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服裝設計的三要素
服裝設計的三要素
服裝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服裝設計有什麼要素呢?造型、色彩、材質是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下文是我為大家分享的服裝設計三大要素解讀,僅供參考!
(一)造型與服裝設計
服裝的造型可分為外造型和內造型,其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裝的輪廓剪影,內造型指服裝內部的款式,包括結構線、省道、領型、袋型等等。
服裝的外型是設計的主體,內造型設計要符合整體外觀的風格特徵,內外造型應相輔相承。要避免拋開外型風格一味追求內造型的精雕細刻,因為這將會起到喧賓奪主、支離破碎的反面效果。
1.服裝的外造型設計服裝設計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外型輪廓能給人們深刻的印象,在服裝整體設計中造型設計屬於首要的地位。服裝的外輪廓剪影可歸納成A、H、X、Y四個基本型。在基本型基礎上稍作變化修飾又可產生出多種的變化造型來,以A型為基礎能變化出帳篷線、喇叭線等造型,對H、Y、X型進行修飾也能產生更富情趣的輪廓型。因而要在平面的面料上表現出立體的效果,必須收去多餘的部分,除了利用面料的可塑性對其進行濕熱定型外,一般主要是通過省道與襇的設置來實現這一目的。省是縫合固定的,根據所設的不同的位置,分為胸省、腰省、肩省、後背省、臀位省等等。其中胸省是女式服裝中最為關鍵而重要的因素。胸省根據款式的變化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可用原型傾倒和剪開折疊兩種方法將胸省進行轉移。例如利用剪開折疊法先從收省的地方朝胸省剪開,以胸省點為圓點,在折疊腋下省的同時,省道就轉移切開線的位置,完成了胸省的轉移。
襇是在靜態時收擾,而在人體運動時張開,比省更富於變化和動感,襇的設計主要以裝飾為主,一般有褶襇、細縐褶和自然褶三類。
剪輯線的作用是從造型美出發,把衣服分割成幾個部分,然後縫製成衣,以求適體美觀。剪輯線可分為六種基本形式:垂直分割、水平分割、斜線分割、弧線分割、弧線的變化分割和非對稱分割。
服裝結構設計中根據不同的款式風格和體態特徵,巧妙地運用省道褶襇和剪輯線,充分考慮內外結構線的統一與協調,才能使服裝造型更為豐富多姿。
服裝的結構設計中還包括領、袖的設計。衣領是服裝上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它不僅有功能性,而且具有裝飾情趣,其構成因素主要有:領線形狀,領座高低,翻折線的形態,領輪廓線的形狀及領尖修飾等。領型是最富於變化的一個部件,主要有立領、褶領、平領和駁領四種類型。肩袖造型也是及其豐富的,其造型包括袖窿與袖子兩個部分,常見的袖型可分為:插肩袖、裝袖和連裁袖三類,領和袖的設計都要符合服裝的'整體形態及人的氣質特徵。見圖1-11和圖1-12。服裝結構中的零部件設計主要包括口袋設計、鈕扣設計、裝飾設計等,其中裝飾設計常用的裝飾手法有綉花、鑲、嵌、滾、盪、盤等。
(二)色彩與服裝設計
科學家研究指出,人對色的敏感度遠遠超過對形的敏感度,因此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在研究服裝設計中色彩應用問題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礎知識。
1.色彩的基礎知識色彩世界五彩繽紛,通過顏色來表達卻離不開紅、黃、青三種基本色的調配,這三種顏色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而成,因此被稱為"原色"。兩種原色進行調合後產生的一種色稱為"間色",例如紅加黃調合成橙色、黃和青調合成綠色。兩種“間色”或原色與間色調合又形成復色。
千變萬化的顏色可分為彩色系和無彩色系兩大類。黑色、白色及黑白色調合而成的各級灰色屬於無彩色系。白色是亮度的最高級,黑色是亮度的最低級。無彩色系之外的所有顏色都屬於彩色系。彩色系的色彩由色相、明度、純度三大要素構成。
色相:不同顏色的名稱稱為色相,如大紅、湖藍、中黃等,色相是顏色最重要的特徵。按色相的順序,可以循環排列成色相環。變幻無窮的色彩世界,色相的千差萬別是首要的因素。
明度:是色彩明暗變化的屬性,由各種有色物體反射光量的程度區別所造成。
純度:又稱彩度、飽和度,是一種顏色包含色彩的純凈程度。從光譜上分析得出的紅、橙、黃、綠、青、紫是標準的純色。純度越高色彩感越艷麗明媚。
2.色彩與服裝設計人們對色彩的反映是強烈的,但並非對色彩的感受都所見略同。因此在服裝設計中對於色彩的選擇與搭配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對象的年齡、性格、修養、興趣與氣質等相關因素,還要考慮到在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和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下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情感反映。例如,我國歷代皇朝崇尚黃色,認為黃色是天地的象徵,使黃色賦予威嚴華貴、神聖的聯想。而黃色在信仰基督教的國家裡卻被認為是叛徒猶大服裝的顏色,是卑劣可恥的象徵。因此,服裝的色彩設計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定位設計。
在設計中,色彩的搭配組合的形式直接關繫到服裝整體風格的塑造。設計師可以採用一組純度較高的對比色組合來表達熱情奔放的熱帶風情;也可通過一組彩度較低的同類色組合體現服裝典雅質朴的格調,在服裝設計中最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類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對比色配合、相對色配合四種。
(1)同類色的服裝配色:同類色配合是通過同一種色相在明暗深淺上的不同變化來進行配色。
(2)近似色的服裝配色:近似色配合是指在色相環上90度范圍內色彩的配合,給人們溫和協調之感。與同類色配合相比較,色感更富於變化,所以它在服裝上的應用范圍比同類色配合更廣。
(3)對比色的服裝配色:對比色的配合是指色相環上120度~180度范圍內的色彩配合,所體現的服裝風格鮮艷、明快,多用於運動服、兒童服、演出服的設計中。
(4)相對色的服裝配色:相對色配合是指色相環上180度兩端兩個相對色彩的配合。其效果比對比色配合更為強烈。在相對色配色中要注意主次關系,同時還可通過加入中間色的方法使對比效果更富情趣。
3.流行色與服裝設計服裝領域一向是崇尚流行意識的,流行色在服裝中的應用是人們對色彩時髦的追求,突出反映著現代生活的審美特徵。
色彩是賦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時髦性的。色彩專家以其尖銳的洞察力,把來自消費市場的時新色彩加以歸納、提煉,並通過預告推而廣之,蔚然成風,形成流行色。目前國際流行色委員會每年兩次例會以預測來年春復和秋冬的流行色趨向,並通過流行色卡、時尚雜志和紡織樣品等媒介進行宣傳。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流行色的應用更為廣泛,新潮款式和流行色彩的結合日益密切。因此設計師仔細分析研究流行色周期的規律,掌握流行時機,及時推出符合人們審美要求的新潮服裝,才能擴大市場銷售。
(三)面料與服裝設計
面料是服裝製作的材料,可分為纖維製品、皮革裘皮製品和其它製品三大類別。服裝設計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充分發揮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料特點與服裝造型、風格完美結合,相得益彰。因此了解不同面料的外觀和性能的基本知識,如機理織紋、圖案、塑形性、懸垂性以及保暖性等等,是做好服裝設計的基本前提。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加工工藝的發展,現在可以用以製作服裝的材料日新月異,不同的材料在造型風格上各具特徵。
在此我們將不同材質面料的造型特點以及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簡單介紹如下。
1.柔軟型面料柔軟型面料一般較為輕薄、懸垂感好,造型線條光滑,服裝輪廓自然舒展。柔軟型面料主要包括織物結構疏散的針織面料和絲綢面料以及軟薄的麻紗面料等。柔軟的針織面料在服裝設計中常採用直線型簡練造型體現人體優美曲線;絲綢、麻紗等面料則多見鬆散型和有褶襇效果的造型,表現面料線條的流動感。
2.挺爽型面料挺爽型面料線條清晰有體量感,能形成豐滿的服裝輪廓。常見有棉布、滌棉布、燈芯絨、亞麻布和各種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纖織物等,該類面料可用於突出服裝造型精確性的設計中,例如西服、套裝的設計。
3.光澤型面料光澤型面料表面光滑並能反射出亮光,有熠熠生輝之感。這類面料包括緞紋結構的織物。最常用於夜禮服或舞台表演服中,產生一種華麗耀眼的強烈視覺效果。光澤型面料在禮服的表演中造型自由度很廣,可有簡潔的設計或較為誇張的造型方式。
4.厚重型面料厚重型面料厚實挺刮,能產生穩定的造型效果,包括各類厚型呢絨和絎縫織物。其面料具有形體擴張感,不宜過多採用褶襇和堆積,設計中以A型和H型造型最為恰當。
5.透明型面料透明型面料質地輕薄而通透,具有優雅而神秘的藝術效果。包括棉、絲、化纖織物等,例如喬其紗、緞條絹、化纖的蕾絲等。為了表達面料的透明度,常用線條自然豐滿,富於變化的H型和圓台型設計造型。
設計師除了准確把握面料性能,使面料性能在服裝中充分發揮作用以外,還應該根據服裝流行趨勢的變化,獨創性試用新型布料或開拓面料的使用領域,創意性地進行面料組合,使服裝更具新意。
(四)服裝整體美概念
隨著觀念的轉變,以往各個單獨的服裝裝飾設計逐漸被整體設計所代替。現代人的著裝更講究服裝與服飾的整體配套美感。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除了對服裝本身的型、色彩、面料三大要素進行創意之外,還要兼顧服飾品的搭配組合問題。服飾品種類主要有:帽子、手套、圍巾、包、發飾、項鏈、耳飾、手飾、鈕扣、領帶、鞋、腰帶等等。
除了它們本身具備的重要功能以外還應與服裝風格相協調,飾物在配套中起到了烘托、陪襯、畫龍點睛等作用。有時服飾品的設計還成為主要的對象,一點強調使平淡無奇的服裝頓生光彩。歸納起來服飾品對於整體服裝美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兩點:
1.強調通過選擇合適的服飾品可以強化服裝的藝術風格,例如如意盤扣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可強化服裝的中國風情;冷光金屬飾物強化服裝的現代科技感等等。
2.完善當服裝的造型或色彩在視覺效果上覺得不完滿時,往往可通過飾品來加以糾正和完善。在色彩上可表現為服裝色彩基調過於沉悶時,採用較為亮麗的飾品加以豐富。在造型設計中,當服裝重心產生偏移時,可用飾品加以平衡,達到靜中有動的藝術美感。
;Ⅱ 服裝組成的三要素是什麼
服裝的構成包括三要素:材質、色彩和款式。
1、材質。目前服裝的材質主要有棉布、麻布、絲綢、呢絨、皮革、化纖、混紡等。
2、色彩。人們對色彩是有強烈的反應的,對色彩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服裝色彩搭配是服裝設計師考慮的重點,最常用的服裝色彩搭配方式有:同類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對比色配合、相對色配合四種。
3、款式。服裝的外形輪廓給人們深刻的印象,外輪廓剪影可歸納成A、H、X、Y四個基本型。服裝的內造型設計主要包括結構線、領型、袖型和零部件的設計。
Ⅲ 服裝設計八大元素
服裝設計的八大元素不曉得看看下面行嗎受「後現代藝術」的影響,服裝設計也產生了重大變革。一些過去被視為「另類、不合理」的設計概念也被運用、導入服裝設計中,表現出「沖突性結合」、「零亂破碎感」等逆向思維。後現代服裝設計的顯著特點就是反現代主義,反傳統主義,否定了理性和經驗的時裝設計,拋棄了比例、人體、協調、線形等基本要素,甚至還拋棄了時空的深度模式,不考慮歷史的邏輯性和合理性,歷史的式樣盡可以與現代式樣「混搭」。甚至也不考慮季節性,可以將非常厚的面料(裘皮)和非常薄(紗)的「混搭」。後現代藝術對服裝設計的影響主要有:
1.反傳統的後現代服裝設計。後現代主義設計的通俗化特徵將輕松愉快帶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生活不再像法官提審犯人一樣嚴肅刻板。服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和三本耀司拋棄西歐傳統的西服美學,擯棄裁剪縫制構成的嚴謹美,時裝可以使用撕碎、補丁、開綻、破口、翻里、反規則的邊線、褶皺、捲曲、披掛、打結、像穿走了形、左右不對稱等手法構成。利用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相結合的手法,使服裝更具人性化、個性化。在面料使用上有孔的、皺巴的、水洗的、手搓的、初看像破爛但實際相當精美的紡織品。色彩專門用純單色或無變化色。這種破爛式與英國倫敦服裝設計師維維安·韋斯特伍德(一個不體面、破壞性的朋克搖滾設計師)的設計觀點十分相似。維維安·韋斯特伍德是朋克之母,在她的時裝發布會中不僅服裝設計的輕松自然、富有個性,而且模特在表演時體現的詼諧幽默也總能讓人耳目一新。
現代主義是設計的理想主義,而後現代則強調人們生活在「現在」,後現代設計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自然的特徵。享樂主義高於一切,輕鬆快樂是最重要的原則,「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與嚴肅冷漠的現代主義相比,後現代設計中大量運用誇張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喚起了我們關於童年的美好記憶,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貞和無拘無束的快樂。另外,後現代嬉皮士風格也體現了青年人對現實的反叛精神。嬉皮士裝發源於美國西雅圖的搖滾音樂,受到青年一代的歡迎,頹廢時裝就是從舞台裝演變而來的,1995年日本青年一代流行的「皮塔T恤衫」、「露肚臍裝」也說明頹廢裝已經開始流行;在當時流行的所謂吉垃吉風貌,具有「頹廢、消沉、低落、散漫」等意義,甚至「吉垃吉」這個詞語就產生於青年人的俚語。嬉皮士風格可以是搖滾演員穿著工裝和長筒靴站在舞台上狂歌勁舞,特別讓人覺的有生活氣息。反傳統主義還表現在內衣稍作修改或基本不改式樣就作為外衣穿著。如 1998年春夏季推出了非古典式樣的外穿內衣,透明鏤空、粗獷返樸、舊物再利用,重新加工,拼湊製成新的服裝,服裝上留下大量未完成的痕跡,表達出自然的、朴實的生活態度。反傳統主義還表現在解構主義現象,在原款式的基礎上,將衣片進行不同部位、形狀的分割,然後在分割的基礎上又進行組合,使服裝結構具有耳目一新的特色。1986年秋冬服裝設計大師戈爾捷的作品大膽嘗試不同面料的相互組合,則是一種結構主義設計的運用。
2.新裝飾主義的後現代服裝設計。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大批量、規格化、缺乏人性的設計產品大量出現,人情味感覺的工藝裝飾服裝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1996年出現的新裝飾主義強調手工藝的處理方法,利用印染、刺綉圖案、玻璃串珠、人造水晶、金屬亮片、流蘇緣飾、層疊抽褶等方法設計。例如服裝設計師1998年渡邊純彌的作品運用懸垂、打褶構成的浪漫的裝飾主義,用經過特殊化學處理的印度棉面料,形成純白的禮服,頭部罩純棉透明面紗,表現純潔俏麗的美感。新裝飾主義還強調復雜的洛可可主義,利用蕾絲、層疊抽褶來加強服裝的浪漫情調。
Ⅳ 服裝設計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服裝設計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要研究和解決服裝的有關問題,首先要了解構成服裝的要素特別是構成服裝的最基本要素,並且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那麼服裝設計的構成要素有哪些呢?下面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影響服裝面貌的原因很多,人、歷史、宗教、道德、法律、地理、氣候、經濟等物質和精神的東西都可能成為引起服裝變化的原因。從廣義上說,這些東西也可以成為服裝范疇的一部分。法國著名的設計大師克里斯汀·迪奧說:“凡是我所知道的,我所看到的,聽到的一切,我的存在的一切,都歸結到衣裳上去。”正像克里斯汀·迪奧說的那樣,構成服裝的要素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作為物質轉台的服務是由設計、材料和製作這三大要素構成的,也可稱為服裝的核心構成要素。
1. 設計
設計是服裝產生的第一步驟,是對服裝材料的選擇和服裝製作手段的限定。離開了設計,服裝則處於無形無色的蒙朧狀態。服裝設計包括兩部分內容:服裝造型設計和服裝色彩設計。服裝造型設計構成服裝的廓形和細節樣式,為選擇服裝材料的質地和服裝製作的工藝提供最有效的依據。服裝色彩設計體現服裝的色彩面貌,為服裝材料表面肌理和圖案的色彩效果確定設計意向。造型與色彩唇齒相依,在服裝設計中,造型設計占第一位置,沒有兆擾造型的色彩是無法存在的,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某一色彩非常鮮明、響亮飽和時,其色彩形象卻能首先入觀者的眼瞼,使觀者先見其色、後觀其形;當某一色彩灰暗柔弱、曖昧蒙朧時,再要先見其色,再見其行就勉為其難了,觀者的注意力首先會放在能引起其視覺興趣的造型上。在設計的過程中既可以先進行造型設計再配合適宜的色彩,也可以先提出色彩方案再配合適宜的造型。對兩種程序的選擇可由設計時的工作習慣和客觀條件決定。需要注意的是,造型和色彩的表現既可相互加強,也可相互減弱。本書著重研究的是服裝造型設計。
2.材料
材料是服裝的物質載體,是賴以體現設計思想的物質基礎和服裝製作的客觀對象。缺少了材料,設計僅僅是一紙“空圖”。高新技術的發展給產品設計領域中的許多門類帶來嶄新的材料,為這些門類的設計提供了寬廣的表現天地。服裝也不例外地受到科學技術陽光的沐浴,令人稱奇的新穎材料不斷涌現,刺激著設計靈感,改變服裝外觀。服裝材料又分為服裝面料和服裝輔料。面料是服裝的最表層材料,決定了服裝質地的外觀效果;輔料是配合面料共同完成服裝的物質形態的材料,是保證服裝內在質量和細節表現的幕後英雄。雖然面料因其所佔位置比較突出而顯的更為重要,然而,品種繁多、陣容龐大且各具功能的輔料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重要角色。面料和輔料都存在著品質與流行的問題,品質選擇越好,服裝成品質量越高。當然,前提是服裝材料的選擇必須與設計意圖相吻合,否則會有事倍功半之虞。
3. 製作
製作是將設計意圖和服裝材料組合成實物狀態的服裝的加工過程,是服裝產生的最後步驟。沒有製作的參與,設計和材料都處於分散狀態,不可能成為服裝。製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服裝結構,也稱結構設計,是對設計意圖的解析,決定著服裝裁剪的合理性,服裝的一些物理能上的要求往往通過嚴格的結構設計得以實現。二是服裝工藝,是藉助於手工或機械將服裝裁片結合起來的縫制過程,決定著服裝成品的質量。結構和與工藝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准確的服裝結構是准確縫制的前提,精緻的服裝工藝是演繹結構的保證。不管多麼完美精準的'結構,如果遇到水平低劣的粗製濫造,族岩旦服裝成品的結果就會面目全非,同樣,不管多麼精美絕倫的工藝也無法挽救錯誤嚴重的結構。對於常見而普通的款式來說,由於結構一般不會出現太大毛病,工藝就顯得特別重要,高水準的工藝師常常可以在製作過程中修正一些較小的結構錯誤。製作是表現服裝設計意圖的最後一道關卡,因此,在服裝界有“三分裁剪七分做”的說法,此說雖不全面,卻有相當道理。
4. 三大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大多數服裝產生過程是多方合作的結果,這也符合現代化工業生產分工細化的特徵。服裝三大構成要素之間存棗鎮在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關系,搞不清楚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就不利於分清工作的主次,也不利於處理團隊合作關系,甚至會影響工作的最終結果。強調設計惟上而忽視材料和製作,則陳舊的材料和粗糙的做工將無法實現設計的初衷;強調材料至上而忽視設計與製作,則落後的款式和低劣的做工會令人對新穎面料扼腕嘆息;強調製作第一而忽視設計和材料,則無人欣賞優良做工下的古板款式和過時面料。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把設計、材料和製作三個服裝物態構成要素看成同等重要的因素,只要其中的某個方面出了差錯,便有可能導致整件衣服的失敗。然而,對服裝中的常規產品或藝術性服裝來說,以上的均勢會有所打破。常規產品是指具有廣泛使用場合和款式基本定局的服裝,如男式西服、普通襯衫或內衣內褲等等。由於這累服裝歷經年代的考驗而在款式上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通常是換一種面料套用同樣的樣板大批量生產,設計的成分自然會下降不少,此時服裝的整體面貌更多地通過材料和製作展觀。藝術性服裝是指用於參賽或文藝表演等較為特殊場合的服裝。這類服裝一般比較強調設計意識和藝術情趣,對設計的要求非常高。例如,用於大劇院或體育場等場合團體表演的服裝,由於觀者與服裝的距離較遠,而且通常是一次性演出以後便完成了服裝的使命,除了堅持設計第一的原則以外,對製作和材料的要求會適當降低,也可節省成本,兩全其美。
;Ⅳ 服裝設計三大構成要素是什麼
造型、色彩、材質是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
(一)型與服裝設計
服裝的造型可分為外造型和內造型,其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裝的輪廓剪影,內造型指服裝內部的款式,包括結構線、省道、領型、袋型等等。
服裝的外型是設計的主體,內造型設計要符合整體外觀的風格特徵,內外造型應相輔相承。要避免拋開外型風格一味追求內造型的精雕細刻,因為這將會起到喧賓奪主、支離破碎的反面效果。
(二)色彩與服裝設計
科學家研究指出,人對色的敏感度遠遠超過對形的敏感度,因此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在研究服裝設計中色彩應用問題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礎知識。
千變萬化的顏色可分為彩色系和無彩色系兩大類。黑色、白色及黑白色調合而成的各級灰色屬於無彩色系。白色是亮度的最高級,黑色是亮度的最低級。無彩色系之外的所有顏色都屬於彩色系。彩色系的色彩由色相、明度、純度三大要素構成。
(三)面料與服裝設計
面料是服裝製作的材料,可分為纖維製品、皮革裘皮製品和其它製品三大類別。服裝設計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充分發揮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料特點與服裝造型、風格完美結合,相得益彰。因此了解不同面料的外觀和性能的基本知識,如機理織紋、圖案、塑形性、懸垂性以及保暖性等等,是做好服裝設計的基本前提。
Ⅵ 服裝的款式有哪些構成要素
服裝的款式包括服裝造型、構圖、色彩、裝飾各個方面。服裝款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襯託人,突出人,美化人。
掌握服裝款式的構成要素能使服裝設計更充分地達到實用化和多用化,同時能夠獲得更豐富的美的效果。下面衣聯網小編就為大傢具體介紹服裝的款式構成要素。
服裝的款式包括服裝造型、構圖、色彩、裝飾各個方面。服裝款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襯託人,突出人,美化人。
掌握服裝款式的構成要素能使服裝設計更充分地達到實用化和多用化,同時能夠獲得更豐富的美的效果。下面衣聯網小編就為大傢具體介紹服裝的款式構成要素。
服裝的款式有哪些構成要素
服裝是立體造型,是從服裝的平面形轉為立體型;有多面造型和動態變換造型的特點.有結合人體體型塑造服裝造型的特點;有結合面料的性質、工藝特點塑造服裝造型的特點。
因此,一般服裝造型分三大類型:一是適體服裝(或稱體形服裝);二是披掛服裝(非適體服裝):三是處於前兩者之間,即部分適體和部分非適體服裝。
這三種類型的服裝,中外古今都存在並且反復運用著,發展著,形成千變萬化的不同的服裝款式。
服裝款式的總形,與人的體形,是有區別的。它可以適應人的體形,並在適應人的體形基礎上加以形體誇張和概括;它可以用松體和緊體來變化人體的基本型。
這種變化人體基本形的探素,對於裸索服裝款式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最大限度開辟服裝款式變化的新領域。掌握總體的變化,主要是運用對幾何形體的概括和形與形的增減與誇張。
文章的結構稱「章法」;建築的營造法式稱「經營位置」;裝飾和繪畫的結構稱「布局」或「構圖」;服裝的結構稱「款式」。
其結構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解決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格律。例如:中國的米字格是通過水平線與中軸垂直線、對角線構成,九宮格則是以縱橫交織線構成,藉以劃分區域和部位距定點、以點定位。
在款式構成中,點、線、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服裝款式構成的要素。
線可以增強體形輪廓的清晰程度,增強動感、靜感、下垂感和節奏感,運用縫接線、衣摺戮、裝飾線和輪廓線、邊飾線來組織線的繁簡、疏密,可以增強節奏感和韻律感。運用塊面拼接,組織不同面積塊面的裝飾變化。運用扣子或點飾起著畫龍點睛、突出重點、增強節奏的作用。
線、點、面的綜合運用,應有所側重或以面為主,或以線為主,或把點突出;不要平均運用,切忌雜亂和堆砌。
款式構成,可以運用平面構成的原理,如:形體組合、套合、分割與組合、近似形的運用、增減形的變化、以及各類漸變(疏密漸變、方向漸變、色彩漸變、形體漸變、大小漸變等),造成款式的變化。
本文由蝶訊網搜集整理,內容來源於網路。
Ⅶ 服裝四要素是什麼
Ⅷ 服裝的三大要素是什麼
服裝三要素有色彩,面料與款式。
服裝設計屬於工藝美術范疇,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設計(Design)意指計劃、構思、設立方案,也含有意象、作圖、造型之意,而服裝設計的定義就是解決人們穿著生活體系中諸問題的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及創作行為。
設計的任務不僅僅的滿足個人需求,它同時需要兼顧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情感的、審美的需要。由於這些眾多的需要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設計任務本身就包括各種需要之間的協調和對立關系。現代的設計理念在更新中,同樣要遵循設計的規范,要考慮這眾多的「需要」。
(8)服裝表演構成要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服裝的款式是服裝的外部輪廓造型和部件細節造型,是設計變化的基礎。外部輪廓造型由服裝的長度和緯度構成,包括腰線、衣裙長度、肩部寬窄、下擺松度等要素。最常見的輪廓造型有「A"型、「X"型、T型、H型、O型等。
服裝的色彩變化是設計中最醒目的部分。服裝的色彩最容易表達設計情懷,同時易於被消費者接受。火熱的紅、爽朗的黃、沉靜的藍、聖潔的白、平實的灰、堅硬的黑,服裝的每一種色彩都有著豐富的情感表徵,給人以豐富的內涵聯想。
服裝的款式、色彩和面料這三部分缺一不可,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對款式、色彩、面料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也一定程度能反映出一個設計師的審美情趣、品位和藝術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