2007年是產業調整升級的關鍵年,產業的微妙變化都將對我國服裝產業的未來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服裝產業日趨成熟,國際競爭力也由勞動力成本優勢向產品質量創新優勢、產品開發創新優勢、品牌創新優勢、文化創新優勢的高層次優勢轉變。2007年是產業調整升級的關鍵年,產業的微妙變化都將對我國服裝產業的未來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一、中國服裝產業深度發展
2007年,中國服裝產業的縱深發展將為我國服裝產業格局、競爭力格局的變化奠定基礎。
(一)中國服裝行業用先進技術化解勞工問題。
迫於勞動力緊缺危機,藉助於人民幣升值換匯優勢,新一輪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之風在服裝行業悄然興起。科技貢獻的作用在本輪產業升級中彰顯出來。成熟的中國服裝企業在技術改造中扮演的不僅僅是買家的角色,而是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對工序和工藝進行優化配置的設計者,往往是企業對設備或軟體製造商提出要求進行定製采購。提高勞動生產率;化解勞工荒問題;解決熟練技工緊缺問題;解決製造過程中人為因素產生的質量問題;提高製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這次技術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掛生產線、電腦縫制設備、電腦控制專業工藝設備、產品信息條碼分揀設備、後整理設備、產品檢驗檢測設備等都成為被引進的熱門。
(二)中國服裝行業內陸省份發展為梯度轉移夯實基礎。
梯度轉移絕不能一蹴而就,大規模轉移需要較長的過程。轉移的速度取決於內陸地區是否具備承接轉移的能力和條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產業鏈資源等因素外,政策環境、意識觀念對轉移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成為各內陸省市吸引產業轉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內陸地區的服裝產業發展迅猛,產業環境和政策環境都在優化。遼寧、吉林、安徽、河南等省相繼成立協會。四川、陝西等協會組織也比較活躍。內陸省份的服裝產業逐步提升,為承接梯度轉移進一步夯實基礎。
二、國內服裝市場面臨「洗牌」
近年來,隨著內需不斷擴大,價格指數持續上升,內需切切實實成為了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原動力。國內企業成熟壯大、國際名牌蜂擁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國內中小企業在夾縫中找尋生存之道。未來的中國服裝市場新一輪「洗牌」時代已經到來,而「洗牌」的孿生姐妹,「市場細分」也將隨行而至。2007年,中國服裝市場必然好戲連台,機遇和挑戰並存。
(一)中國服裝行業品牌和市場細分時代到來。
伴隨著新一輪國內市場重新「洗牌」而來的品牌和市場細分不僅僅局限於品種、檔次、區域的進一步細分,更表現在以產品風格和消費群細分為特點的深度細分。主要體現為品牌在市場中的橫向細分,即同一品種或相同檔次產品層中通過「產品風格」和「消費群」進行的橫向再細分。市場被拉平,占據各個市場位置的品牌個數將被攤薄。可以看出,新一輪細分的競爭焦點是「文化」、「創新」和「研發」,最終的目標是「銷售收入」和「市場份額」,「差異化」之劍在這一時期格外銳利,缺乏科技投入和市場研發的盲從行為,在這個市場機遇和挑戰面前都將十分危險。隨著國際品牌加入競爭隊伍,細分也成為了民族品牌生存發展的客觀要求。目前的運動裝市場、時尚休閑裝市場的競爭態勢就已明顯體現出「洗牌」和市場細分的跡象。本輪細分不僅僅為品牌生存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也為企業的多品牌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中國服裝行業加工商與經銷商進一步分化。
近年來,耐克首創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在中國服裝行業大行其道,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加速了「職業經銷商」行業的誕生和成長,從而加速了加工商與經銷商的分化。「輕資產運營」模式能夠實現品牌在短期內獲得銷售收入的高增長,使品牌迅速擴張市場份額,同時降低企業的庫存和負債率,使企業有可能將主要力量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環節,而對產品製造和零售分銷業務的外包則借力於廣闊的產業資源,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專業加工隊伍,經銷商隊伍也在迅速發展壯大,以個體經營者為主的經銷商隊伍中,專業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品牌營銷公司」已經浮出水面。
國際品牌運營商也將陸續登陸中國,不論是品牌化運作還是資本化運作,都將為中國服裝市場注入國際化經營的新鮮理念。
隨著市場細分對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長以及國內品牌對國際加工產品的需求增長,專業的品牌和產品進口商團隊也將應運而生,特別是具有雄厚財力和豐富外貿經驗的專業外貿公司,在國際品牌引進方面將成為一支主力
(三)中國服裝行業外銷型企業、海外品牌進軍國內,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2007年,外銷型企業進軍國內市場的步伐將明顯加快。鑒於土地、人力資源成本一再攀升;原料、原材料價格高居不下;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難以消化;外貿加工費日益透明;國際競爭國迅速成長等原因,常規產品的出口越來越無利可圖,加上對出口退稅下調的顧慮,外貿加工型企業亟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於是紛紛把目標指向國內市場。隨著GDP快速增長、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等,目前國內服裝市場呈現增值增量的成長,物價指數的上升更加有效刺激了外貿型企業轉向國內市場,導致品牌個數急劇增多,市場競爭壓力加劇,品牌更迭速度也將加快。另外,海外品牌也將成為新進的強有力的競爭者。2005-2006年,海外品牌進駐中國服裝市場的步伐加快,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和可借鑒的案例,激發了海外品牌對中國市場的拓展期待。經銷商、進口商隊伍的發展壯大,也為海外品牌進軍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同等重要
國際對於中國服裝產業來說,不僅僅意味著出口,「資源」已經被提到了一個重要位置上。國際產業資源存在於設計、研發、生產、營銷、管理、推廣等各個環節,包括了人、財、物、無形資產等各個領域。國際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行業、企業的一大新增利潤源泉,更是中國產品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的一把鑰匙。
國際資源的整合和利用為中國籍服裝跨國集團的形成創造出無限可能。事實上,一些有實力、有魄力中國服裝企業已經向著這一目標邁出了一步。
(一)「走出去戰略」分層次實施,內涵充實。
2005年中美、中歐貿易摩擦將「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被提上議事日程。行業經過兩年對「走出去」的探究摸索和深思熟慮,不同的企業已經開始制訂不同模式的「走出去」戰術部署。「走出去戰略」將為「品牌走出去」、「生產走出去」和「采購走出去」等不同模式。
「生產走出去」主要是以規避貿易摩擦、降低生產成本為目的,主要目標國是東亞、東南亞國家,也有一些企業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應的歐美訂單在歐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區設廠。
「品牌走出去」是2007年以後的熱點,企業也明顯在加強海外市場拓展攻勢。近幾年,我國已經有一批企業實現在東亞、東南亞地區、中東地區國家、澳、新、俄等國的品牌專賣銷售。2007年,實現自有原創品牌出口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市場區域會越來越廣,並能期待在歐美等服裝發達市場打開銷路的成功案例。
「采購走出去」是中國服裝產業的新成長點。「采購走出去」是以跨國采購集團的形式,一隻手承接國際市場訂單;一隻手控制訂單流向和產品出口,成為國際流通環節中的一環。這種模式能夠有效地控制國際市場產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裝企業在國際貿易價值鏈上占據的層次,改善了我國服裝產業的利潤格局;另一方面,握住渠道掌控權,轉變了我國服裝產業的國際競爭地位。
「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將奏響我國服裝跨國集團誕生的序曲。
(二)「調低出口退稅」影響和造成行業短期危機。
盡管上一輪的出口退稅下調未涉及服裝產品,但仍存在下調的可能。經測算,通常類服裝產品出口退稅降低2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上。一旦出口退稅調整勢必造成一定的動盪,特別是以生產大路產品為主、議價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將面臨危機。出口退稅下調,從長期來看,能夠優化產業的企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短期內,企業和行業應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准備。
(三)出口快速增長潛伏危機。
2007年是中歐備忘錄的終年,歐盟高度關注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乃至對全球的出口動向。盡管受到歐盟、美國配額限制,2006年,我國服裝出口金額增幅依然超過了2003年,創造了歷史新高。歐盟業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國2007年設限期滿後採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國也在緊密觀察中歐動向。歐美業界的反傾銷呼聲從未間斷過,2006年,歐美乃至印度、秘魯、南非、哥倫比亞等發展中國家相繼對我國紡織品展開了反傾銷調查、反吸收調查。特別是美國對我國出口的聚酯短纖提起的反傾銷案,不僅是中美紡織品貿易歷史上最大的反傾銷案,更是美國對未來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一次嘗試和預演。服裝在貿易保護中屬於高危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勢必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另外,技術壁壘也同樣不容忽視,歐盟相繼頒布相關法案提高了對進口產品的要求。2006年美國對產自我國的服裝產品實施召回頻率明顯提高,特別是以「安全性」名義對產自我國的童裝、嬰兒服裝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頻繁2007年是我國處理紡織品服裝貿易國際關系的關鍵一年,任何出口非理性增長都將置我國於一個十分不利的地位。政府、行業和企業必須共同努力,在法律法規的大框架下通過有效的手段推行自律,形成政府製法執法、行業監督、企業守法的良好環境
在來說一下未來的趨勢 服裝行業現在到底處於什麼時代?答案是:從製造時代進入商貿時代。
2007年,全國服裝和紡織行業70%利潤來源於內貿市場;2007年,中國服裝內貿增長率15年來第一次超過外貿,外貿增長第一次低於上年,內貿已經成為中國服裝的主戰場;2007年,中國服裝行業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在盈利,有三分之二接近虧損,利潤向大企業集中……
2007年,中國服裝業出現了新的拐點。
中國的服裝行業市場究竟是什麼狀況?國家外匯儲備已經很多,中國服裝已不是積極鼓勵外貿發展的時代,也不是被動消費的賣方時代,更不是拿著錢和布票買不到衣服的時代了。
服裝行業現在到底處於什麼時代?答案是:從製造時代進入商貿時代。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彭桂福說,商貿已經成為服裝行業發展最大的瓶頸。這已經成為我們理論界、企業界以及政府部門、行業機構的共識。服裝商貿瓶頸要是不突破,行業、品牌、時尚,都無從談起。
溫州服裝也是一樣。「溫州服裝業與國內的服裝業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發達的服裝製造業,相對滯後的服裝商貿業,不太成熟的服裝消費市場,不夠時尚的服裝穿著文化。」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服裝商貿委員會首屆會長鄭晨愛這樣描述溫州服裝現狀。他認為,商貿通路是目前溫州乃至國內服裝業遇到最大的瓶頸,只有解決好商貿通路問題才能夠讓產業健康發展。
2008年2月16日,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服裝商貿委員會成立並落戶溫州。那一天,服裝商貿委員會全體會員聯合向全行業發出了加強商貿流通的倡議;那一天,服裝商貿委員會為國內100多個服裝品牌與國內外1000多位服裝代理商進行現場商貿配對,並將設立會員投資拓展基金,常年為會員商貿配對跟蹤服務……
現在,溫州服裝舉起了中國服裝商貿時代大旗,正在為創造中國服裝商貿時代的輝煌而行動。
⑵ 有關服裝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
下面學術堂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關於服裝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題目,論文的選題是論文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論文的選題有很多的奧妙,比如說選擇的論文查重的題目是從小處著手的為最好.這樣在論文查重的時候就不容易重復.
畢業論文怎樣寫,從准備開始寫論文到論文完成要有期限,有一個時間范圍在這個時間范圍內要合理安排論文的各個環節工作,比如說論文題目的准備,論題的評審.在什麼時間點做預答辯,關於時間節點的提交材料以外,還要自己提前做好功課.清清楚楚知道什麼時間點,應該提交哪些材料.
在論文細節方面要按照學院要求的論文格式進行編寫.否則格式如果過於隨意.沒有達到要求反倒捨本逐末.這樣查重的時候很可能會影響論文查重的最後的結果.
但是在寫論文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能抄襲別人的論文,目前知網的查重能力想必大家都聽過,如果重復率過高的話,對自己寫論文的時間也有很大影響的.
這些就是針對服裝畢業論文怎樣寫的說明了
⑶ 珠三角有哪些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具體詳細的資料。寫論文急用。多謝!
珠三角地區紡織服裝業現狀調查
隨著人民幣升值、石油和原材料的價格不斷攀高、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持續惡化,我國紡織業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
內憂外患壓力巨大
進入2008年以來的一些數據令人對今年紡織服裝出口的前景產生憂慮:據廣州海關的數據,2008年1至2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164.4億美元,僅增長5.7%。作為全國紡織服裝出口最大的省份,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35.2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1.3%。而在2007年,全國和廣東紡織服裝出口的增幅分別為18.9%和18.7%。訂單決定了生產,訂單不足成為珠三角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佛山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佛山樵利化纖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樹彬說,廣東紡織服裝的出口市場主要是歐美,歐美市場的價格相對較高,訂單量也比較大,而拉美和東南亞國家的訂單額小,且單價低。去年以來美國經濟的萎靡導致歐美訂單不斷減少,給企業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據海關統計,2007年廣東服裝對美國出口44.4億美元,僅比上年略增2.5%,而今年1至2月,廣東服裝對美國的出口額分別為2.8億美元和1.6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7.9%和41.9%。與此同時,國內外政策的變動、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成為加在紡織企業身上的「一根根稻草」。
首先是人民幣不斷升值。全國最大的婚紗生產企業潮州名瑞集團董事長蔡民強告訴筆者,從接單到交貨一般將近半年左右時間,而這一期間人民幣升值消耗了大部分利潤。2007年以來,企業出口換匯成本已經提高了20%至25%。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紡織出口企業的生存將更為艱難。
其次勞工成本提高。春節後,中國紡織名鎮、佛山西樵鎮的紡織工人平均工資已經達到每個月1600~1700元,比去年上漲了20%以上。
第三油價和原材料不斷上漲。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攀高,給紡織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導致作為紡織品原材料的石油化纖產品價格水漲船高,運輸費用也大幅提高。與此同時,棉花等紡織服裝的原材料也在大幅上漲。
成本上升電力緊缺
目前,珠三角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除了市場環境和宏觀政策因素的影響外,對於傳統的紡織行業來說,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用電瓶頸等也嚴重製約著企業發展。去年年末,佛山市南海區將當地西樵鎮的17家印染企業均列入限期治理的黑名單,要求限期整改,對規劃、環保、安全生產等仍不符合要求的染整企業,將一律依法實施關閉。而此時,位於獅山鎮的8家染整企業已被政府勒令關閉。染整是紡織鏈條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缺少了這一環節,對整個產業鏈條將形成重大影響,而加大整改力度無疑也將大大增加企業的成本。
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區用電緊缺,普遍實行「停三開四」的電力供應政策,也就是一周停電3天,供電4天。一些企業反映,限電政策迫使每家企業都得自備發電機,停電時自己用柴油發電,而油價的不斷攀高也使不少企業吃不消。同時,限電政策影響企業的開工率,開工不足,工人浮動收入少,為留住工人,一些工廠實行保障工資,不管開不開工,工人都可以拿到錢。
產品創新多元經營
過去幾年,隨著國際紡織服裝訂單向中國的大量轉移,我國紡織業經歷了一個產能急劇擴大的過程,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緊縮,行業面臨一個洗牌的局面。與此同時,作為傳統製造業,紡織服裝業在環境保護、產品質量提升等方面的一些欠賬也顯露出來,要在夾縫中求生存,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向規范化生產、產品創新、多樣化經營轉型。今年2月29日,西樵17家印染企業全部鋪設排污管,接入西樵紡織產業基地的工業污水處理廠,整項工程投資超過6000萬元。今後,污水將從各廠統一排到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後最終排放的污水至少達到四類水標准,對於印染行業來說,幾乎可以稱為零排放。
面對困難重重的經營環境,一些紡織企業認為,只有不斷進行創新和產品多元化經營,才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去年底以來,珠三角各地陸續出現一些承受不住壓力的小企業倒閉。工廠設在廣州番禺的廣州環亞制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整體訂單肯定是減少了。以往,大企業接的訂單做不完就會轉給中小企業去做,由於訂單量減少,只能滿足大企業自身的需要,一些中小企業拿不到訂單,做不下去,只能關門。今年以來,以前與環亞合作的企業就有四、五家倒閉了。
西樵鎮作為全國首個紡織產業升級示範區,經過十幾年的市場洗禮,已由過去的上千家企業壓縮至現在的700餘家,大多是具有較強生產、研發、市場銷售能力的實體。西樵產品相比其他省份,價格平均高出20%~30%,全國很多知名服裝企業都選擇西樵的面料,原因就是款式新、更新快且質量好。在市場的多重壓力下,珠三角紡織企業正逐步從重產能,轉變為重產品和市場開發,高附加值和深加工將成為廣東紡織品的主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