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類別 » 民族服裝意味著什麼
擴展閱讀
如何畫服裝扣子 2023-08-31 21:59:56
學生毛呢大衣怎麼搭配 2023-08-31 21:54:11

民族服裝意味著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26 01:43:39

⑴ 中國56個民族的代表服飾

舊中國究竟有多少個民族?誰也說不清楚。第一次人口普查,民族名稱多達400多個,僅雲南一省就有260多個。

今天,中國有56個民族,世人皆知。但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中國的56個民族,是由解放初的400多個民族名稱,經過長期、大量的科學調查和甄別而最終認定下來的。那麼,民族識別的緣由是什麼?其過程又如何?這是各國學者和廣大讀者所矚目的問題。為此,本刊記者特此專訪了我國著名民族學家、曾經專門從事過民族識別調查工作的施聯朱教授。

據施聯朱教授介紹,早在1950年——1952年,中央先後派出西南、西北、中南、東北和內蒙古等民族訪問團,分赴各民族地區進行慰問,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時,那時就已初步涉及到民族識別問題,因為一些長期深受民族壓迫、不被承認或被迫隱瞞自己民族成份的少數民族,在這時紛紛要求承認他們的民族成份。

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匯總登記的民族名稱多達400多個,僅雲南一省就260多個。要落實黨的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諸如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里,落實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幫助發展民族經濟、開辦民族學校、發展民族文化等,就需要把民族識別作為首要解決的民族工作任務之一盡快提上了議程。對於這些眾多的待識別族體,首先要弄清哪些是漢族的一部分,哪些是少數民族;對於少數民族,還要進一步弄清他們是單一的民族,還是某一民族的一部分。

自50年代初開始,黨和國家組織大批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對待識別族體的族稱、族源、分布地域、語言文字、經濟生活、心理素質、社會歷史等進行了綜合調查和分析研究,並在充分尊重該族體人民意願的基礎上,科學地甄別其民族成份和族稱。大體上,我國的民族識別工作,經過了四個階段。

遵循「名從主人」的原則,族稱要由各民族人民自己確定,這是他們的權利。

第一階段,從新中國建立到1954年,是民族識別的發端階段。1953年中央民委派出畲民識別調查小組,分赴浙江、福建等省調查研究畲民族別問題,認定畲民既不是漢族,也不是「瑤族的一支」,而是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同年,在中央民委領導下,由中央民族學院派出了達斡爾族別調查組,分赴黑龍江、內蒙古達斡爾地區進行民族識別調查研究,確認達斡爾人是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而非蒙古族。在新疆的民族識別工作中,對新中國建立前強加於俄羅斯人帶有侮蔑性的稱呼「歸化族」,正名為俄羅斯族;把國民黨統治新疆時期認定的、從南疆遷至伊犁的「塔蘭其」族,定名為維吾爾族;1954年把「索倫族」改為達斡爾族。

在這一階段,經過識別和歸並,從400多個民族名稱中,初步確認了38個少數民族的族稱。其中除已公認的蒙古、回、藏、維吾爾、苗、瑤、彝、朝鮮、滿等民族外,新確認的族稱有∶壯、布依、侗、白、哈薩克、哈尼、傣、黎、僳、佤、高山、東鄉、納西、拉祜、水、景頗、柯爾克孜、土、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鄂溫克、保安、羌、撒拉、俄羅斯、錫伯、裕固、鄂倫春等。

第二階段,從1954年到1964年,是民族識別的高潮階段。

1954年,中央民委派出雲南民族識別調查小組。在雲南260多個民族名稱中,只有少數屬於識別其為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的問題,而大量的則是屬於民族支系的歸並,確定其是單一的少數民族,還是其他民族的一部分的問題。其中工作量較大的是對彝族和壯族支系的歸並。1954年在雲南操彝語、並擁有各自不同的他稱或自稱的族體約300萬人,分為數十種支系。從語言的音位系統和語法結構以及經濟生活、社會文化諸如火把節、族長制、同姓不婚、火葬遺址、祖先靈台、巫術、多神崇拜等方面看,他稱或自稱的「土家」、「」、「水田」、「支里」、「子彝」、「黎明」、「莨莪」、「他谷」、「納查」、「大得」、「他魯」、「水彝」、「咪哩」、「密岔」、「羅武」、「阿車」、「山蘇」、「車蘇」等數十種族體,都基本相同或相近於彝族所具有的普遍特點,因而被確定為彝族的支系,而不是單一的少數民族。把文山地區的「儂人」、「沙人」、「天保」、「黑衣」、「隆安」、「土佬」等不同稱呼的族體,則歸屬於壯族支系;把「糯比」、「梭比」、「卡都」、「碧約」、「拉烏」等歸屬於哈尼族支系;把居住在洱源的自稱「白夥」的「土家」人歸屬於白族支系;把「黑浦」(「擺彝」)歸並入傣族支系。總之,把雲南260多個不同族稱的族體,歸並為22個。

⑵ 中國56個民族的服裝都有什麼意義

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看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圖片,這兩個網站不錯,數量多,清晰度也不錯.而且很有生活味兒.直接在畫面上點,就可以滾到下一張,方便閱覽,不錯不錯.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簡單解說我國少數民族服裝: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里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 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男子穿不掛布面的翻領皮大衣,扎鑲花皮腰帶,佩小刀,戴三葉帽(夏天為三角布頭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無領對襟袍,無紐扣而系腰纏(腰帶),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基諾族 女子穿無領無扣短褂、鑲七色紋飾,佩綉花兜胸,著黑白相間的短裙,戴白底彩條尖頂風兜帽。男子為棉布上衣(無領、對襟、無扣、背後綉太陽花)、白棉布大褲,裹腿,藍布包頭。男女均戴耳環。 京族 女子為無領對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褲、旗袍式白色長外衣,戴斗笠。男子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褲,束帶。 景頗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棗紅色自織羊毛花圍裙,使用腰箍、護腿及各種銀飾物。男子為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白布包頭上綉花並綴絨球,佩長腰刀,背掛包。 柯爾克孜族 女子穿連衣裙、黑背心,戴頭巾;青年戴紅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綴羽毛或纓穗。男子穿袷袢、綉花圓領襯衫、燈芯絨大褲,束皮帶、左佩小刀,戴高頂卷檐氈帽或護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為高開衩長衣(鑲嵌彩色幾何紋布塊),黑布頭巾(長3m以上,中端垂及腰際)。男子為無領大襟衫、寬腳長褲、黑頭巾或分瓣小帽(綴彩布條)。

⑶ 民族服裝

清朝之前,滿族是另外一個國家。並非中國境內的,於是沒有收到多少影響是很正常的。
蒙古亦然。

一樓的朋友回答得很認真,但是裡面卻有好幾處錯誤,不得不糾正。

1。「北方民族服裝領口的裁剪方法」應該是說的立領吧?立領在明朝末期又出現,但是並非大規模流行。而且這種領子的裁剪方式出現的非常突然,且「來歷不明」,目前爭議非常大。有一種說法是從元朝蒙古族那裡了遺存下來的(有文物支持);也有說是西方傳入的……
根據文物比例進行推算,立領還是屬於非主流,俗稱「潮」。

2。這種高領子在明朝時期並未被「南方少數民族乃至越南緬甸泰國等臨國」,當時那些地方還以交領的漢服樣式為主。少數民族服裝大量滿化,是清朝之後的事情。

3。明朝漢服交領依舊是主體,不存在什麼兩邊滲透(見第二條)。這一點可以看現在韓國的服裝來確定。
韓國式學習的明朝服裝,連明朝服裝里由元朝蒙古服變來的方領比甲都有,卻不存在立領。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
最後,現在很多人像把立領強行加入漢服中,並且將其說成正統,是有背後利益的。我們就曾發現過一個這樣搗亂的人,是販賣旗袍的。(混淆了漢服的概念,旗袍才好渾水摸魚)

⑷ 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

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蘊含著文化的傳承,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文化繼承。

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積淀於服飾之中。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

在中國這個廣袤的大地上,56個民族勞動創造,生生不息。尤其是近代以後,大量吸納與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才得以演化成整體的所謂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服飾文化。

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品種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艷、花樣之繁,無不讓人驚嘆,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星星,一直閃閃發光。



(4)民族服裝意味著什麼擴展閱讀:

少數民族服飾的文化內涵中國各民族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為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以頑強的意念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服飾文化。經過歷代的不斷積累、融合、演變、創新,日趨縝密,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獨具民族個性和文化傳統的中國服飾文化,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精神風貌。

中國是衣冠大國以「衣冠王國」享譽天下,各少數民族更是以其燦爛多彩、風格迥異的服飾,書寫了中華服飾絢麗輝煌的華彩篇章。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人們一般都把風格不同的民族服飾看作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標志,甚至視為某種意義上的「族徽」。

⑸ 民族服裝的現狀與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讓世界都認識中國

⑹ 中國的民族服裝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當然是漢服而不是中山裝和不倫不類的唐裝

⑺ 中國民族服裝有什麼特點

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男子的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褲,多用白、藍布包頭,適於勞動,也方便歡樂時翩翩起舞,尤其是在傳統的象腳鼓舞中,與剛健的舞姿相襯托,顯得格外瀟灑、豪放。
少數民族婦女的穿著飾物則絢麗多彩,展示出青春的活力和健美。她們上身穿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腰身細小,下擺寬大。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花紋。喜留長發挽髻,斜插梳、簪、鮮花,或扎花包巾,並側重戴耳環、系銀腰帶等飾品。全身服裝服飾色調諧和,輕盈合身,把她們襯托得更國婀娜多姿。當她們隨著象腳鼓的鼓點歡快舞蹈之時,彷彿一隻只美麗的孔雀,極為優美嫻雅.

⑻ 漢族人為什麼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服裝是什麼樣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從三皇五帝到明朝這一段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於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從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非常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 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