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國人冬天穿什麼褲子
這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 也許對你有用
「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1953年,蘇聯遺傳學家李森科對斯大林說這句話的時候,數以億計的秋褲沒有經過任何論證,正源源不斷地在中國強制推廣。在西方,辮子(Chinese pig tail)、小腳(Chinese hoof)和秋褲(Chinese legging)是公認的中國三大陋習象徵。可悲的是,穿秋褲並非誕生於中國漫長的封建時期,而是誕生於新中國建立後,誕生於對「蘇聯老大哥」的盲信與言聽計從中。放眼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人民穿著秋褲:中國和北朝鮮。
1945年,為爭取蘇聯的支持,延安方面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把外興安嶺、西伯利亞和外蒙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讓給了蘇聯。雖然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周恩來再一次像蘇聯保證了中國不會收回上述地區,但是由於遠東地區人口稀少控制力弱,蘇聯領導人一直擔心中國有朝一日強大起來會收復外興安嶺、西伯利亞和外蒙等地區。這種擔憂和不信任,時刻像一柄達利摩斯之劍一樣,懸在蘇聯遠東的上空。1951年,蔣介石對美國記者說:「有朝一日光復大陸,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外興安嶺、西伯利亞和外蒙,這對美國的戰略利益同樣有利,想必美國會支持的吧。」蘇聯更加擔心有一天中國人民或是在背叛蘇聯的中國共產黨指揮下,或是在光復的國民黨帶領下,湧入和收復遠東地區。斯大林命令,必須找到一種辦法,使中國永遠地失去蘇聯遠東地區。在軍事威懾、外交誘惑的思路先後被斯大林否定後,1952年,蘇聯傑出的遺傳學家李森科來到了克里姆林宮,叩響了斯大林的辦公室門,獻出了一條別出心裁的計策:讓中國人穿上秋褲,永遠失去在蘇聯遠東地區生存的能力。
李森科是蘇聯遺傳學界的泰斗,農業優化育種方面的專家。在四五十年代的農學研究中,李森科發現將茄子、土豆等農作物一代又一代地栽種於寒冷的氣候中,農作物就會逐漸被鍛煉出抗寒的遺傳特性,相反,如果將農作物置於溫室中,抗寒性就會越來越差,直到徹底變得弱不禁風,受不得任何低溫。這就是著名的「環境導致基因改變」的獲得性遺傳現象。與之類似,給人穿上保暖的襯褲,人雙腿和關節的抗寒性就會在幾代之後喪失,變得完全無法在高緯度地區活動。李森科期望秋褲導致中國人失去在蘇聯遠東地區生存的遺傳基礎,並帶來體質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國的軟實力,從而鞏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永久佔領。
1953年,秋褲按照李森科的理念被設計出來,使用了棉毛混紡的布料,特別加強了保暖性,以圖盡早實現弱化腿部抗寒基因的目的。第一批樣品在秋明油田的所在地秋明州的毛紡工廠生產,隨著「156援華工程」被移交中國,冠以「幫助中國人民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減少受寒感冒,增強體質」的名義,要求中國把秋褲的推廣作為「一五計劃」的一部分在全國范圍內落實。老一輩的人有很少一部分把這種保暖襯褲按照其最初產地來源稱為「秋明毛褲」,後來大部分人簡稱「秋褲」,忘掉了「秋明毛褲」這個最早的名字。這就是「秋褲」一詞的由來。同時,為防止北朝鮮人民有朝一日收復圖們江北岸等被蘇聯占據的領土,蘇聯也要求北朝鮮生產和推廣秋褲。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和北朝鮮兩個國家的人穿秋褲。
在秋褲發明之前,全世界的人類哪怕在三九嚴冬,也只穿一條單褲。古代的中國人與日本人都也都穿著單層布的漢服與和服,赤足踏著木屐行走於雪地中。由此可見,即使在最寒冷的天氣下,人類的雙腿也不需要一層以上的布包裹,更不需要額外的保暖措施,這是從猿到人幾百萬年的進化歷史決定的自然規律,違反自然規律終將受到懲罰。在秋褲的「溺愛」下,人體骨盆肌肉弱化,受損後恢復變慢,造成了中國人獨特的產後坐月子現象。秋褲能使腿部肌肉和運動神經退化,導致足球水平的落後。而北朝鮮由於物資短缺,布料不足,秋褲比中國的單薄許多,反而使北朝鮮的足球水平高於中國。秋褲的一些長效、隱性的負面作用更是數不勝數,例如導致腿部血液循環障礙,引起靜脈曲張,以及造成O形、X形腿等。這些不易察覺的效果累加起來,終於使中國人民不再適合在外興安嶺、西伯利亞和外蒙等地區生存,蘇聯終於實現了永久佔有上述地區的目的。按照李森科的計算,只需要給三代人連續套上秋褲——大約是60年,該人群中腿部抗寒的基因就會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1953年,斯大林不放心地詢問李森科,對秋褲的效果是否有足夠的信心時,李森科自信地說:「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而到現在為止,中國人民已經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穿了58年秋褲。
為了阻止秋褲對於中華民族體質毀滅性的損害,我們必須緊急對我們的腿部抗寒性進行與秋褲保暖效果相反的受寒鍛煉。腿部熱量是由肌肉中的線粒體產生的,而線粒體能量轉換的效率決定了腿部抗寒的特性。決定線粒體能量轉換效率的基因坐落在線粒體自帶的DNA中,而不在人的細胞核里,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由於下一代的線粒體100%遺傳自母親,而父親的線粒體不能傳給後代,這種獨特的母系遺傳決定了只有該民族的女性進行受寒鍛煉才能對下一代的基因產生影響。日本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雖然沒有蘇聯強加的秋褲,但是為了奪回北方四島和日俄戰爭中搶得的庫頁島,日本人主動對本民族的女性從小就開始進行受寒鍛煉,以提高整個民族的耐寒性和體質。日本的女孩一直光腿穿短裙,哪怕是在三九嚴冬、冰天雪地里。被鍛煉出來的抗寒基因通過日本的一代又一代偉大母親傳給孩子,現在日本的腿部肌肉和運動神經已經高度發達,一個副產物就是日本足球水平的突飛猛進。留給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只有學習日本的先進經驗,才能避免中華民族的抗寒基因全面覆滅的結局。
讓我們甩掉秋褲,告別愚昧,融入主流文明!
② 外國人為啥寧願「凍僵」也不穿秋褲
說起秋褲,有意思的是,秋褲其實並非我國本土產品,而是國外流入,最早發明秋褲並申請發明專利的人是加拿大的弗蘭克·斯坦菲爾德,被稱為「現代商業秋褲之父」。而且在早期國外其實秋褲在國外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並不是一直都不穿,只是他們現在不穿了。包括我國也有很多年輕人也不穿了,究其原因,一是已經不需要了,二是不美觀。
而且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很多比秋褲更加保暖的保暖褲售賣,秋褲已經不是唯一的保暖底褲了。秋褲有諸多不便,加上有暖氣保暖,所以舍棄秋褲也不是不可。並且,也不是說外國人寧願凍僵也不穿秋褲,其實我們看的並不全面,也有很多外國人會穿秋褲的,只是我們並不知道。
③ 八卦:美國人過冬穿棉褲、毛褲嗎
一般不穿。
1、美國雖然大部分地區和中國緯度一致,但由於中國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冬季溫度要比美國平均低5度。所以美國的冬季平均氣溫還是比較高的。同樣是緯度差不多的城市,紐約的冬季平均氣溫是0-15攝氏度,而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是-5到10攝氏度,洛杉磯的冬季平均氣溫能達13攝氏度。
2、美國大部分地區都和中國北方一樣有暖氣,在家裡根本不用穿多少衣服。而他們出門一般都開車,也不需要穿多少衣服。所以美國人出門一般也就是穿保暖內衣、羽絨服和厚褲子,不會穿棉褲毛褲。
3、當然,特別冷的地方比如阿拉斯加,或者需要長時間戶外活動的話,美國人還是需要穿毛褲的。
④ 外國人凍死都不穿秋褲,難道他們不怕冷嗎
現在已經步入冬季啦!中國各地的氣溫都普遍開始下降,在寒冷的冬天,中國南方和北方的溫度差異可是異常的大。而且我們中國人一直都有穿秋褲的習慣,但為什麼米國的歪果仁們就不穿秋褲之類的保暖服飾呢?為什麼?
實際上,秋褲一開始是由不穿秋褲的外國人們發明的,秋褲最先起源於北美,當時,它首先是作為軍人們的內衣存在的。至於不穿,如果天氣過於寒冷,人們也不會上街閑逛,不僅僅是在冬天,美國平日里的大街上也是很少人的,不像中國熱鬧的大街一樣。即使要出門,長久以來的生活環境和氣溫早就習以為常一樣,所以我們的氣溫對他們來說並沒有那麼冷。自然就不怕冷了。
⑤ 德國人冬天為何只穿單褲
這兩天德國下雪了,一些地區的雪量還不小,突如其來的降雪讓小萊興奮了一把,畢竟德國雪景都辣么美~
而北京也體現著嚴冬的架勢,大風裹著寒冷抽打著每一個在外趕路的小夥伴。小萊深感「年紀大了」乖乖穿上了秋褲、毛褲、棉毛褲。畢竟再任性的姑娘,也架不住酷刑一樣的溫度。不知道小夥伴們都穿上秋褲和羽絨服了嗎?(來,沒穿就快把新姿勢學起來~)
然而,小萊的同事K女士就是一個不知好歹的不穿秋褲的人!這位來自德國的大妞似乎並不知道什麼叫秋褲,但當小萊抱怨天氣太冷的時候,她也一直附和。這就讓小萊很奇怪了,又怕冷又不穿秋褲,到底是怎樣的心態?今天小萊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位K女士的德國式抗寒心得。
K女士說,從小到大在德國都沒穿過秋褲這種東西,即便是冬天下雪零下的溫度也是一條單褲闖世界。小萊雖然相信K女士的誠實,但是在購物網站上還是找到了「秋褲」的痕跡。比如下面的這種叫做「lange Unterwsche」的長款內衣,或者乾脆是叫做「warme Unterwsche」,翻譯過來就是「保暖內衣」的東東。
於是小萊拿著這些截圖「質問」K女士。K女士面帶微笑表示,「這種一般是老年人產品,就是你們俗稱的夕陽紅專用品,你給年輕人推薦,大概會遭到鄙視(微笑)。」
為了慎重起見,小萊又在網上仔細查閱了一番。果然,在德國秋衣、秋褲都屬於內衣產品,不論是大型商場還是網購平台都會有售,只不過年輕人是「絕對」(嚴謹起見加引號)不會穿的,只有老年人為了保暖或者身患疾病而不得不保暖才購買這樣的產品。因此這類內衣也是十足的「滯銷」產品。
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當你冬天去高山上滑雪,或者你是登山愛好者的話,那麼這種內衣內褲就派上了用場。當然人家是真的當內衣內褲來穿,不會在裡面再穿一個貼身的內衣褲了。
那麼如果天氣確實冷的話,德國人為什麼寧願凍著也不多穿點呢?原因也很簡單。K女士說,不論是乘坐公交、電車還是在室內,德國的暖氣都是十足的。你在公交上經常看到德國人一上車就拖下厚重的外套(上衣),露出裡面夏天穿的T恤,簡直野性得不要不要的。如果在這樣的暖風下穿上秋衣秋褲,那還沒等你下車身上就已經大汗淋漓,等到了公司那就汗臭熏天了!所以,無關美觀與性感,德國人冬天就是不穿保暖褲的,「大不了上車就是脫嘛~」。
小萊聽了K女士的話後表示,我真是信了德國人的邪~!好吧,小萊繼續默默穿起了秋褲、毛褲、棉毛褲來抵禦這無盡的嚴寒??
⑥ 外國人冬季不穿秋褲嗎
流言: 「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1953年,蘇聯遺傳學家李森科對斯大林說這句話的時候,數以億計的秋褲沒有經過任何論證,正源源不斷地在中國強制推廣。可悲的是,穿秋褲並非誕生於中國漫長的封建時期,而是誕生於新中國建立後,誕生於對「蘇聯老大哥」的盲信與言聽計從中。放眼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人民穿著秋褲:中國和北朝鮮......給人穿上保暖的襯褲,人雙腿和關節的抗寒性就會在幾代之後喪失,變得完全無法在高緯度地區活動。李森科期望秋褲導致中國人失去在蘇聯遠東地區生存的遺傳基礎,並帶來體質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國的軟實力,從而鞏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永久佔領。「
真相: 坦率地說,這個一望即知是釣魚的帖子最後能成為經久不息的謠言,的確有些出人意料。別的暫且不論,秋褲作為一種保暖衣物和別的衣服有什麼區別嗎?如果穿上秋褲真的有損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褲、羽絨服、帽子、手套、棉靴難不成也都是陰謀?還有熱炕、暖氣和空調呢?
秋褲的起源
如果我們把秋褲定義為」長腿的、穿在外褲裡面的衣物「,那麼可以肯定的是,秋褲絕對不是50年代才發明的,也不是只有中國和朝鮮人在穿。事實上,穿兩層褲子這種行為在西方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那時的歐洲人因為騎馬的方便已經普遍拋棄了羅馬式的袍子。服裝史學家稱那時在裡面的褲子為」drawer「,外面的則稱為」breech「。
不過今天的這種略帶緊身、以保暖為目的的秋衣秋褲在英語里一般合稱為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這種樣式的秋褲可能最早在17世紀在英國出現,到18世紀的時候成為流行的睡衣,後來也成為了保暖用內衣。只需搜索一下」Long underwear「這個詞就可以看到大量穿秋褲的老外。
某美國秋褲公司的廣告,這款秋褲售價11.95美元,明確指出它適合在寒冷的室外工作時穿。
當下在歐美寒冷地區的人們穿著秋褲的比例較低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室內保暖條件以及「以車代步」的生活方式的普及。
穿秋褲真的能讓人失去抗寒能力嗎?
"秋褲陰謀論「的核心是穿著秋褲60年後,人就會失去抗寒能力,從而無法在寒冷地區生存。假定這個抗寒能力真的是一個合適的生理指標,那麼穿衣服會影響到抗寒能力嗎?這個影響真的能在60年就產生永久效果嗎?
這事得從兩百年前的拉馬克說起。
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
雖然現在我們總是把用進廢退栽到拉馬克頭上去,但其實這有失公允,因為「越用越發達,越不用越退化」的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而在19世紀初,這幾乎是「常識」了,甚至連達爾文都沒有否認這一點。拉馬克的學術研究不在於提出了用進廢退,而是把它和獲得性遺傳結合起來、用來解釋物種發生變化的原因,這個才是他的獨創。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他的觀點是錯誤的了。首先,「越用越發達」這個說法只對某些特例成立。人類的肌肉和骨骼的確可以因為合理鍛煉使用而變得強大,但不正確的使用也可以導致受傷甚至報廢。接觸某些病原體可以起到免疫的效果,但是除非是專門設計的疫苗,不然往往得不償失。相當一部分其他器官則完全沒有這回事,比如多數毒葯長期接觸不會產生耐受性,只能導致慢性中毒(但是砒霜很可能例外,此事下回另議)。事實上幾乎所有器官的使用都伴隨著損耗,只不過對於肌肉和免疫系統這些領域,人體生理採取了近似於「預備隊」的機制,哪裡出現需求就往哪裡投入資源。但這些是特例,不能隨便外推的。
其次,就算是那些可以「鍛煉」的器官,也沒有什麼簡單機制能讓它傳給後代。拉馬克時代人們對遺傳的具體機制一無所知,只能想當然地覺得一個人的一切身體屬性都會傳給後代;但是後續的科學進展證明並非如此。先是孟德爾發現決定性狀的因子是離散的,不是一團漿糊的連續體;然後魏斯曼提出了種質學說,指出生殖細胞和體細胞是分離的,後者就算發生改變也不會自動影響到前者;最後則是由克里克提出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指出信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由DNA向外傳遞,而不能反過來。
這些年我們對遺傳學又有了新的理解——表觀遺傳學領域。雖然DNA本身序列不能以獲得性的方式改變,但針對DNA的修飾卻可以。遺憾的是,大部分這樣的遺傳都是直接在細胞代際之間進行的,一個細胞獲得修飾,它分裂產生的細胞也會帶上這個修飾;但是體細胞發生了修飾要如何影響那些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殖細胞呢?不影響生殖細胞又怎麼影響後代呢?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機制。
總而言之,在秋褲這個案例上,是不能指望獲得性遺傳的。
既然獲得性遺傳不成立,那李森科是怎麼成為權威的呢?其實完全是瞎貓撞上死耗子,他推廣的小麥春化技術確實提高了一些產量,但是這個技術本質上和獲得性遺傳完全無關,卻被他拿來作為論據。而一旦他出名並成功地傍上了政治勢力,接下來的事情就與學術無關了。(更多關於李森科的內容,請看 秋褲、李森科與其他 。)
自然選擇與人類文明
但是,保暖衣物還真的是有一條可能途徑來影響人的抗寒能力的,這就是通過自然選擇。不過,走這條途徑可是很麻煩的。
基本原理也簡單:當天氣足夠冷、穿的衣服足夠少的時候,總是會凍死人的。如果存在某個」抗凍基因「讓人不容易凍死,那麼每凍死一個人,」抗凍基因「所佔的比例就在人群中多了一點兒,天長地久,也許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積累,整體人群就都變得更抗凍了——好吧,這就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原理。
可惜,要達成這個」美好「的前景並不那麼容易。首先,不同的人之間真的存在抗寒能力的顯著差異嗎?這個差異真的是基因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嗎?其次,現實中天冷會凍死多少人呢?也許大部分人一覺得冷就遷徙到溫暖的南方去了或者整天躲在屋裡不出來,那樣也無效。更何況,這個過程所花的時間實在太過漫長,假如一個沒有」抗凍基因「的人有1%的概率在生孩子之前就被凍死,那麼這個基因擴散到全部人群大概需要1000代,這對人類而言就是兩萬年。到那個時候人類文明還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數呢。
更要命的是,在這則流言中,萬惡的蘇修試圖採用的辦法是消極的:通過推廣秋褲來阻斷上面的自然選擇過程。假定這個」抗凍基因「沒有任何壞處,而秋褲又讓它不能發揮好處,那隻能等待它隨機漂變、以及被突變破壞了。這兩種方式都十分不靠譜:隨機漂變顧名思義是完全隨機的,越漂越多也完全有可能,而且總的來說人群越大漂得越慢;突變更是不能指望,人類鹼基突變率大概是每代三千萬分之一,那麼每一代平均每個人在某個特定基因上發生突變的概率大概是萬分之一左右,而且這個突變還不一定有效果。剛才1%的選擇壓都要花兩萬年,現在這萬分之一的突變壓真得等到滄海桑田了。為這么遙遠的事情計算,這萬惡的蘇修也未免太高瞻遠矚了一點兒吧……
但我們不必討論這些莫須有的可能性,因為同樣的過程正真真切切地在我們生活中起作用。在文明之前的人類,死掉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跑得稍慢一點兒就是死,力氣偏小一點兒也是死,免疫力略差一點兒還是死;但現在我們有了分工,有了農業,有了衛生,有了醫學,有了社會保障,這些要求都放寬了,結果是一個標准現代歐洲男性的肌肉比起標准女性尼安德特人的肌肉還要少10%。
這是人類在退化嗎?我不這樣認為。自然選擇固然可以提升某些指標,但每一次選擇都要以一些人死掉為代價。我們可以放棄現代文明,這樣會有很多身體脆弱、免疫力低下、有先天缺陷的人死掉,但誰知道有多少聰明的人、敏銳的人、高尚的人、偉大的人呢?誰又能預言未來跑得快的人一定更適應世界,畫畫好的人就一定不適應呢?自然選擇最大的缺點就在於不能預料未來的環境,一旦環境劇變就抓瞎;而人類文明雖然減弱了自然選擇的效果,卻大大提升了多樣性。某種意義上,掌握著文明的多樣化的人類才是適應力最強的物種,而用石器時代的」好「標准來要求現代人類,未免太過狹隘、太過短視了。
回過頭來,想想保暖衣物在現實中的作用,你還會為此擔心嗎?
結論: 秋褲對於人」抗寒能力「的影響,和其他保暖衣物並無區別。如果你在冬天很怕冷,還是穿上秋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