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斷袖分桃」的典故是什麼
「斷袖分桃」說的是兩個典故:分桃之愛、斷袖之癖。
1、分桃之愛
衛靈公是春秋時期衛國的第28代國君,彌子瑕是衛國的一名美男子,在衛靈公身邊為臣,很是得寵。有一天,彌子瑕陪衛靈公到果園遊玩,當時正值蜜桃成熟,滿園桃樹結滿碩果,清風徐徐送來蜜桃的清香,讓人垂涎欲滴。
彌子瑕隨手摘下一個又紅又大的桃子,不洗不擦大口咬吃起來。當吃到一半時,想起身邊的衛王,於是彌子瑕把桃子遞給衛王,讓他分享。
衛靈公毫不在意,還自作多情的說:「你能忍住饞意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這真是愛我啊。」這就是後來的「分桃之愛」的由來。
2、斷袖之癖
公元前五年,21歲的漢哀帝初見18歲的太子舍人董賢,大有相見恨晚之意,讓他坐到自己腿上,與之促膝而談,並且升他官職,一月三遷,升任駙馬都尉侍中,出則於哀帝同乘,入則於哀帝共榻。
一天漢哀帝早晨醒來,見董賢還睡著,哀帝欲將衣袖擎回,卻又不忍驚動董賢。可是衣袖被董賢壓住,不能取出,一時性急,從床頭拔出佩刀,割斷了衣袖,悄然而去。所以後人把寵愛男色稱為「斷袖之癖」。
(1)分桃短袖的典故是什麼擴展閱讀
其他有關同性戀的典故
1、龍陽之好
魏王與龍陽君,一同乘船釣魚,龍陽君滿載釣了十幾條魚,卻在哭泣。魏王說:「有什麼不安的事嗎?如果有,為什麼不告訴寡人呢?」龍陽君回答說:「臣沒有什麼不安的事。」魏王說:「那你為何要哭泣呢?」龍陽君回答說:「臣為大王釣到的魚而流淚。」魏王說:「什麼意思?」
龍陽君回答說:「臣一開始釣到魚很高興;後來釣到更大的魚,就想要把以前釣到的小魚扔掉。如今臣只有醜陋的面孔,卻能有機會擔任大王的侍寢。還被封爵為龍陽君,在朝廷上,官員們都為臣奔走;在路上,平民都不敢不讓路。」
「而今,天下的美人也是非常多啊,知道臣能得到大王的寵信,美貌的她們也一定會拎起衣裙,跑到大王這里來。到那時,臣比不上那些美人,就成了最初釣的小魚,也會被扔掉。臣怎能不哭泣呢?」
魏王說:「不會的!有這樣的想法,為何不願意跟寡人說呢?」於是下令全國,說:「敢向我提進納『美人』於宮的,誅殺九族!」由於龍陽君的故事,後人以他的名號作為男風的一種尊貴且含蓄的叫法,名叫龍陽之好。
2、安陵君與楚共王
安陵君是楚共王的男寵,頗為得勢。有個叫江乙的人對他說,「君主待你那麼好,只是因為喜愛你的美貌,以後總有色衰愛弛的一天,甚至連所睡的席子還沒破的時候,已經不再受到寵幸了,你最好和君主說,連死也跟隨他,就會長期得到他的信任和眷顧。」
可是在三年中,安陵君沒有對楚共王說過。有一天,當安陵君和楚共王在雲夢打獵時,共王有感地說:「今天打獵,真使我快樂,但在我死後,誰還和我一起享受這快樂呢?」安陵君聽了以後,就流著淚下跪說:「大王萬歲千秋之後,我願意在黃泉之下繼續侍候你。」楚共王聽了大為感動,就設壇封他為安陵君。
❷ 「斷袖」「分桃」什麼意思
「斷袖之癖」來源於西漢的董賢。
西漢建平二年,有一天,漢哀帝下朝回宮,看到殿前站著一個人,正在傳漏報時,哀帝隨口問:「那不是舍人董賢嗎?」那人忙叩頭道:「正是小臣董賢。」董賢是御史董恭的兒子,在漢哀帝劉欣還是太子時曾當過太子舍人。
就是這一瞥,哀帝忽然發現,幾年不見,董賢越長越俊俏了,比六宮粉黛還要漂亮,他不禁大為喜愛,命他隨身侍從。從此對他日益寵愛,同車而乘,同榻而眠。
董賢不僅長得像美女,言談舉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為媚」。
哀帝對董賢的愛之深,可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一次午睡,董賢枕著哀帝的袖子睡著了。哀帝想起身,卻又不忍驚醒董賢,隨手拔劍割斷了衣袖。
後人將同性戀稱為「斷袖之癖」,便是源出於此。
在韓非子的《說難篇》及劉向的《說苑》均有記載關於彌子瑕和衛靈公之事.
彌子瑕是衛靈公的男寵,有一天彌子瑕吃到一顆十分甜美的桃子,於是吃到一
半便交與衛靈公吃,沒想到對方完全沒生氣,反倒是稱贊他有愛君之心.這就
是稱呼同性戀者為『分桃』的由來.
《漢書》佞幸傳中的《董賢傳》中則提到漢哀帝寵愛董賢,甚至令他官拜三
公.兩人常共枕而寢.有一日兩人午後共寢,不久後哀帝有事要起身,但董賢
依舊睡在他袖上,他為了不驚醒對方,於是便割斷袖子,獨自起身.這也就是
『斷袖』一詞的由來.
現代人常以斷袖分桃來形容同性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