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服饰之精彩,自豪民族文化之博大
位于祖国西南部的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里的苗族、侗族、布依族、瑶族、土家族等民族均有自己的服饰。其中最绚烂夺目的当属苗族的服饰,苗族的衣服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苗族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花鸟鱼虫均是服饰上的点缀,同时苗族在服饰搭配上还有绚丽多姿的银饰,手镯、耳环、项圈、头饰等等。并且苗族中的每一个支系都有不同的服饰着装,例如长裙苗、短裙苗,她们的穿戴就不一样。民族服饰均为传统服饰的大成,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各具代表,又相互借鉴融合,例如四大刺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之间的绣法也趋于相同。
⑵ 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与看法
所有的传统服饰可主要分为上衣下裳和衣裳一体两种形式, 而且都通过直线剪裁体现出了整体的垂直感。从材料上看传统服饰主要以麻布制作服装的主体结构, 通常会装饰具有美好象征的图案, 另外由于受到儒、道等文化的影响, 很多的传统服饰都采用了黑、白、青等传统颜色作为主色调, 同时很多服饰也配有其他对比性较强的颜色, 使得整体更加绚丽。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 民族、朴素、绚丽等都是传统服饰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适当利用
一件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体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 这和绘画创作有很多的相同点, 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服装设计看成是艺术创作, 因此设计成果也是艺术品。进行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服装设计也需要设计师具有充分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除了平日的锻炼, 还需要有创作灵感的辅助才能被有效强化。传统文化为服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元素,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应用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强化设计师的想象力, 从而设计出风格独特的作品。
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也可以对这种美感进行充分利用, 通过和现代审美的结合设计出兼备传统和时尚气息的作品。例如传统服饰的立领和盘扣等就可以运用到衬衫和T恤的设计上, 这样人们在看到设计作品的时候就能够知晓, 同时结合现代人更喜欢的修身设计则可以让优雅和时尚共存, 从而被更多人接受
⑶ 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习俗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弥补人体的缺陷。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
⑷ 服饰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作为继承华夏文明众多载体之一的中国服饰文化同样是构成中华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自有史以来历经几千年,无论在服装式样上,还是在服饰观念与着装方式上,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
服饰的变化不仅仅是时尚潮流的直观表现,更是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从呆板保守的旗装到大胆开放的旗袍,百年历史里中国女性的服饰文化,体现社会思想一步步地在改变和解放。
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百年光阴里,中国女性长衫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服饰文化从禁锢保守走向开放自由,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与发展。
(4)如何认识服装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服饰的变迁:
1、封建制度下清代满族女性的长衫服饰是其传统服饰“旗装”。宽大是旗装最显着的特点,宽大的上装短袄和长裙将人身体所有的曲线遮罩住,不露分毫。
2、而民国时期“学生装”和“旗袍”则是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服饰文化特色。民国时期,女性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女学生数量大大增多。
3、新中国成立后更加丰富多彩的长衫则更是体现了开放自由的社会服饰文化。女性长衫服饰样式更加丰富,花样翻新更多,旗袍的设计更加修饰女性身材,出现高领,开叉等新服饰款式。
⑸ 浅谈服装文化,大家说说自己对服装的认识与看法吧!
人类学家推测:自地球上出现人类开始的300万年间,最初200余年间人们过着裸态生活;大约在距今约会40~50万年间,人类开始穿用衣物;而到了距今5万~1万年前,穿用衣物已经相当发达
关于时装的起源
1来源于军装 2来源于工作服 3古代宫廷礼服
我想先不说那些所谓的欧洲“大牌”某某v 某某哲之类的。
要先从我泱泱中华说起。华服之美谓之华 礼仪之大谓之夏。这就是华夏。
中国称自己为“衣冠王国”。易书上就这样写:“黄帝尧舜垂衣裳治天下,盖取干坤。”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服装形式。从商代开始,汉人的服装形式就确定了:大襟,右衽,上襦下裳。到周代,出现了“深衣”,就是后来我们称为“长衫”的那种形式的衣服。这两种衣服形式在几千年间并存。中国的服装,是平面裁剪的,不强调人体的特征,而是用式样、色彩和装饰来区别男女装,不像西方用服装来“塑造”人体,强化人的第二性征。又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丝绸、麻及后来的棉成为我国主要的服装面料,形成了和以羊毛为主要原料的西方服装形态方面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东方文化尤其是汉文化,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追求和谐。服装是一个人造的自然,人和这个人造的自然也应该是和谐的。由这种文化造成的我们的服装,一直是比较宽大的,平直的,和西方服装比起来,更加随和、飘逸、舒适。
而意大利现在称雄世界的那些设计师品牌大多只有五六十年历史,gucci prada Salvatore ferragamo Cerruti 1881早也没早到哪里去。因为有些东西并不是所谓的优雅的裁剪、顶级的面料所替代的了的。 包括我一直还算比较欣赏的法国Hermes和西班牙所谓的国宝品牌lowe,这些在中华文明目前实在是不值一提。我拿历史用Gieves&Hawkes举个例子。Gieves&Hawkes是由两个品牌于1974年合并而成的.这两个品牌就是创立于1785年的gieves,以裁制军装闻名和创立于1771年的hawkes,专制军帽,都是有两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两百多年历史啊!二百多年来,G&H的西服深得英国皇室推崇,伊丽莎白二世、爱丁堡公爵、威尔斯亲王更授予皇室徽章The Royal Warrants,任命G&H的最高荣誉和褒奖,代表着G&H作为这三者御用服装供应商的地位。当然,这三个徽章只是G&H两百多年来取得的皇室徽章中最新的三个,早在1809年G&H就取得了第一个皇家徽章——来自英皇乔治三世,在这之后的近两百年间G&H就没有停止过为英国皇室服务。严谨、正直、坚定和自负是gieves&hawkes品牌最明显的特性,gieves&hawkes品牌,诠释的不仅是保守严谨英国绅士风格,更富有正直坚毅的内涵。百年来,G&H均为英国皇家御卫队指定唯一御卫队服饰总管。所有皇家卫队的制服,旨统一保存于G&H总店内。为了达到完全的保存,每件制服都分别订制个人保管箱存放。当重要场台召集御卫队出列时,所有成员都必须集合于G&H总店,整装待命。而于典礼任务完毕后,则须立即归还,并由G&H做专业的制服整理工作。以为下次的出发而准备。皇家御卫队每次现于世人面前的,不仅是英国传统中军职人员的威严,同时G&H亦于同一时刻,感受到分享荣耀的责任与骄傲。
举一个很小但是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看完之后你会对所谓的“一英寸8针”有一个重新的定义。一般服装的钮扣上都会雕刻有品牌名,很多品牌采取重复环绕式,所以钮扣是圆形的没有上下之分,而gieves&hawkes的钮扣是不重复式的品牌名,也就意味着圆形的钮扣依旧有上下之分,而且上下是决不会搞错的。这才叫细节,这才叫做工。
如果有人拿像55DSL GAP XOXO Bebe Nicole miller Levi's BCBG Tommy Hilfiger Lee Timberland Hush Puppies Calvin Klein
Ralph Lauren ROXY JEKA Forever21 Humphrey’s Abercrombie & Fitch
FINITY MAXSTUDIO AE GUESS....... 这样的牌子来炫耀的话,我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所谓奢侈品就是 最少要有100年历史,有自己特定的品牌内涵,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不被短暂的“潮流”左右,保持家族的血统纯正性,有自己的“镇牌”之宝。我们明清两代的作坊具备这一切特征,可是这万恶的近代战争啊,我中华儿女的血泪史啊。
唉 不想多说了。因为世界上所谓的大牌,就我所知有300个左右。我不好做过多评述。只是说说自己的感想。就当抛砖引玉了。
⑹ 对于汉服文化,你是怎么知道它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彰显中国的强大。对于汉服文化,我认为是古人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汉服文化,不止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繁华盛世,也凸显了中国华夏人民是礼仪之邦,彰显中国的强大。
对于汉服文化艺术,其实我一开始是根据一些古装剧了解的。你会发现古装剧如今很流行,而且这种电视剧可以说是世界上仅有我们国家才有的。在古代电视剧中,她们依据历史资料剧制作一些古时候流行的服装,随后依据那一个时期的特征开展写作。
愈来愈多的人逐渐添加这一人群,因此汉服文化艺术逐渐流行。到迄今为止,汉服能够算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服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还可以见到穿汉服的人走在街上。在我们再度见到那样的人时,大家不可能再觉得诧异,只是会十分赏析。
⑺ 服装的文化意义
我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
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我国传统服饰经过历代的积累和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融合不同时期人们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
民族服装除了具备保护人类身体的自然属性外,还具有表现某些象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社会属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如何认识服装文化扩展阅读:
衣服也有社会及文化上的功能,例如表现个人特色、职业、性别及社会地位[10]。许多文化中,服装的标准反映了有关端庄、宗教、性别及社会地位等。服装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味及个人风格。
衣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材料组成。衣服材质可以是皮革、皮草到天然或合成的纤维。不过不是所有盖在身上的物品都称为服装。
如果是携带而非穿戴在身上的物品(比如皮包、拐杖和雨伞),通常应该算是配件而非服装。至于珠宝和太阳眼镜,虽然在普通口语中会说“穿戴”而非“携带”,但是它们通常也被视为是配件。
⑻ 浅谈对中国服装的理解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您的衣着直接告诉了不认识你的人们,你的品位在哪里,你的品位有多高,作为任何职业 任何角色的你,所穿着的衣服需要大方得体而且要突出你的外型优势,掩盖你的外型缺点,显示出你的身份和地位,男装和女装有很多的不同,女装讲究款式和多变,男装则讲究合身 款式经典 大方,但是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都不要盲目跟着流行 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且要敢穿敢想敢搭配,你才能“突围而出”成为那个耀眼的明星哦,但是前提是不要太夸张,太夸张的另类就显得跟现实格格不入啦 不要太在意品牌,这样会让你失去内在的东西。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崇尚极端名牌化了,讲究的是服装个性化。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再说有的人穿上国际名牌也不不好看,有的人穿上地摊货竟能穿出风采来。 个人气质还是很重要的。 追问: 大虾 我要的是国人在服装上面“崇洋媚外”这一现状 即国人喜欢牛仔裤,喜欢韩版等等 如何看待这现状 日本不是在全国实行穿和服享受优惠嘛 我就要经过发展,中国人已经失去唐装,中山装这一原汁原味的服装 而喜欢各式各样非中国元素的服装 如何来看待这种现状 回答: 很多人觉得传统的,带有中国韵味的东西,通常都是很老旧的古董,已经在现代社会失去了实际使用价值了。 中国元素其实也可以和现代如此接轨。 我并非复古主义者,之所以非常关注中国的传统东西,是因为,跟风者永远只能吃别人的剩饭,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特点,才能更有魅力,更有竞争力,并且满足自己民族自豪感的精神需求。 但是中国由于历史问题,从古代那种社会状况进入现代社会,缺乏一个足够的过渡,导致在文化,艺术上,出现一个青黄不接的状况,我们的国家曾经半殖民化,文化也同样被半殖民化过,我们没能按照正常的模式,把传统的精华,按照步骤,合理的转化,传承到现代社会,甚至对整个民族的某段过去自卑,导致很多人误以为那段不好的过去完全是由于保持传统造成的。事实上,传统,与守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只有重视,珍惜传统的精华,然后假以时日,将传统精华,与现代社会融汇贯通,把过去缺失的那段历史布置课程给补上,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设计的真正的出路。 事实上,稍稍上点档次的服装,绝大部分,你会发现,它们的造型都很简洁,因简洁而又有流畅的感觉。 相反,批发市场里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廉价服装,才会到处是小装饰,给人一种琐碎凌乱的感觉。 旗袍的线条就是如此流畅, 并且天然的透着性感的意味。 由于教育方面出了问题,很多人一提到古代的或者传统的东西,总会本能的排斥,其实细细想来,美好的东西,古代可以使用,现代为什么就不可以使用呢? 我在思索, 这些衣服是否只适合在摄影,或者T台展示时才适合穿。 从行动方便的角度来讲,这些衣服的造型似乎不会给行动造成什么不便。 从造型上来讲,虽然与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服饰相比,有一定程度的距离, 但绝对算不得惊世骇俗吧,如果想穿,为什么不勇敢的穿呢? 电视上说,有些外国人来到上海,感觉上海与欧洲城市无大区别,或许他是夸赞上海的繁华,但是如果上海的大街上多些穿有这种中国元素的服装的俊男靓女, 那不是更加迷人吗? 没有思考的学习别人,那叫跟风, 民族的东西走向世界, 才更值得自豪。
求采纳
⑼ 学习服装文化的启示
寓意,形体可以兼得
——关于在创作实践中如何吸收中外服装史的经验启示的论文
从伏羲氏化蚕丝为穗帛,古埃及人利用亚麻织物制作围裙以及苏美尔人采用羊毛织物包缠在人体上,形成服装开始,似乎就暗示了中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风貌形态将会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
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新性。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人体艺术,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与连续性。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装文化深受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透露出一种含蓄美。林语堂先生曾有深切的领悟,他说:“中装与西装在哲学上的不同之点就是,后者已在显出人体的线形,而前者在意遮隐之。”这使得中装与西装的直观静态之美产生了根本上的差别。追本溯源,西洋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冲满了激进的思想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度,所以说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它的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受当时的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至深,其审美视觉历来重视立体的造型。在西方的服装史上,13世纪初期就已确立了立体三维的裁剪方法。而三维裁剪的发明和运用成为了东西方服装的分水岭,从此,西方服装变得立体,外形变得富于变化,同时尽可能得让造型体现体形美。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以含蓄为美,以朦胧隐约,藏而不露给人委婉含蓄的审美感受,通过款式,布局,色彩,线条给人整体的和谐之美,大量采用刺绣,飘带,图案和其他的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寓意与想象。可以说中国人对服饰重装饰之美,讲究与环境和谐;西方人对服装造型之美,讲究与环境对比。东方服饰重“意”,西方服饰重“形”;东方表达含蓄,西方表达鲜明。东西方服饰完全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反映,因而服饰文化特色的风格形成与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的渊源有着紧密地联系。可见服装是一种文化,中西服装文化由于发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史积淀的内容不同,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在服装发展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时不时地会看到东西方服装风格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往往会绽放出一种夺目的光芒,乃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时至今日,东西方服装风格融合的实例仍屡见不鲜。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精美丝绸传入了古罗马,这让古罗马的贵族爱不释手,贵妇们更是不惜花费昂贵的价格来达到自己追求时尚的目的。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以丝绸为贵,为尚。中国的陶瓷和园林艺术深深影响了18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那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瓷器和园林建筑迎合了法国宫廷的审美情趣,被吸收融会于法国的艺术乃至欧洲的艺术中。尤其是中国陶瓷上的精描绘画,镶金嵌银,极尽曲线绕转之美的装饰,直接影响了洛可可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服装上,还体现在了建筑,绘画等艺术门类上。
1910年,俄国芭蕾舞团在巴黎的公演引发轰动,其色彩瑰丽,外形新颖的芭蕾舞衣,为服装设计开创了新局面。从而欧洲形成了一股东方热潮,设计师纷纷将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的设计特色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披垂式风格熔于一炉,创造出了美不胜收的各式服装。
上世纪60年,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ant)发表了“中国风”系列。涉及灵感来自清代官府中的凉帽和马褂。70年代,东西方服饰文化进一步互相撞击,互相融合,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时代宣告结束,时装朝着更加民主化,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日本设计大师高田贤三,三宅一生运用东方传统服装的平面裁剪,设计出不强调合体的曲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这种非构筑式设计,与西方的构筑式窄衣结构截然不同,但在当时反体制思潮和石油冲击的大背景下,为世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抓住了消费的新契机。他们的设计很快广为流传,两位来自东方日本的时装大师从此登上巴黎时装乃至世界时装的舞台。
而就在去年,身着2004/2005秋冬Yves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高级成衣的模特伴随着中国电影《花样年华》的背景音乐缓缓走来。各色鲜艳的仿旗袍式立领垫肩缎质套装、用蝴蝶系着盘扣子旗袍套长裤、龙纹云纹中国图腾、用缇花、织锦、刺绣等各种布料及编织技巧,展现极度奢艳亮丽的中国风情。如今闻名于世的美国设计师Tom Ford运用奢侈的中国风为YSL画下重量级的句号。
东西方服饰文化与着不同的优势和魅力,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与偏颇。例如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强调人体体形的紧身胸衣给女性身体的正常机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宽袍大袖始终贯穿于3000多年的中国服装史,时常给人以呆板,停滞不前,少有变化,创新的感觉。十分巧合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服装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变革中,两者又有着相反的发展倾向。东方服装由松变紧,宽袍大袖吸收了西方三维的立体裁剪,使服装变得贴体,轻便,改良旗袍正是中西合璧最经典的完美体现;而西方则摒弃了造作,扭曲性的人体美,把女性从损害健康的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但相同的都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东西方都改变了繁琐的装饰和累赘的服装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表达寓意的宽袍大袖,西方强调人体之美的服装造型两者并无绝对的孰优孰劣的对比。事实证明,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赋予西方立体合身的服装上展现出了耀眼的光彩。当今,世界各地的服装元素互相融合,互相碰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将会从事于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的我们,不仅要把握开放的时代契机,紧跟国际时尚潮流,更要努力保护,发扬中国服装的传统特色。让东方服装的寓意和西方服装的形体可以兼得且形态更加丰富多变,让将来的国际时尚舞台绽放出绚丽灿烂的中国光芒!
⑽ 如何理解服饰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我觉得服饰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应该具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服饰的社会性开始范围比较广文化性的更可能是去针对某些产品的文化来设计的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