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類別 » 紡織服裝業如何融入雙循環
擴展閱讀
如何畫服裝扣子 2023-08-31 21:59:56
學生毛呢大衣怎麼搭配 2023-08-31 21:54:11

紡織服裝業如何融入雙循環

發布時間: 2022-01-20 03:47:38

Ⅰ 研究金融如何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什麼意義

摘要 金融科技將加速「雙循環」格局建設已經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發展雙循環需要金融業做好數字化轉型,藉助金融科技驅動產業增長,賦能各類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更好地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李偉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始於技術,興於數據,穩於制度,成於價值觀。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採集、挖掘、處理能力的極大提升,一定程度上實現「預測未來」,使原來想不到的事情現在變為現實。制度的約束和監管對金融科技的行穩致遠必不可少,要加強信息保護等法律制度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為民利企是金融科技發展的初心,要在守正創新的前提下發揮好金融科技加速器或者是催化劑的作用,為雙循環格局建設貢獻更多力量。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最近也表示,需要在「十四五」時期加大對金融科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實現我國在金融交易、清算、監測、風控方面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在做到先進、快速、高效的同時,要做到自主、安全、可控。

Ⅱ 如何引領國企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引擎,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積極發力新基建。以5G通信為基礎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互聯網形成的數字化平台將成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生命經濟這些人類未來文明的技術支撐。
第三,大力實施補鏈強鏈擴鏈。中大咨詢認為國有企業要抓住機會進一步補鏈強鏈擴鏈。針對美國脫鉤打壓和疫情中產業鏈暴露出的一些缺位、短板問題,要逐一梳理、精準施策,著力打通堵點、暢通痛點、補上斷點。
第四,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要加快國有資本管理從單一的資本投資公司管理向資本投資與資本運營雙重管理的轉變。
第五,積極踐行國家重大戰略。國有企業要用足用活用好自貿試驗區和服貿試驗區政策,大膽探索抓好落實。

Ⅲ 紡織服裝業需要用到煤、石油、天然氣這些能源嗎

是化纖布料製造的原材料。

Ⅳ 如何理解雙循環的科學內涵

摘要 親~這道題由我來回答,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

Ⅳ 紡織與服裝產業有何關聯

紡織與服裝產業總是息息相關,唇齒相依的。有紡織業紡織出來的布料,服裝產業才能有面料可以選擇,服裝設計師設計的衣服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果沒有服裝產業,那麼紡織出來的布匹也不能做成各種漂亮衣服 ,無法展示布料的特性。

Ⅵ 廈門紡織服裝業怎麼樣

怎麼樣?太強大了,應該是!七匹狼,勁霸,柒牌,安踏,九牧王,紅孩兒等等這些國內知名的防治服裝品牌的工廠或者辦公總部都在廈門,更別提一些不知名的雜牌子和加工工廠了

Ⅶ 紡織業、紡織服裝業和服裝業有什麼區別

紡織業是產業部門,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低,生產規模大。服裝業光名字聽起來都高雅多了,雖然也同屬產業部門,但是服裝的附加值比防治高很多了,特別是做高端做品牌的服裝業,利潤可不是紡織業能比的!

Ⅷ 國外對服裝紡織品貿易的研究現狀

2008年適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中國紡織服裝全體從業者奮發圖強,乘著改革開放的浩盪春風,成就了今日的輝煌偉業––

30年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率先融入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紡織服裝行業當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滿足了國內日益增長的紡織服裝產品消費需求;

20年來,1986~2006年,紡織服裝業生產總量增幅始終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即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出口量始終排在世界第一位;

10年前,中國國際時裝周從中國服裝設計博覽會中脫胎,引領中國服裝設計師與品牌走上了創意產業的高平台;

今天,經歷了多年高速增長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而未來,我們的目標,直指紡織強國、創新大國!

三十年一回首,撫今追昔論未來!此時此刻,在新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我們需要梳理脈絡、著眼未來,為中國服裝業下一個30年的思路與升級指出方向。角度改變觀念,而高度更決定視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這一歷史性時刻所闡釋的角度和高度,無疑能為業界帶來深刻啟迪,並引發全新的思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進程,在紡織服裝業得到了生動、完整的體現;而改革開放給中國市場經濟帶來的深刻變化,也在紡織服裝業取得的成就中得到了全面展現。

進步之一:中國人民衣著水平迅猛提高

30年來的深刻變化,首先體現在中國人民衣著水平的迅猛提高,中國人民衣著的變化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直觀的表現。不僅滿足了當初9億人、現在13億人的衣著需求,30年來,這道日趨亮麗時尚的風景線,更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生動窗口。

1978年,中國人均衣著纖維消費為2.88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0%;這一數字在2006年躍升為人均14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27%。從溫飽到小康,從限量供應到布票的取消,百姓的衣著變化有目共睹。比較來看,中國人民衣著方面的城鄉差別、東西部差別等都是解決得最好的。

杜鈺洲說,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這些引領30年改革開放的綱領,落腳點都是人民根本利益,是建設和諧社會。而中國紡織服裝業在這30年的改革實踐中,用百姓衣著變化的巨大成果,很好地完成了行業的根本服務宗旨。

進步之二:紡織業生產力大解放大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改革是解放生產力––這一點在中國紡織工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30年來,紡織工業經歷了生產力大解放、大發展的歷程,成為國力增長的重要方面。

我們的纖維生產從天然纖維為主到化纖逐步超出,這一切不是孤立的,而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是國家的生產水平有重大提高的體現。1978年,我國棉花產量為204萬噸,2007年為670萬噸;1978年化纖產量為28.5萬噸,2007年達到2389萬噸;1978年纖維總產量為276萬噸,2007年達到3500萬噸。不僅是數量的增長,品種結構也有大發展,衣著用、家用、產業用三大主力產品「自力更生」程度迅猛提升。除了衣著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隨著「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而發展起來,產業用紡織品也在建材、交通、醫葯等各領域獲得了廣泛運用。我們的行業不只是製造,創新是行業進步的關鍵。紡機業的自主創新,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更為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作為中國最早進入市場化的行業,紡織服裝企業的資本結構變化真切地體現了「市場配置資源」這一主題。1978年,我國紡織業國有資本佔比達80%,這一比例逐年縮小,前年佔5%,去年約在4%左右。中國紡織業對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力市場、產品市場的開放度,給整個產業帶來了活力源泉。

而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更來自於完整的產業鏈。作為中國的母親行業、民生產業,紡織業的產業鏈從天然纖維加工、紡紗、織布到面料、服裝,其生產力的大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產品結構的豐滿,更使產業具有「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可調節性,始終保持了我們的產業競爭力。

進步之三:紡織業進一步融入全球化

杜鈺洲說,改革、開放二者不能分開,紡織業的改革也體現在對外開放、體現在深刻融入全球化。1978年,我們還是以滿足內需為主,出口占總產量的3.7%,約24億美元;1985年取消布票,象徵著內需的滿足和有剩餘出口;1994年服裝出口列世界第一;1995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雙列世界第一,中國真正成為出口大國。

當然,這個「開放」並不是單向的,目前外資企業占規模以上企業總量的37%,出口也佔到約1/3。而在這個開放過程中,我們也有進口,也吸引外資、引進管理,引進先進的技術、人才。這也是跨國配置資源的標志性表現。應該說我們的貢獻與獲益都很明顯。開放和引進帶來了我們產品質量和檔次的提升,帶來了科技和品牌創造力的提升。
進步之四:紡織業加快了從大國到強國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紡織業的進步更加突飛猛進,進步的標志就是突出技術創新。《紡織行業科學技術發展綱要》的提出和實行,在整個產業中確立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地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紡織業也推進產業出口由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轉型,目前我國紡織業一般貿易已佔到72.41%的份額。

在科技進步方面,一是新型纖維、新型材料不斷涌現;二是加工技術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提高;三是環境治理、節能減排、綠色循環等水平提高;四是印染業和面料業創造力提升。

在勞動力方面,生產率的提高是一大標志。從2002~2007年的增長率統計看(見附表),2007年企業單位數增長87.28%,從業人數增長40.13%,而工業總產值數增長187.63%,工業增加值增長2.03倍(203.14%),利潤額增長2.5倍(251.98%)。

從近5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出,中國建設紡織強國的步子正在加大。

新的目標:建設紡織服裝創新大國

總的來說,30年改革、開放,已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杜鈺洲說,如果說這30年發展過程中,我們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創意的相對薄弱。因此,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建設紡織服裝的創意大國、創新大國。

30年前,我們從學習加工開始,既然是學習,過程中難免有缺憾,只見其一、不知其二。很多人也犯了重視硬體、重視生產而輕視軟體、輕視開發的錯誤;或者是只重眼前,不看長遠;或者是見物不見人,家族式管理在體制上也出現問題。這一切,都是「成長的煩惱」,是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現在需要我們通過原創、學習、再創乃至於集成創新,來改善這些現狀。

中國從生產大國向創意大國、創新大國轉變,創造是我們當代進發的主攻目標,是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品質需要創造,原材料需要創造,加工方式要創造,表達文化更需要創造,因為文化是多元化時代非常復雜的一種需要研究的領域。

今天,中國紡織行業已步入了「創新驅動」的新階段。技術的創新,體現在物質生產力核心上;品牌的創新,體現在物質保障、消費者滿足、參與國際營銷的能力等諸方面;而文化的創新,則體現了價值的創新。歸根結底,講創新驅動,講轉變發展方式要緊扣三個內容:從出口、投資拉動轉向消費、出口、投資綜合拉動;從第二產業為主的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從物質資源消耗為主,轉向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科學轉變。

進入21世紀,在新的歷史機遇期,中國紡織工業正轉變發展方式,加大技術投入、提升公共服務、強化科學管理。目前,雖然面臨國際經濟低迷、成本普升等經營困難,但只要全行業一起努力,我們有信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度過轉型期的陣痛,去迎接新的成功。

附表:2002~2007年紡織行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以2002年為100,各年增長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企業單位數(%) 9.69 62.37 53.40 70.78 87.29
工業總產值(當年價)(%) 20.82 55.75 92.66 134.74 187.63
工業增加值(當年價)(%) 21.30 56.20 98.58 146.96 203.14
利潤總額(%) 34.86 43.80 98.58 172.71 251.98
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 4.89 22.02 24.46 31.63 40.13
出口額(%) 27.72 54.54 86.51 133.40 178.68
參考資料:中國棉紡織信息網

Ⅸ 匯率變動對紡織服裝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沖擊最大的行業是紡織服裝業。
根據有關研究,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銷售利潤率下降2-6%,特別是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行業受損較大。不過一些利潤率較高的龍頭企業,由於產品成本中貿易品佔比相對較低,因此利潤率下降的幅度也較小;加之議價能力較強,受升值的負面不太大。
據了解,人民幣升值對紡織行業的負面影響體現在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靜態來看,假設產品出口價格和出口量保持不變,那升值的直接影響就是壓縮行業利潤空間,以2005年前3個月行業2.9%的利潤率測算,若人民幣升值2.9%,行業利潤率為0。從動態來看,行業的提價,成本的控制以及財務上的運籌等都會規避升值對行業的負面影響,但升值對行業的負面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只能部分規避而無法克服。

Ⅹ 請教牛版:如何實現雙循環

請問循環嵌套用時長呢?還是兩個單循環用時長呢?哪個更方便程序運行或調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