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們在沒有棉花的古代,到了寒冷的冬天是用什麼禦寒的
在現代,冬天的寒冷沒什麼可擔心的,也就是穿一件棉大衣或者羽絨服的事情。可是,在相同冰冷、棉織物卻沒有遍及的古代,普通人是怎樣抵擋寒冬的呢?
在原始社會,人們首要依靠動物皮裘來製作衣服。
《禮記》記載:「無絲無麻,羽有衣」;《論語》中也寫到「狐貉之厚以居」,意思就是狐貉的皮毛很厚,可以用來做墊子。
可以看出,在絲與麻出現之前,人們多用動物皮裘來禦寒。「裘」是古代常見的冬衣,富人穿狐、貂、豹製作的裘衣,輕便保暖。窮人取暖選擇鹿、羊、狗製作的裘服。
由此可以想像,在天寒地凍的冬天,只要能禦寒,什麼方法都可以用的。
Ⅱ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在冬天究竟是怎麼禦寒的呢
根據史書記載,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也就是中國古代原本並沒有棉花,那麼棉花究竟是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呢?翻閱了資料以後,發現《宋書》以前,從來沒有關於「棉」字的解讀,也沒有出現過「棉」字,那就說明宋朝以前是沒有棉花的。棉花開始傳入中國最遲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但也僅僅是某些邊疆之地才有,中原人根本不知道有棉花, 所以在史書上也並沒有出現過「棉」字,棉花真正傳入中國其實是在宋末。
7.以人取暖
達官貴人是最會享受的,他們直接採用「以人取暖」的方法,也就是專門僱傭女子為他們取暖,取暖的基本方式為暖手,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中就記錄了這種取暖方式,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最滑稽的了。
直到元朝年間時,棉花才開始大規模種植。黃道婆為代表的科技牛人,又令中國棉紡業突飛猛進。明太祖朱元璋時代起,明王朝更用強制手段,在大江南北普及種棉。曾是奢侈品的棉布棉被,這才「遍布於天下」,從此「人無貧富皆賴之」。讓古代普通百姓的冬天,從此好過得多。科技進步與推廣的意義,一床普通的棉被,就是生動縮影。
Ⅲ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時期,古人都是怎麼過冬的呢
在沒有暖氣的時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冬的呢?冬天是一個非常難熬的季節,不僅要穿上厚厚的羽絨服,進了室內還要開著空凋或暖氣,雖然現在冬天非常難熬,但是現在的條件比起古代,好的可不是一點半點了。有好多人肯定會想到我們平時所看的古裝影視劇中,他們所穿的棉服又或者是其他方式,但是根據史學家考據,古時候是沒有空凋以及暖氣的,也沒有我們現在的科技這么發達,甚至也沒有棉襖,因為棉花自從到了元朝才有的,那麼古時候的人都是如何在冬天取暖的呢?
現如今,遇到寒冷的冬季,我們有空調有暖氣,再也不用擔心被嚴寒侵襲。但是在科技掉隊的時代,古人們想盡了一切的辦法抵禦冬天的嚴寒,也正是因為有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才有了現在的我們,現在的很多保暖科技也是由古人一步步演變而來的。
Ⅳ 古代人冬天穿哪種衣服比較保暖,古人出門靠什麼防寒呢
古代人的冬天一般都會穿戴動物的皮毛來保暖,因為古代沒有高科技,只能取材於山水自然。當然古代也分窮富,富人自然是用貂皮和動物皮毛來保暖,而窮人就只能用紙衣來保暖。紙便是用植物的纖維編造出的比較堅硬,可以抵禦寒風。百姓也可以到山上砍一些柴火,燒成木炭來取暖。
生活條件再差一點的古人就只能用植物纖維編織而成的紙衣來禦寒。紙衣是用堅韌的植物纖維緊密的編織在一起,十分的牢固,寒風無法吹進,古人還會在紙衣中包入一些羊毛,木棉花來保暖,所以古代的紙也能當布來使用。在我國古代的南方,用動物的皮毛來做保暖的衣服很少見,因為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穿戴的,若南方的百姓也想使用,便要去從北方進貢,所以進貢而來的獸皮都是價格比較高的,一般只有富商才能穿得起。
Ⅳ 古代沒有暖氣是如何過冬的
事實上,古代取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加衣服。不管在什麼時代,衣服都是最好的禦寒工具,在古代,沒有今天所謂的棉衣棉褲,老百姓們為了禦寒,常常使用動物皮毛、麻葛、絲織品等製成的衣物,保暖效果十分有限。不過,盡管如此,這仍然最常見的禦寒手段。
總而言之,古人對於取暖方式的追求,與今人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Ⅵ 古代冬天怎麼保暖
一、用火取暖
其實,遠在舊石器時代,北京人就已經會使用和控制火了,考古學家曾經發現,北京人用火來燒烤食物、照明和取暖。在這一時期的居住遺址內,還發現過用火的燒土面和灶坑,可以推斷,那時候的人們主要是通過燒火取暖。
二、器具取暖
古人沒有現代的電熱取暖器,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爐子一類,其中手爐、足爐、熏爐是中國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
手爐是用來暖手的小火爐,精巧玲瓏、形狀多樣,里邊放火炭或尚有餘熱的灶灰,爐外加罩。手爐甚至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稱為暖手爐、火籠。
三、紙衣取暖
紙,發明於漢代,到東晉時取代了簡帛,成為書畫的載體。到南北朝開始制紙衣,唐宋時期,制紙衣、穿紙衣更為流行。由於戰亂,加之官府橫行暴斂,人民缺衣少食,只好以紙為衣,漸漸的,貧民用紙衣蔽體,僧隱用紙衣修身,士兵有衣紙套穿甲胄的,士大夫出行也有穿紙衣的。唐代用麻紙,纖維強度高,抗老化,防蛀蟲。宋代用樹皮紙,拉力強,耐折磨,所以麻紙衣、皮紙衣耐穿。
四、用炭取暖
唐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了鼎盛階段,經濟和科技都達到了一定高度,因此在取暖設備上也有了較大改進。那時連皇宮中的炭都很傲嬌。唐代時,人們還發明了手爐,橢圓形的銅質爐內放火或者尚有餘溫的灶灰,爐子外加罩。
五、花椒取暖
古代花椒已被視為一種防寒保暖材料,搗碎和泥,製成牆壁保溫層。椒房殿的牆壁還掛有錦綉壁毯,地上鋪著厚厚的西域進貢毛毯,設火齊屏風,還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帳。在這樣的房間里生活,冬天自然不會感覺寒冷。這種奢華的保暖建築方法,也被後人效仿。據《世說新語》載,西晉全國首富石崇便「以椒為泥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