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衣穿搭 » 軍大衣腰間的兩個鉤子做什麼用的
擴展閱讀
如何畫服裝扣子 2023-08-31 21:59:56
學生毛呢大衣怎麼搭配 2023-08-31 21:54:11

軍大衣腰間的兩個鉤子做什麼用的

發布時間: 2023-07-16 05:03:25

㈠ 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為啥07年被我軍淘汰

上個世紀甚為流行的軍大衣。很多地方都流行穿軍大衣,你有一件綠色的軍大衣,甚至成為奢侈品,尤其是在北方,很多年輕人在冬天的時候,都喜歡穿軍大衣禦寒。穿出來不僅是身份的象徵,還代表你有著非常好的家境。要說軍大衣有什麼缺點,就只剩不美觀和行走過於笨重了。也就是因為軍大衣的這兩個缺點,傳統軍大衣才會在07年被軍隊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美觀輕便的軍大衣。

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的軍大衣是英國人發明的,早在一百年前,袁世凱看到一戰戰場上出現了軍大衣,覺得這種大衣很不錯,於是就引進過來。之後國內也能夠仿造了,就這樣,軍大衣這種有著特殊款式的衣服,在國內開始廣為流傳。並且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成為了時代的經典服裝。

1965年之後,中國的 科技 水平上升,自己國家的工業水平也有所提高,於是軍大衣開始逐漸普及了起來,也不再是只有軍屬才能擁有的了。然而可惜的是,當時中國地區內,棉花還算是比較貴重的,不可能每件大衣都和外國產的一樣,都裝滿了真正的棉花。

在軍隊中,戰士們在冬天作戰就可以穿這種軍大衣。軍大衣密不透風,穿上它絕不會有冷空氣進入身體。士兵穿上軍大衣雖行動略有不便,但絕不用擔心受寒。那時打仗以陸軍為主,大多是在陸地上行動,行軍打仗基本靠步行,到了晚上隨便找個地方就休息了,有時連帳篷都沒有直接坐在路邊,夏天倒還好,到了冬天夜晚是非常難熬的,有很多人在行軍的途中被凍傷甚至凍死。像軍大衣這種既保暖又非常耐用的衣物就變成了軍隊的首選。有了軍大衣,行軍打仗時就不用帶過多的衣物了,甚至不需要帶被子。因為防寒效果還可以,有了軍大衣之後,戰士們打仗的時候更加有戰鬥力。

關鍵軍大衣不挑人,適合多種風格。可以敞開穿、披著穿、扣起扣子裹起來穿。在上世紀70到90年代,既符合了民眾的優軍情結,又保暖實用。因此受到 社會 不同階層的廣泛愛好。

但是普通百姓愛好軍大衣,最主要是因為保暖實用且便宜,而且關鍵穿起來「帥氣」。

其實現在很多地方還有人穿軍大衣,比如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農民,他們在冬天還很喜歡穿這樣的大衣,也許此時的軍大衣對於他們來說更是一種情懷。我們經常在路邊看到賣紅薯的大爺,冬天的時候,他們喜歡穿上厚厚的大衣禦寒,有了大衣之後,站在冷風中賣烤紅薯也不冷了。

但是真的用於軍旅作戰時,棉大衣的優越性就沒有那麼顯著了。真正用於實戰的棉衣,通常是短款的。部隊有了條件之後,各種作訓服、軍常服,適合不同場合需要的軍服陸續出現。

在2007年的時候,軍隊中淘汰了這種綠色的軍亮毀罩大衣,主要原因是這種大衣比較笨重,而且此時還有很多其他防寒材質的棉衣,軍大衣的主要填充物其實是棉花。新型棉衣的出現讓軍大衣很快被淘汰。如今軍人在冬季的日常訓練中,也會穿著棉衣,只敬鬧是這種棉衣的質量更好,更加輕便,而且顏色也更便於偽裝。

現在的07式和17式的冬季作訓服和作訓大衣,功能更貼合現代戰爭要需求。現在解放軍軍裝分型更加細膩,更加註重功能性,更加註重現代化。

與老式冬服比較,07式冬服余睜重要改進點:

這次軍服調整改革,為了滿足官兵不同時機、不同場合、不同氣候環境條件下的穿著需求,在樣式、用料、顏色等方面,作了許多重要改進。

在樣式結構方面,軍官冬常服由關領改為開領

,毛上衣可佩帶肩章作外衣穿著,軍官常服大衣採用暗排扣、斜插袋設計、加布質腰帶,美觀大方,現代感比較強;作訓大衣配風帽、活膽,防寒保暖性能比較好。

在軍服材料方面,冬常服面料採用毛滌緞背嗶嘰,常服大衣採用羊絨與羊毛混紡面料,針織內衣加入莫代爾纖維,提高了挺括性和穿著舒適性;冬作訓服採用高纖維綸面料,作訓大衣面料採用滌棉細紋帆布,結實耐穿,抗風透濕。

在軍服顏色方面,冬常服與禮服、春秋常服的顏色一致,整體上比較協調。陸、空軍冬作訓服、作訓大衣採用荒漠數碼迷彩,冬季偽裝性能較好。海軍冬作訓服、冬作訓大衣採用藏青色,適合海軍部隊特點,符合國際海軍慣例,各種服裝的搭配也比較協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軍大衣在戰時並不很實用。

解放戰爭最後時期,國軍將領曾經研究過解放軍的服飾。

當時邱清泉在淮海最後階段,被包圍在冰天雪地中。他的部隊俘虜了少數解放軍士兵,邱清泉研究過他們的棉衣以後說:你們看共軍的棉衣,樣子不好看但實用。這種衣服一是保暖二是不影響活動。我們的一些美式軍大衣,樣子是好看但影響活動。衣服合身還好說,如果小個子穿大號,跑起來連步子都邁不開!打仗不是閱兵,共軍的衣服比我們更好。

不過題目的07年被我軍淘汰,怎麼解釋?

07年式軍服也是有大衣的。

只能說冬季作訓服比較短,嚴格來說已經不是大衣了。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薩沙去過俄羅斯等嚴寒國家。由於時代不同了,服裝 科技 發達,就算零下二三十度也根本沒有必要穿大衣了。

再冷的天氣,一件羽絨服也可以搞定,或者一件新式防寒服就沒問題。

薩沙有件傳家寶戶外哥倫比亞的冬季服,也是很保暖的,長度到大腿而已,完全不影響活動。

時至今日,世界現代化國家的軍隊,沒有還裝備軍大衣的。

以美國陸軍為例,早在80年代就有美陸軍納蒂克士兵系統中心完成新一代防護服的有那發。系統包含防風衣、褲以及單兵服裝、帽子、手套和鞋子組件,不同的組合可滿足不同的嚴寒氣候環境需要。擴展式防寒服系統的使用溫度范圍是-51 ~4 。目前,美軍的擴展式防寒服系統已研發到第三代。

新近研發的第三代系統由7層、14個組件構成,具有保溫性,可使士兵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和環境條件,並與防彈衣的生存性要求更為兼容。系統組件包括輕型貼身內衣和內褲、中型襯衣和襯褲、防寒羊毛夾克、防寒防風夾克、軟面夾克和褲子、防極寒/防潮夾克和褲子、防極寒派克大衣和褲子。

他們雖也有大衣,但同我們的軍大衣那是兩回事了。

軍大衣,顧名思義軍人穿的大衣。不過現在我們雖然還能看到身穿軍大衣的國人,但是基本都是片場拍戲的明星,街頭行走的糙老漢。

亦或是是撿破爛或者賣烤紅薯的某某大爺,以及放盪不羈一時求個保暖的年輕人……然而軍大衣的「發明者」,卻早在07年就不再穿它了。

軍大衣,真的被淘汰了嗎?

事實上,軍大衣並沒有被淘汰。只是原來的軍綠色大衣,在07年的時候經歷了一次升級和改革。

老款的軍大衣,發明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士兵克服高寒的惡劣氣候。我在小的時候就曾穿過爸爸的軍大衣,當時軍大衣應該是家家都有。穿起來也真的是又笨又重,不過暖和和抗風性能沒得說。

軍大衣最早是由英國人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什麼時候大面積普及的?應該是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主要特徵就是上面有兩排扣子,下擺很長,可以擋風。

後來經由袁世凱引進中國,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人造棉,棉衣是真的棉花,平常的老百姓不可能穿的起。一件實打實的棉花做的軍大衣,對士兵來說無異於一件中看又中用的奢侈品。


長得好看,穿什麼都好看

就這樣,軍大衣一直在軍隊中使用,經歷了清末、民國,再到後來新中國成立,軍大衣雖然經歷了很多次「改版」,但是總的來說萬變不離其宗。

後來軍大衣不只是軍隊的「特權」,新研製的各個版本,不僅在部隊受歡迎,普通老百姓也很是喜歡。於是軍大衣一時間風靡中國,直到21世紀初期,還是大多數人的必備單品。

首先比起羽絨服和呢子大衣,軍大衣便宜又保暖。其次軍大衣三個字,對剛剛經歷過戰爭的老百姓而言,還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如果去一些影城,還可以看到明星都穿軍大衣的「盛況」。

不過喜歡歸喜歡,普通老百姓穿它可能就是為了暖和,但是笨重不方便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士兵們如果穿著它訓練打仗就會增加不必要的束縛,抬不起胳膊邁不開腿,堪稱行走的棉被。

放在以前蹲戰壕守夜是個好東西。但是現在我國經濟條件允許,部隊也逐漸走向現代化,我們已經有條件給士兵換上更加保暖又輕便的冬季軍裝了。

於是2007年,我國在對軍裝進行改革時就取消了軍大衣。不過這個取消不是絕對的,在寒冷的北方和邊疆要塞,我們的哨兵在戶外站崗時還是會穿上它。

武器需要更新換代,服裝也要跟上形勢。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新一代的冬季作訓服不再是軍綠色,而是更加容易隱藏的松枝綠。長度削減很多,更加利於行動。沒有了雙排扣,有的款式腰間會系一條皮帶。

感興趣的可以趁著馬上就到雙十一了,趕緊去網上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同款,可以嘗個「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