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冬季驅寒暖身該如何做
中醫保暖妙招
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很多女性一到冬天就會非常的怕冷這主要是因為她們自身的供暖系統出了狀況。如果你感覺到特點的冷的話,那最根本的就是陽氣、血液和經絡這三個方面。我們改如何解決呢?
「冷美人類型一:不僅手腳冷,而且全身都冷
1、中醫支招:補充陽氣
針對陽虛型體冷,養陽抗寒如果你不僅手腳冷,而且全身都冷,恐怕身體陽氣不足。陽氣是身體的熱源,它在體內發揮加熱和溫煦的作用,當陽氣充足時,血液會沿著大小經絡把這些熱能布散到全身各處,包括四肢的末梢:手足。
2、吃養陽食物
這類食物攝入體內,通過脾胃的簡單轉化很容易變成陽氣,養陽食物中最宜肉類是牛肉、羊肉、雞肉,最宜調料是姜和蔥,最宜蔬菜是馬鈴薯,最宜飲料是紅茶。補充陽氣的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感覺到手足冰冷的問題得到了緩解。
3、溫灸氣海穴、關元穴
中醫特別在乎意丹田部位的保養,也就是我們講的關元、氣海穴位所在位置。這兩個穴位就像是人體陽氣的源頭,在這兩個穴位上做溫灸,等於從源頭加溫,身體自然就會溫暖了。
氣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臍垂直向下1.5 寸。
關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臍垂直向下3 寸。
4、溫泉浴
大多數溫泉中都含有硫磺成分,中醫認為硫磺是強壯身體陽氣最好的礦物之一,有空常去溫泉泡一泡,讓更多的硫磺成分來振奮身體內不足的陽氣,以改善手足冰冷。你還可以選擇更簡單的做法:買一塊含硫磺成分的香皂。這樣每天的沐浴都是在補充陽氣了。
5、曬後背
肩背部是我們身體採集自然界陽氣的主要部位,主管、運輸人體陽氣最重要的七條經脈都在肩背部匯合,經常曬後背,可以獲得更多的陽氣。特別是大椎穴(低頭時,後頸部最突出的骨頭下方就是),可以穿比較薄的衣服來曬太陽,身體會把吸收到的陽氣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全身。
「冷美人類型二:手腳冷,身上不太冷
1、中醫支招:針對經絡阻塞型體冷,舒暢經絡防寒
如果你只是手腳冷,身上不太冷,經常情緒低落,有乳腺增生的症狀,你可能是經絡不通。很多時候體內的經絡會因情緒、壓力各種影響導致運行不暢,然後使血液輸送的陽氣和熱能受阻,於是,產生體表和手足冰冷。
2、熱水浴足
我們雙足上的在編穴位有66個,約佔全身穴位的1/10,將雙足泡在熱水中,可以促進全身的經絡和血脈暢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症狀。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紅花、肉桂、生薑等熱性葯材煎出的葯液,效果會更好。
3、瑜伽蓮花坐
正常坐姿,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將左膝蓋做上下彈性運動數次,使膝蓋盡量接觸地面。換右腿重復動作。堅持練習這個動作可以活動多處韌帶,讓全身緊縮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經絡通暢。
4、多吃舒暢經絡的食物
很多芳香食物有舒緩情緒的作用,同時可以明顯的通暢經絡,使得經絡中的氣血流通自然順暢,讓溫暖的陽氣散布到全身。例如玫瑰、薄荷,將它們加入三餐,不僅顏色好看、氣味芬芳,還有很好的舒經絡作用。
5、梳頭百遍
古時候稱為「櫛發。用手指或梳子從額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 次,以早晨起床後為梳頭的最佳時間。中醫認為人體的各條經絡都匯聚於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沖、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 個穴位,使這些穴位受到刺激,以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絡。
「冷美人類型三:手腳冷,面色蒼白、皮膚發干
1、中醫支招:讓血液充足流動是這類型人禦寒的根本原則
針對血虛型體冷,活血禦寒如果你除了手腳冷,還有面色蒼白或枯黃、經量少、易頭暈、皮膚發乾的症狀,你可能是供血不足。血液是運輸陽氣或熱量的載體,如果供血不足,就只能維持重要器官用血,遠端的體表和手足都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讓身體感覺寒冷。補充供血。
2、調理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只有脾胃強壯,才能把吃下的食物轉化成我們需要的血來供養全身。所以,有時候單純吃補血的食物反而不如吃調理脾胃的食品更有效,冬天可以選擇一些溫性的補脾食物,例如南瓜、山葯、枸杞、靈芝。
3、多吃補血食物
例如阿膠棗,阿膠和大棗都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把它們加工到一起,可以使補血的作用更加明顯。不用多吃,每天兩餐之間吃5 ~ 8 枚就好,此時我們的身體有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可以把阿膠棗中補血的成分吸收利用得更好。
4、滾法按摩血海穴、三陰交穴
這里是幫助補血的穴位和經絡。中醫按摩中有八種基本手法,我們推薦用滾法,用小玻璃瓶或小擀麵杖,以中等偏重的力量,在穴位及周圍按壓、滾動即可,這比普通的按摩更有效。血海穴位置: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 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5、每天半小時運動
人體總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補血更是如此。只有先拉動內需,運動消耗血液,使身體處於輕度的血不足的狀態,才能使得我們身體的各部門協調起來,開始生產血液,血由此才能補足。拉動身體內需最好的方式是輕微的運動,不必很多,每天半小時足夠了。
冬季如何保暖
近日,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迎來了大幅度的降溫,人們又到了開始「凍手凍腳的日子了。很多人都進入備寒狀態,在出門的時候會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或者是窩在空調房間不出門,保證自己的身體熱量。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夠做好冬季保暖工作呢?我今天要告訴大家身體幾個最怕冷的部位,讓我們最好它們的保暖工作就能夠讓你溫暖一冬天哦。
1.腳暖
我們都知道雙腳保暖很重要,雙腳雖然支撐著人體這個「大廈,但它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
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每坐2~3個小時之後,可以起身走動10分鍾,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另外,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後,用手掌按摩腳心10分鍾左右,也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2.頭暖
老一輩常常會教導我們:頭是最凍不得的地方。為什麼呢?「頭是諸陽之會,人體經脈多匯聚於頭部,頭部得不到保護,就像熱水瓶沒有蓋子一樣,體內陽氣最容易散掉。
因此冬天出門,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冬季氣溫偏低,選帽子要慎重,應以保暖為主,如毛線編織帽、針織帽、棉帽或絨帽,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耳朵和頭部。
3.頸暖
頸部承接這頭部,下面接著身體的軀干。稱得上是人體很重要的部分。當人體的頸部受涼之後,可能就會導致局部的血管收縮,血液迅速的降低,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眩暈以及大腦供血不足等等的不適的情況。
因此,冬天出門一定要備條溫暖的圍巾,有抵禦風寒入侵、預防感冒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戴圍巾時,習慣把脖子、嘴巴一起捂著,這種做法對健康不利。因為圍巾纖維易脫落,又容易吸附灰塵、病菌,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體內,引發疾病。
4.膝暖
老人們在冬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好膝部的保暖措施,其實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膝關節的脂肪本來就比較少,很容易收到寒冷的刺激,而且在冬季的時候膝關節周圍的血液供應會有所減少,保護和身體的調節能力降低,寒氣很容易侵入,容易誘發膝關節疼痛感。
⑵ 寒冬最適合吃什麼保暖冬季寒冷怎麼祛寒保暖
部分人群一到了冬季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陽虛體質,其實生活中的一些食材可達到暖身驅寒的效果,不妨了解一下。
二、溫水刷牙
根據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若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長久會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甚至導致牙周炎、牙齦炎等病症。因此用35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含漱,有利牙齒健康,還利於清除齒縫內的食物殘渣和細菌,達到護牙潔齒、減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三、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於睡眠。人體的足部按摩穴位有什麼好處?穴位很多,在熱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絡,加速血液循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進入冬季,一定要顧護陰液,保養陽氣。
中醫專家認為,冬天比較損耗陽氣,尤其要注意的是養護生命活力,防止熱量散發。因為按照中醫的說法,冬天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要與天地相應,自然這個時候人的陽氣也要藏住。
而進補並不只在冬季,中醫進補,四時皆宜。到了冬季,人們應該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律,採取以「伏藏」為主的養生保健方法。冬天多進行足浴其實是活血化淤的好辦法,但市場上風行的中葯泡腳基本沒有經過科學依據,所以還是到醫院配個葯方在家泡腳為宜。
四、冷水洗臉
冬天,面部皮膚由於氣溫低的刺激,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用熱水洗臉,當時會感覺溫暖,一旦熱量散失,毛細血管又恢復原狀,這樣一漲一縮,易使面部皮膚產生皺紋。而晨起用冷水洗臉,頓時就有頭清眼明的感覺。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環,又可增強皮膚彈性。其冬令保健作用還在於:增強機體禦寒能力,預防感冒、鼻炎,對神經衰弱的神經性頭痛者亦有益。當然,冷水溫度不能太低,以略高於10攝氏度為宜。
五、溫暖食物不可少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讓身體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熱騰騰的飲食。如含高蛋白質的熱牛奶、溫補功效的紅糖薑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來源。
六、規律運動效果好
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運動是最好的方式。持續規律的運動養生習慣,可讓怕冷者的體質得到改善。運動可刺激肌肉、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
⑶ 冬季寒冷乾燥,吃什麼可以保暖禦寒
冬天天氣開始變得逐漸的寒冷了起來,並且北方地區除了寒冷之外還會逐漸的變得乾燥,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感覺到身體出現一系列的不適,最主要的是出門之後感覺到寒冷,真的是讓人感覺非常難受的,那麼保暖禦寒的工作就要重視起來了,除了穿得多之外,在平時的生活裡面也可以吃這些食物能夠起到保暖禦寒的作用。
枸杞有些人到了冬天之後就會手腳冰涼變得非常的嚴重,並且非常的畏寒,其實這類人通常都是因為陽虛導致的,而因為陽虛導致的寒冷,那麼想要做好保暖防寒的工作就必須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多補一些陽氣,而枸杞正好是屬於陽性的食物,有著滋陰補腎的功效。
食用枸杞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在保溫杯裡面用熱水泡著枸杞。
但其實如果冬天的時候家裡面經常做湯喝的話,我們也可以在燉湯的時候加入適量的枸杞,這樣不僅會讓湯的整體搭配看上去更加的有食慾,同時這樣的做法也能夠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⑷ 冬季如何防寒保暖
一、提高抵抗力
原因: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而為了保暖,開窗換氣的時間又比較少,空氣流通不夠,因此就為各種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其次,無論是室內、室外,冬季的空氣都不夠濕潤,鼻腔乾燥也會給細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機。再次,冬季室內、室外溫差大,人體需要更多能量來適應溫差的變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細菌侵擾。
方法:尤其是要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葯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二、保證充足的睡眠
原因: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應該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季節。
方法: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三、寒從腳底生
原因:民間有一說法,「寒從腳底生」。因為足為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內臟關系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腳即健身。
方法: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四、開窗通風
原因:冬天寢室里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總是在這個空間里呼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氣,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所以要多通風。
方法:應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10分鍾,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實驗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一般室內應控制在16-22℃為好。
最後,希望小編的冬季防寒保暖小妙招可以幫助到同學們,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小妙招,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哦!
⑸ 冬季怎麼防寒保暖 五種簡單的方法你知道嗎
1巧妙穿衣
適當穿衣,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緊就不會感覺冷了,穿太多衣服,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穿太緊的衣服會影響血液的的流通,反而使身體溫度降低。
適當戴帽子,圍圍巾,戴習慣了就會有依賴性,會使防寒能力下降。保持鞋襪乾燥,寒從腳起,如果鞋襪濕了,最好及時更換,因為潮濕的鞋襪會使寒冷更加劇。
2
飲食驅寒
多吃溫性食物,如牛肉、韭菜、生薑、包菜等。多吃熱湯,如熱湯面、姜紅糖水,可以在你身體寒冷的情況下,迅速溫暖起來。
多喝白開水,冬天天氣乾燥,人體容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可以保證機體的需要,還有利於排毒。常喝棗姜湯,可以增強人體抗寒能力,減少感冒的出現。
3運動抗寒搭粗氏
在早晨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鍾,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熱乎乎。
慢跑,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冬天運動的方法,我們不追求大汗淋漓,只需要在寒冷的冬天能夠使得身體微微發熱。
4解壓好心情
壓力使血液循環凳鍵惡化,將近七成的人有手腳冰冷的困擾。這些人24小時隨時緊綳的情況下,血管持續收縮血液循環越來越差。
我們最好強迫自知散己一天時間分成3份:8小時學習、8小時睡覺、8小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跟朋友聚餐、聽音樂、學會放輕松。這些有助於改善手腳冰冷。
⑹ 冬天吃什麼驅寒暖身
入冬之後,北方很多地區都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冬天的氣息,不少朋友都沉浸在賞雪、玩雪的快樂中,但與此同時,寒風呼嘯、氣溫驟降凍的人直打哆嗦,此時除了多添衣保暖之外,還可以常吃一些熱游神乎的飯菜驅寒暖身,讓身體由內到外都暖和起來,分享10道適合冬天吃的菜,天越冷吃著越舒服。
一、豬肉燉粉條
所需食材:五花肉1塊、紅薯粉條、姜1塊、大蔥1段、桂皮1段、干辣椒段、香葉2片、生抽3勺、老抽3勺、白勺2勺、鹽和雞精、小蔥2根。
1、五花肉通常都是帶皮肉,不可避免地會有豬毛殘留在皮上,因此五花肉在下鍋之前需要處理一下減少腥味,炒鍋燒熱後將五花肉帶皮的一面朝下放入鍋中,燒至皮略微發黑,豬肉放入溫水中浸泡片刻,用刀將豬皮表面發黑的部分刮掉,清洗干凈後切大穗搜塊備用,准備香葉、干辣椒段、桂皮、薑片等。
2、開火將炒鍋燒熱後倒入少量的涼油,下入五花肉塊,中小火慢煎至五花肉表面微黃,如果這時五花肉析出的油脂比較多的話,要將多餘的油脂倒掉,放入香葉、桂皮、大蔥段、干辣椒段以及薑片炒出香味,繼續加入2勺白糖,不斷地翻炒至炒出糖色,使五花肉上色。
3、倒入少量的白酒和1勺老抽,將老抽炒出香味,倒入沒過五花肉的熱水煮開後,倒入神族虧高壓鍋中,壓8分鍾左右至五花肉軟爛。
4、粉條浸泡好後,用清水清洗兩遍,撈出控干水分,倒入2勺老抽拌勻。壓好的五花肉重新倒入炒鍋中,加入用老抽拌過的粉條,攪拌均勻後煮10分鍾左右至粉條熟透,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鹽、雞精調味,撒上一把小蔥段攪拌均勻出鍋,盛入碗中撒上香菜點綴即可。
二、肥腸燉豆腐
所用食材:豆腐半斤,鹵豬大腸4兩,鵪鶉蛋10個,蔥姜蒜、干辣椒適量,八角1個,生抽2勺,料酒1勺,蚝油2勺,糖小半勺,胡椒粉2調羹,鹽、雞精適量。
1、豆腐切成方塊,鵪鶉蛋煮熟後去皮備用,豬大腸斜刀切塊備用,適量的蔥姜蒜切絲備用。
2、鍋中少量油,燒至六成熱後,加入切過的大腸、蔥姜蒜、八角、干辣椒入鍋翻炒3分鍾炒出香味。
3、調配一個料汁,1勺料酒,2勺生抽,1勺蚝油,小半勺糖攪拌均勻備用,將料汁倒入鍋中,大火翻炒1分鍾至收汁,大腸入味。
4、加入沒過大腸的清水,加入切好的豆腐和鵪鶉蛋,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後,中火燜煮10分鍾,最後出鍋前,加入2調羹胡椒粉,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後攪拌均勻即可,一鍋熱氣騰騰肥腸燉豆腐就做好了。
三、河南排骨扣碗
所用食材:排骨1斤,紅薯澱粉半碗,麵粉半碗,姜一塊,大蒜1頭,胡椒粉半勺,五香粉2調羹,料酒2勺,生抽3勺,西紅柿醬、鹽、雞精適量。
⑺ 冬天如何防寒保暖
一、按摩防寒
按摩穴位可以幫助激發體內的陽氣,增強體質。
手部:按揉勞宮穴(位於於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中指尖處)。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用右手拇指按於左手勞宮穴上,其餘四指放在左手背側。右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勞宮穴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左右手互換,按相同的方法,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勞宮穴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各9圈。以掌心產生酸脹感為宜。
耳部:搓揉耳朵。雙手食指貼耳廓內層,用食指內側面和大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捏揉耳輪直至耳垂,並同時將耳垂向下拽拉,連續操作18次。以耳部產生溫熱感為宜。
頸部:按揉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之間陷窩中,與耳垂齊平)。取正立位,舉臂抬肩,肘部約與肩同高;屈肘向頭,雙手放在耳後,手掌心朝內,四指指尖向上,輕輕扶住頭(耳上)的兩側;用大拇指的指腹按壓風池穴,順時針方向按揉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以風池穴處產生酸脹感為宜。
腹部:摩揉關元穴(位於小腹正中,肚臍眼下三寸,即用自己的手橫著量,四根橫指處就是關元穴)。取正立位,兩手相疊,一手掌心放在關元穴處,以順時針方向摩揉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以關元穴處產生溫熱感為宜。
腰部:擦揉腎俞穴(位於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開一寸半,與前面腹部面的肚臍眼平齊)。取正立位,兩手對搓至掌心發熱,把兩手放到腎俞穴,在腎俞穴附近做擦摩動作,一上一下為1次,連續操作18次。以腎俞穴處產生溫熱感為宜。
二、足浴防寒
常人以熱水(30℃)足浴即可。如體弱患者須經中醫辨證,酌情選用中草葯。如血瘀體質,用紅花、當歸、川芎、澤蘭葉、雞血藤,溫經活血化瘀通絡;陽虛體質用艾葉、杜仲葉、桂枝、乾薑,益陽溫經、祛寒暖足。
方法:草葯浸入水中煮15分鍾,雙腳入葯汁踩踏葯渣按摩足底半小時,除祛寒暖足、溫經活血通絡、去除疲勞、改善睡眠外,還有一定的補益調養效果。
三、葯茶防寒
辨體配伍,以葯代茶對增強抵禦風寒能力有一定效果。痰濕體質可選荊芥、陳皮、橘絡、橘葉子、等疏風溫化寒潭;血瘀體質選三七花、紅花、降香、姜黃、玫瑰花等,溫陽疏通血絡;陽虛或氣虛體質,選黨參、黃芪、白術、防風等益氣扶陽防寒;氣郁體質選用玫瑰花、佛手花、青皮、荔枝核、香櫞,疏肝理氣解郁。
四、葯膳防寒
驅寒保暖,以食療為佳,飲食以「藏熱量」為主,切忌黏硬、生冷,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人體陽氣受損。飲食調養應以「補」為主,宜多吃溫熱護陽之品以抵禦寒冷。
補法中以燉補為佳,燉補製作時間長,有利於營養消化吸收。譬如說羊肉,冬天吃就非常合適,因為羊肉性溫,助元陽、補精血,是一種良好的驅寒滋補食物。還有鵝肉,自古以來流傳著「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常食鵝湯、鵝肉,可以防治咳嗽,還能補益五臟。再如鴨肉,也是養陰補陽的上佳食物。
另外,還比如當歸生薑羊肉湯、芝麻核桃糯米糕、黃芪燉烏龜、山葯白果木耳小炒、土豆燉牛肉、黃花菜香菇豆腐乾小炒、酒釀圓子蛋花羹、芡實小米紅棗粥等等,這幾種食療方就比較適合陽氣偏虛畏寒的人,有助於改善臟腑功能,增強禦寒抗病能力。
⑻ 手腳冰涼的朋友看過來,教你兩招防寒保暖的方法
到了12月份,天氣越來越寒冷,體質虛弱的人,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防寒保暖除了增添衣物,對於素體偏寒、體質虛弱的人群,更要注重內在的調理。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兩個冬季防寒保暖的方法。
人體當中存在很多「保暖穴位」,按摩或熱敷穴位,可起到溫經散寒的功效。
神闕穴: 也就是肚臍的位置,該穴為人之生命根蒂,可溫陽散寒、行氣活血、扶陽培元,經常溫敷按摩可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為常用保健強壯穴。
關元穴: 位於肚臍下3寸(手指並攏除大拇指4橫指為3寸),一般與神闕穴一起艾灸或熱敷,有培腎固本、補益元氣的功效。
小貼士>:無論是用艾灸和艾條,還是用暖寶寶貼敷,都要注意不要燙傷皮膚,而且在過飢和過飽的狀態下,也是不適合進行的。
寒從足下生,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於腳,如果腳受涼了,腎、脾、胃也會受到寒邪影響。而且雙腳距離心臟最遠,末梢血液會供應不足,更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可選用不同葯材製作足浴葯汁:
血瘀體質: 可選紅花、當歸、川芎、澤蘭葉、雞血藤,每種葯材20g,起溫經活血化瘀通絡之效。
陽虛體質: 艾葉、杜仲葉、桂枝、狗脊、乾薑,同樣是每種葯材20g,起益陽溫經驅寒暖足之功。
對於一些生活在寒冷地區,每年反復發作 凍瘡 的人,可以用冷熱水交替泡腳,也能夠預防凍瘡復發。方法:准備兩盆水,一盤為15攝氏度,另一盤為45攝氏度。先在15攝氏度的盤中泡5分鍾,期間快速搓熱手掌與腳掌,至皮膚發紅;再於45攝氏度的盤中泡5分鍾,重復交替3次。
#中醫#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