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前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服裝是什麼
漢服能代表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在古代典籍中已經出現,指中國傳統服飾。「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也就是說漢服始於黃帝堯舜。此後從夏商周時期,到魏晉南北朝,以及後來的滿清,每個朝代都有各自時代的特點。
比如秦漢「深衣」,意思為使身體深藏不露,上為衣,下為裳,既合二為一,又保持一分為二的界限。特點是交領(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寬身大袖。魏晉服飾褒衣博帶,即寬大袍服與袖子,瀟灑飄逸。隋唐官服是圓領窄袖的袍衫,女子則穿襦裙,短上衣加上長裙,裙腰高的繫到腋下,雍容華麗。
唐代還出現了品色制度,以衣服的顏色表明官職的高低。紅、緋、紫色為尊,綠、藍色、青色為卑,所以有「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服色、面料對於百姓更有限制,白、黑、褐色多為百姓、低級差役所用,故有皂隸、白衣之稱。
中國傳統服飾總的特點是:交領、寬衫、大袖、袍服。短衣小打扮多為百姓身份,為官與有名望的清流以袍服為主。配套的則是服色、面料、圖案、配飾等等。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依據穿著者身份而異。傳統服飾具有「別等級,明貴賤」的作用,並傳遞禮儀文明。
(1)傳統服裝是什麼概念擴展閱讀
漢服和傳統服飾的區別:
1、民族范圍不同。中國傳統服飾,既包括漢人的漢飾,也包括已經漢化了的少數民族服飾。也就是說,即便是少數民族,只要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穿的服裝都屬中國傳統服飾范疇。現在的漢服含義更多的僅指明代之前(包括明代)漢民族穿的服裝,特指專屬漢人服飾。
2、時間跨度不同。中國傳統服飾,是指從黃帝一直到滿清,具有未中斷傳承的連續性。現在的漢服並不包括元、清兩個朝代,以及歷史上非漢民族國度的服裝。
3、款式面料不同。黃教授說,古代服飾根據穿著者身份、等級、地位、場合(比如祭祀、上朝、辦公)等,穿著對應的服飾,圖案、面料、配飾都不一樣。
B. 傳統服飾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人的傳統服飾分為中式服裝和西式服裝兩大類。中式服裝、西式服裝經數千年的歷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貌和體系,在式樣、外形、結構、局部特徵、裝飾、色彩、圖案、審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樣,中國傳統服飾的主體形式是前開型的大襟和對襟式樣。前開衣最早起源於中國,形成於黃帝時代。中國傳統服飾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兩種形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交叉使用,相容並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樣的較多,男子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西洋服裝在樣式上有一個演變過程,古希臘的服裝是披裹式,古羅馬到中世紀,服裝的式樣以披裹式的非成型類衣和前開式的半成型類衣為主。公元四世紀,日爾曼民族南下,日爾曼民族的四肢分離的體形型服裝逐漸滲入到歐洲服裝的基本樣式中,從13世紀開始至今,體形型服裝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褲,女子為上下連屬的裙裝。
二、外形特徵,中國傳統服飾的外形強調縱向感覺,自衣領部位開始自然下垂,不誇張肩部,常用下垂的線條、過手的長袖、筒形的袍裙、縱向的裝飾等手法,使著裝人體顯得修長,特別是使四肢有拔長感。亞洲許多國家的服裝都有類似特點。清代服裝相對來說是比較肥大的,袖口、下擺都有向外擴張之勢。然而,清代婦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幾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腳面的旗袍,使旗人比歷代婦女都顯得修長。服裝外形的修長感是對東方人較為矮小的身材之彌補,在感官上產生視錯覺,在比例上達到完美、和諧。自然修長的服式使男性顯得清秀,使女性顯得窈窕。同時,平順的服裝外形與中國人臉部較柔和的輪廓線條相稱。西洋古典服裝的外形強調橫向感覺,常採用橫向擴張的肩部輪廓、各種硬領、輪狀領、膨脹的袖型、龐大的裙撐、重疊的花邊和花朵以及漿過的紗料和各部位的襯墊,使服裝線條產生誇張和向外放射的效果。西洋服裝的外形特點與西方人熱情奔放的氣質、起伏明顯的臉部輪廓以及比東方人高大挺拔的體型相適應。
C. 中國的傳統服裝是什麼
中國的傳統服裝時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里的冠服體系 ;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源自黃帝制冕服 。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 ,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D. 中國傳統的服飾是什麼
中國傳統服飾是「漢服」,漢服即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或華服,主要是指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以前,漢族(及漢族的先民)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形成的具有民族特點的服裝飾體系,即:明末清初以前漢族(及漢族的先民)所著的、具有濃郁漢族民族風格的一系列民族服飾的總體集合。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E. 對傳統服飾文化的認識與看法
所有的傳統服飾可主要分為上衣下裳和衣裳一體兩種形式, 而且都通過直線剪裁體現出了整體的垂直感。從材料上看傳統服飾主要以麻布製作服裝的主體結構, 通常會裝飾具有美好象徵的圖案, 另外由於受到儒、道等文化的影響, 很多的傳統服飾都採用了黑、白、青等傳統顏色作為主色調, 同時很多服飾也配有其他對比性較強的顏色, 使得整體更加絢麗。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 民族、樸素、絢麗等都是傳統服飾的特點, 因此在進行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可根據現代人的審美適當利用
一件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體現了設計師獨特的審美, 這和繪畫創作有很多的相同點, 因此我們也可以將服裝設計看成是藝術創作, 因此設計成果也是藝術品。進行藝術創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豐富的想像力, 因此服裝設計也需要設計師具有充分的想像力, 而想像力除了平日的鍛煉, 還需要有創作靈感的輔助才能被有效強化。傳統文化為服裝設計提供了大量的設計元素, 通過對這些元素的應用能夠為設計師提供豐富的設計靈感、強化設計師的想像力, 從而設計出風格獨特的作品。
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也可以對這種美感進行充分利用, 通過和現代審美的結合設計出兼備傳統和時尚氣息的作品。例如傳統服飾的立領和盤扣等就可以運用到襯衫和T恤的設計上, 這樣人們在看到設計作品的時候就能夠知曉, 同時結合現代人更喜歡的修身設計則可以讓優雅和時尚共存, 從而被更多人接受
F. 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是什麼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來歷和特色如下:
一、來歷
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
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嗽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
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特色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
簡介
中國不同的民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從漢族服飾看,中國漢服有商周時代的服飾,秦代的服飾,漢代的服飾,魏晉南北朝的服飾,隋唐五代的服飾,宋代傳統服飾,明朝傳統服飾,等之別。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人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
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上衣下裳制,相傳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易·系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一傳說可以在甘肅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繪中,得到印證。
上衣下裳的服制,據《釋名·釋衣服》載:「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狀多為交領右衽,下裳類似圍裙的形狀,腰系帶,下系芾。這種服制對後世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