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类别 » 红军服装什么时候改绿
扩展阅读
如何画服装扣子 2023-08-31 21:59:56
学生毛呢大衣怎么搭配 2023-08-31 21:54:11

红军服装什么时候改绿

发布时间: 2023-06-09 12:08:31

❶ 中国军队的军服为啥会改成军绿色

中国的军队服装最初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现在的绿色,而是土黄色,不过后来衣服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变为了军绿色。为什么要改变衣服的颜色呢?其实这是从实战化进行设计的。

2007年换发的部队服装更加多样化,生活化包括了常服、礼服、作训服等等。陆军采用了墨绿色的设计,在作训服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也更加进步,不同兵种的作训服也各不相同,如海军有海洋迷彩、在丛林有丛林迷彩、在城市有城市迷彩、在沙漠有荒漠迷彩等等适应了各种地形的作战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军队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改进不能墨守成规

❷ 军装的发展历程

中山装八角帽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大多数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自己动手的服装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军服中的极品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及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在这个之后又出现了 85式,87式,99式

❸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发展史

军 服 ~~~~~~~网络知道上不能贴图片,我那么认真的找,给分吧!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草绿、深绿或黄中偏绿)。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朝绿色发展呢?这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前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森林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改为草绿色,松炮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而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英军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损失惨重。
“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地隐蔽军队的行动,人们首先从服装上着手,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
当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从隐蔽伪装的角度来看,军服的颜色也不能局限于绿色。在许多情况下,自然背景并非绿色,这就要求根据当时当地的背景条件、灵活合理选择服装颜色。如在雪地,则只有白色才能与背景协调一致;在海上,则只有蓝色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在沙漠地,则只有黄褐色与背景比较接近。

服装分类
[编辑本段]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半开口,紧袖口,两个上挖袋,扎线腰带。为便于着穿、训练和作战,1952年改为前开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军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水兵服,用料均为棉平布。空军战士的夏服与空军干部夏服基本相同。女军人夏服有连衣裙和列宁服两种。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三军干部、战士的冬服样式、用料与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陆军团以上干部和海空军营以上干部、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参战。志愿军干部夏服与解放军干部夏服相同,战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层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志愿军干部冬服,考虑到服装的调节作用,从结构上做了改进,上衣袖口加了绊带,配穿马裤,增强了保暖性,以适应朝鲜严寒的冬天。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干部战士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55式常服是供军人平时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军官着穿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军官夏常服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夏常服为榨蚕丝织物,尉官冬夏常服为棉斜纹.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军人和女军人服装和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衣服口袋来区分干部和士兵。
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改进后的服装定名为78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性礼仪场合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制式衬衣和冬常服三种。军官夏常服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区分军种。夏常服用料按不同衔级区别。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此外,新一代军服还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九个部分。 99式服装是1999年预先装备部队的新一代军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设计标准
[编辑本段]
军装每次设计、更新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工作。设计“84”式军装时,就曾经收集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对海陆空三军的83个团、15000名不同体型战士进行了实地测量。“07”式军服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实验。据介绍,新军装是在驻港部队军装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这次换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礼服这一类别。据悉,解放军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设有礼服装,参照苏联样式设计,主要是供校级以上军官使用,后来被取消。这是时隔40多年以后第一次增设礼服。这次换装,该院将负责参与部分标准制定。据该院军需系负责人介绍,军装标准是指服装颜色、图案、样式、用料、工艺、加工流程等。

服装发展
[编辑本段]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❹ 红军服装的颜色

红军初创时期没有统一的军服,南昌起义的队伍着穿国民革命军的 青灰色 制式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红军的军装、帽子和绑腿都选用灰布制作,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布料、颜色还不尽相同。 比较典型的是红二军团的军装红七师为灰色军服,红八师为青色军服,红九师为蓝色军服。

❺ 1949―2009新中国军服六十年_2018年换发新式军装

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
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
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
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陆、空军女军人的区别在帽徽上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50式海军军服式样借鉴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海军服装,同时也参考了友好国家及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
50式军服最漂亮的要数女军人的连衣裙了,那是一种仿苏式裙服。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做为东方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风俗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0式军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苏军服装样式,如大檐帽、套头衫。而女军人的连衣裙则完全是“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的军队版,体现了苏联革命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50式军服装备全军后不久,又根据国家和军队的实际作了多次修改、补充,如增加干部呢服、陆军大檐帽改为解放帽、女军人改戴无檐帽、战士套头单衣改为前开襟式等等。
1951年,海、空军军官帽徽改为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即以“八一”军徽为主体,分别为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和天蓝色底衬以金黄色飞鹰双翼。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

1955年,是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在全军范围内实行了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史称“三大制度”,对于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配合军衔制的实施,全军装备新式军衔服装――55式军服。

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4年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对军队的样式、用料和供应办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的军服设计,参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军服样式,结合我国服装特点和我军传统习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多次审查了样品,最后经国务院批准,国防部发布命令,从1955年10月1日,开始穿着新式军服,佩带军衔肩章含樱、领章、军兵种与勤务符号和新式帽徽。
5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比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将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品种有了很大增加,用料也明显改善,礼服和校以上军官常服采用了毛料,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较大改善。
55式军服装备以后,部队困旦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当时广大士兵反映最强烈的是船谈尺丛形帽,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戴船形帽,有损民族感情;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从1958年起对55式军服陆续作了一些改动,主要是军官平时佩带新制式军衔领章,现行的肩章和领章在节日、集会、出国或外交等场合佩带;原银白底肩章取消,均换发金黄底肩章;士兵冬常服均由紧袖口改为散袖口;各级军官的夏常服、尉级军官的冬常服(包括大衣),均改为平布制作;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带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至此,包括服装用料、肩领章和军帽制式的改革一起,统称为58式服装。
60年代初,我军进行了以冬服结构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了以罩衣、紧身棉衣、绒衣裤、衬衣裤等组成的多层次冬服系列。1962年定型生产,定名为“62式”,于1964年装备部队。62式服装的装备,结束了我军长期以来冬服单一层次的“老棉袄”历史,改善了冬服的调节性能和卫生性能,把我军军服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60年代中期5 5式军服随军衔制度一起被取消。55式军服虽然只实行了10年,但它在中国军服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是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页。无论是军服的式样、高级军官服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还是军衔、兵种、勤务识别标志,都达到较高的水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55式军服也为后来的新一代军衔服装――87式军服奠定了基础。

“65式”军服装备时间最长

65式军服是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时中央军委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
为适应取消军衔制后新的着装要求,从1964年年底起,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有关部门提出了修改军队帽徽、领章和服装的设想,并搞了几个方案。军委常委、办公会议比较倾向于红领章、红五星,恢复老传统。1965年4月21日,军委办公会议审定了新的服装方案和由总参谋部代军委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帽徽、领章和军帽样式的请示》的报告。4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这份请示后面批示了两个字:照办。5月24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服样式的决定》。
1965年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 消了军衔制,陆海空三军官兵换着65式军服。
65式军服与55式服装的主要区别是:取消大檐帽和女军人无檐帽,全军男女军人均戴解放帽;取消军衔肩领章,一律佩戴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称之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取消毛料服装,干部与战士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海军干部战士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取消水兵服;女军人夏装取消裙服。
70年代初,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我军自行研制了涤纶、锦纶、棉花三元混纺布料。1971年定型生产三元混纺布单衣,定名为“71式军服”,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褪色、重量轻等优点,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喜爱。71式军服于1972年首先装备驻京部队,1973年装备全军。71式军服提高了军服牢度,改善了外观,减轻了重量,使我军军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974年5月1日,经毛主席批准,我军军服进行了部分改革,主要内容是恢复海军1965年前的服装式样和颜色,干部戴大檐帽,战士穿水兵服、戴水兵帽。全军女军人配发裙服,陆军草绿色,海、空军藏蓝色;军帽改为无檐软帽,帽顶有军种牙线,陆军正红色、军白色、空军天蓝色。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使我军过于单调的65式军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观。
“文革”结束后不久,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这次服装改革定名为78式军服,进一步扩大了化纤材料的使用范围,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增加服装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减轻单兵负荷量。一是冬服材料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冬季单兵负荷减轻了12.6%~19.2%。
65式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从1965年到1985年整整实行了20年,是我军历史上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衣料也过于低廉。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85式”军服久旱逢甘霖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我军体制单一、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服装势在必行。总后勤部于1980年开始组织研究,收集了十二个国家的军服样品,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和我军具体情况,对改革我军服装制式、用料、配发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军服改革方案。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改革方案,计划在1985年恢复军衔制时装备部队,因此定名为“85”式军服(见题图)。后因部队精简整编等问题,恢复军衔制推迟至1988年进行。而原计划的换装照常进行,只是暂不佩带军衔识别标志。但军服品种名称仍按原定的军衔服名称,如“将官大檐帽”、“校官夏常服”、“尉官冬常服”等,军官服装用料也是按将、校、尉三级制作的。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受阅部队身着新式军服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引起世人瞩目。见到了久违的大檐帽、肩章、毛料服等,全军都振奋了!但这年国庆节过后,全军并没有换发新军装。直到1985年5月1日,全军才装备了85式军服,结束了长达20年的65式军服的历史。
85式服装主要特点是取消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恢复以“八一”军徽为主体的圆形帽徽,干部、战士戴大檐帽,佩带缀钉有军种符号的肩章和领章,增加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发毛料服装,服装型号由正负号改为每个号三个型。在当时对于改善军容、提高适体率、增加军服调节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制式单一的65式军服穿了20年之后,85式军服的装备,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由于受经济等条件限制,加之时间紧促,85式军服改革还不够全面,仍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服装仍是单一的军服体系,只有常服,没有礼服和作训服,平时着穿和作战、训练着穿的矛盾没有解决;二是营以下干部服装的面料没有改变,除大沿帽、金属扣、肩袢和制式衬衣外,其它都未变动:三是服装笨重臃肿和负荷量过重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作战、训练的要求。总体上看,85式军服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服相比差距仍比较大。但作为正式装备军衔服装前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设计和生产技术上还是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军服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87式”军服第二套军衔服装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军士兵的着装和全国广大青年、特别是城市青年的衣着水平反差越来越大,全军官兵要求改革军服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提高军服水平,1984年1月,中央军委在批准85式服装定型生产的同时,指示我军服装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1985年初总后勤部组织了被装总体论证小组,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在广泛征求部队意见的基础上,拿出了多套新式系列服装样式供军委选择。1987年8月26日中央军委批准军衔服装定型生产,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系列服装”。
“87”系列服装是在认真分析我军服装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资源、技术水平、设备条件、材料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论证之后形成的。它根据经济、适用、,轻便、耐用、美观、配套、创新的原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装系列,可以满足军人在平时、战时、礼仪等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需要。体现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没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87式服装的主要特点:一是军服系列较完善。建立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系列,适应军人执行不同任务的要求。二是改进了常服样式。夏常服由立领改成了翻领,封闭数十年的领口终于打开了,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三是军服号型设置科学新颖。根据服装用途和着装场合,军服号型分为5号5型和5号3型两个系列。三是军服质量有提高。军官夏常服、冬常服和士官、学员夏常服,均为毛料织物。四是军衔肩章标志清楚,分级明显,军种符号具有象征性。
1988年10月1日,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87式军服正式装备全军部队,至90年代初对87式服装作了补充完善。“87”式军服建立完善了我军军服系列,由简单的十几个品种发展为被服、装具分类科学的数千个品种,实现了军服装备配套化、品种和号型系列化,使我军军服的结构、质量和供应有了显着改善,体现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同时也须指 出,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等因素的制约,87系列服装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许多品种不能配发到位,士兵服装档次太差等等。

“97式”军服装备驻港澳部队

从1993年起,我军着眼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与国际先进国家军服接轨的新一代军服,并决定1997年香港回归时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所以也称为“97式”。1997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和驻澳门部队,先后装备“97式”服装。
97式服装保留了87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世界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服装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和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协调。而且,像贝雷帽、毛(绒)衣、作战靴、服饰、体能训练服等,许多品种都是我军第一次装备。军服的识别功能更加丰富,军服上可佩戴姓名牌、军种胸标、年度、级别资历章和功勋章以及绶带、臂章等服饰标志。
在驻港部队试穿新式军服后,总后军需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对其款式、用料和色彩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进。1999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新一代军服中的夏季常服方案,定名为“99式”夏服。由于整个99式军服包括数百个品种,其中一些品种尚未最后定型。中央军委和总部决定新式军服采取逐步换装的办法,2000年以后陆续在全军装备了部分新式军服品种。
99式夏服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农,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99式夏服(衬衣)款式采取了束腰式、茄克式、开关领等设计。重要场合穿着扎领带、戴大檐帽;一般场合穿着戴贝雷帽。99式衬衣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增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陆、空军夏服上衣材料为多异涤棉色织布,海军夏服上衣材料采用多异涤丝凡立丁。贝雷帽分陆、海、空三种,样式采用世界通用样式;陆军为深棕绿色,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蔚蓝色;用料为进口澳毛。
04式士兵常服2004年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全军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04式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全军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
05式空军常服经中央军委批准,从2005年冬季起,空军统一换发新式服装――“05式常服”,颜色为全蓝灰色,其样式、用料不变。
被称为“空军蓝”的05式常服,以蓝色为基调,与国际通行颜色相一致,同时又与其他国家空军服装的颜色有所区别。05式新常服的正式装备,标志着空军服装颜色自成系列,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上下装颜色不统一的历史。

“07式”军服我军新一代服装

从2005年4月开始,以97式服装为基础,总后军需部门系统组织了军服改革总体论证。2007年新一代服装正式定型生产,定名为“07式”军服。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终于装备了新一代军服――“07”式军服。
07式军服是对97式军服的改进和完善,与当时装备的87式军服相比,在颜色、样式、材料三大要素上都有较大改进。
颜色改进一是陆军由棕绿色改为松枝绿。这次选用松枝绿,与棕绿色、浅棕绿色相比,色调更显沉稳、庄重,符合国际军服潮流,与国内行业制服区别明显,与海、空军服装颜色更为协调,容易与服饰搭配,地域和季节适应性更强。二是海军、空军常服颜色适当调整。海军现行常服的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体现与国际海军军服接轨;海军常服的藏青色和空军常服的蓝灰色,在现行颜色基础上适当加深,使三军常服颜色更为协调,与公安、海关、工商等行业制服颜色区别更明显。三是夏常服、毛衣、常服大衣等服装颜色,与新选用的军种颜色相适应。
样式改进一是军帽样式改进。大檐帽增加了翘度,帽墙采用与服装面料相近的颜色,军官配金黄色饰带,加帽檐花,显得更加威武。为女军人设计了卷檐帽,符合女性特点。二是礼服样式改进。军官礼服采用西服式双排6粒扣,左臂增设军旗标识,袖口增设区分将、校、尉的金黄色装饰条,裤侧缝增设金黄色装饰带,典雅庄重,与春秋常服区别明显。三是常服样式改进。陆、空军春秋常服加横带,腰身收紧,下摆开衩,解决了收腰后下摆起翘问题。军官冬常服改为开领式,更加美观庄重,符合制服发展趋势。海军军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采用西服式,男军官双排扣,女军官单排扣。军官短袖夏常服上衣改为束腰式,穿着精干利落。陆、空军士官与兵的常服样式相同,海军男士官改穿水兵服,便于统一制式和组织供应。四是大衣样式改进。军官常服大衣为暗排扣开领式,腰部加束带,配围巾。官兵配作训大衣,样式为派克式活胆短大衣,配可拆卸毛领和防风帽。五是作训服样式改进。夏作训服由夹克式改为散摆式,袖口可上卷,符合作战训练需要。
材料改进军官礼服,采用高织纱毛涤贡比棉,质感细腻,挺括性好;春秋常服,采用毛涤混纺哔叽,抗邹保型;夏常服,采用涤棉粘混纺面料,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挺括美观;毛衣,采用防虫防缩纯毛毛纱,可外穿,可水洗。军官大衣,将官采用羊绒大衣呢,轻薄柔软;校、尉官采用毛涤混纺马裤呢,防风保暖。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耐磨斜纹布,结实耐穿。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12次服装调整改革,07式军服改革是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的一次,标志着我军军服建设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新军服的陆续换发,我军军服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军服装备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对于改善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世界军事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海音)

❻ 中国军队军服历时沿革

红军时期我军的军装

工农红军最早的统一着装是在1929年。当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进入福建汀州城后,准备用打土豪等筹集到的2万余元做红军的军装。因考虑到红军要经常在山地行军作战,灰布衣服在山区不易暴露目标,所以红军的军装、帽子和绑腿都选用灰布制作。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军衣领上缝两块红布领章,象征红旗普照全国;八角帽前缝上红布五星,象征工、农、兵、学、商团结一心向革命。

红军把汀州城内的缝衣工人全部组织起来,成立了第一个临时被服厂。这个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当时正值列宁逝世5周年,为了怀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故在红领章周围,镶上了黑布边。这是红军第一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自制的服装。

1931年底至1932年初,中央苏区红军军校成立之初,校长刘伯承指示时任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为红军学员设计服装。赵品三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采用八角,以表明红军是拥戴列宁的工农群众的武装。并认为大八角与中国人的身材不相称,最后确定了小八角军帽。军服开始是仿照苏联红军的套头样式设计的,经学员试穿后感到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刘校长看到头戴小八角军帽、身穿新式军装的学员后感到十分满意,当即决定给全校学员每人做一套。当时正值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宣告成立,红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有所改善。学员们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统一军装。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都纷纷效仿红军学校,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统一的军装。这套军装为八角帽(各部队帽子的角大小有差异,如:红四方面军的帽子就是大八角),灰色中山装(部分部队是青色或蓝色),佩戴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打绑腿,穿布鞋或草鞋。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2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8年初,在南方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全部红军都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队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国民党政府象征性地发给军服、薪饷和枪械、弹药,八路军、新四军改穿国民革命军军服,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并佩戴部队番号臂章。八路军军服为土黄色中山装,新四军为灰色中山装,军帽为直筒加帽围的圆顶帽,八路军左臂佩戴“八路”、新四军左臂佩戴“N4A”臂章。

皖南事变后,我党从抗战大局出发,豁达大度,仍保持了与国民党的统战关系,新四军也继续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但由于国民党不再发军服,而新四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于是新四军部队逐步不戴帽徽。另外,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也停止了对八路军的各种供应。但因为当时八路军还被国民党当局承认,所以,根据统战的需要,八路军部队仍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而新组建的部队和新参军的战士,我军不再发给国民革命军的帽徽。因此,当时八路军干部战士中,戴不戴国民革命军帽徽并不统一。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新四军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改编而成的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部队不戴帽徽。由各解放区抽调部队进军东北而组成的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身),也不戴帽徽。其余部队中,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戴不反对,不戴也无妨。而确定全部摘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时间是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到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全部撤离南京期间。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颜色有土黄色和灰色两种,胸前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个黑字的白底红边胸章,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佩戴“八一”铜质红五角星帽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由此,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其中变化较大的有6次:

一、1950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统一了全军的军服制式和供给标准,样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服几种。单衣,干部为开襟式,战士为套头式。女军人为连衣裙,均戴大檐帽。用料为棉平纹布。颜色:陆军为绿色,海军单衣为上白下蓝色、棉衣为蓝色,空军为上绿下蓝色。统一佩戴“八一”五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二、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各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校以上军官为毛料,尉官为斜纹布,士兵为平布。

60年代初期,针对冬季只有棉衣,夏季只有单衣,脱了棉衣换单衣,不利随气候调节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小改变制式的原则下,对冬服的结构配套进行了改革。用罩衣、紧身棉衣、绒衣和衬裤取代了老式棉衣,并普遍配发了大衣,较好地解决了服装换季问题,提高了军服的实用性及卫生性能。

三、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全军官兵一律改为配戴红五星帽徽、红领章,戴解放帽,海军军服样式与陆军、空军相同,颜色为灰色。

1968年,全军军服就化纤材料用于军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与试验。从1971年开始,逐步将单衣、罩衣和大衣用料改为涤棉混纺织物,提高了军服的质量。

四、1985年,全军换发了“八五”式服装,与原来服装相比,主要变化是:干部、战士配发了制式衬衣、大檐帽,圆形“八一”五星帽徽和各军种的肩领章。冬服、夏季、大衣,军以上干部改用纯毛料制作,师团干部改用混纺毛料制作。

五、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全军换发87式军服。

87式军装,官兵夏常服、女军人冬常服都由立领改为开领,士兵常服由两个口袋改为4个口袋,官兵着夏常服时配衬衣扎领带。作训服、迷彩服样式新颖,有时代感。大衣、衬衣、军帽、军鞋等也作了相应改进,都有较大创新。尉官常服、士官夏常服用料由涤棉布改为混纺毛料。军官的硬肩章、官兵的软肩章,其样式均威严、庄重、大方,衔级标志清晰,区分明显。军种符号设计简明新颖,便于区分,缀钉也较方便。大帽徽加设松枝叶和天安门图案,象征明显,寓意深刻。文职干部的肩章、符号,军官礼服的领花,大檐帽的饰带等,都与87式军装相匹配。

1994年,军服着装实行区分种类统一编号,夏常服装分三种(后改为五种),冬常服着装分四种,作训服着装分四种。

六、新一代军服。从1993年开始,我军开始研制新一代军服。

(1)1997年5月1日,驻港部队试穿新一代军服——97式军服。

97式军服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的基本颜色体系。

由驻港部队试穿的97式军服,主要设置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4个系列。具体又分为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等9个部分。

在穿着97式新军服时,军官仍配戴87式肩章(即现行的军官军衔标志不变),但士官、士兵的肩章则有所变化,增加了硬肩章。士兵硬肩章为宝剑头式,上缀银白色V型金属杠,士官V型金属杠上加红色标块。

此外,新一代军服还增加了军种胸标、绶带、姓名牌等服饰。军种胸标和姓名牌均为金属制品。其中陆军胸标图案中间为盾牌和长城,五角星镶嵌在盾牌之中,以橄榄叶环绕在盾牌和长城周围;海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铁锚,下面是舰艇行驶的海浪;空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盾牌;左、右为雄鹰翅膀。

(2)2000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官兵开始装备新式夏服。

这次换装主要包括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军官短袖茄克衬衣和贝雷帽。

陆、海、空三军衬衣面料科技含量很高,颜色为各军种的基本色,体现了三军特色,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

99式衬衣款式采取了束腰式、茄克式、开关领等设计,增设了胸袋明裥,主要缝制部位还使用了双明线。99式衬衣在87式军服号型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家服装号型标准(GB1335)的优点,增设了人体控制部位的尺寸数值,该号型标准设5个号,每个号设5个型。

我军此次的贝雷帽分陆、海、空三种,为国际通用式样。陆军为深棕绿色,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蔚蓝色,分别缀钉陆、海、空军的电脑提花布质帽徽,用料为进口澳毛。

(3)2004年12月,全军士兵换发改进面料后的新式冬常服。

新式冬常服在保持87式常服样式的情况下,重点改进了服装面料,使用加厚仿毛哔叽。主要特点是毛感强,抗皱保型,可水洗,干得快,穿着挺括,舒适。

(4)2005年“五一”全军士兵正式换装04式士兵夏常服。

新式夏常服由过去的3型系列改为5型系列,面料由的确良改为“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很好的抗皱保型性,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但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

(5)2005年12月,空军正式启用新式军装。

05式空军常服由上棕绿、下藏青统一改为蓝灰色。

❼ 中国军队服装经过几次改变

中国军队从红军时期开始,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 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军服也从无到有,从单一制式到系列配套,逐步演进。军服被看作是军人的标志之一,透出军人的精神气质。战争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既让人重温一段段历史,也让人能够通过画面,感受军人在一次次保家卫国的训练与战斗中,所展示的军装魅力,以及军装所承载的军人之魂红军时期在红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红军着装是灰色粗布中山装,戴八角帽,而最具识别性的,则是帽子上缀的布质红五星帽徽和和上衣的两块红领章。

当然红军初创时期没有统一的军服,如南昌起义的队伍,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1929年3月,红四军向闽西发展,占领经济发达的长汀城和周围的农村。红军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全军有了统一的服装 统一后的红军服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联合抗日,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红军改编后,服装样式基本上与国民党军队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的“八路军”、“新四军”布臂章以示区别。另外,干部与战士的衣服样式仅在口袋上稍有区别。抗战初期,八路军戴圆顶帽上佩有国民党军队的小帽徽。有时因为作战方式的灵活机动,军人服装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服(复制品)左:新四军;右: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结束,国共合作完结,但随之而来的内战开始了。这一时期服装制式与抗战后期的服装制式基本相同,明显的变化去掉"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排序。1949年我军服装颜色确定为草绿色,材料为棉平布,帽子为圆型短檐帽,这种帽子后来被称为"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胸章 1948年摄于北京郊区的解放军军官着装 东北民主联军女战士夏服、冬服 1949年初统一后的干部服装(左)、士兵服装(中)、骑兵炮兵服装(右)对外作战时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着穿"50式"军服,不戴帽徽与胸章。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干部战士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排序。1949年我军服装颜色确定为草绿色,材料为棉平布,帽子为圆型短檐帽,这种帽子后来被称为"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胸章 男女军人冬夏服 50式海军舰艇部队冬季呢服 陆海空三军战士服和平时期 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人民军队的军装随着军事制度的变化和经济水平的改善,经历过多次的改进。如1950年开始的“50式”,1955年配合军衔制则有了“55式”,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排序。1949年我军服装颜色确定为草绿色,材料为棉平布,帽子为圆型短檐帽,这种帽子后来被称为"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胸章 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也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 这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礼宾服 这是海军水兵服 这是林地迷彩服 这是荒漠迷彩服 这是女军官春秋常服 这是女军官夏常服 这是女士兵夏常服 这是女士兵春秋常服 这是陆军军官长袖夏常服 这是空军军官长袖夏常服 这是陆军男士兵春秋常服 这是空军男士兵春秋常服 这是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新装亮相

❽ 为什么红军的衣服是淡蓝色的呢

首先说明一点,红军的军服不都是蓝色(青色)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正规部队的军服均不是蓝色的。
红军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统一的军装,朱德起义部队多着北伐部队第二方面军的灰色军装,部分地方部队着黑色军警服,秋收起义的部队没有统一着装。井冈山会师之后,几方面部队组建成工农红四军,仍然没有统一着装。红军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着装出现在1929年长汀之战后,由于长汀算是比较大的集镇,红军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才统一制作了第一批4000套正式的红军军装。当时这套军装为灰色,红领章,镶黑边。军帽为红五星八角帽。之所以用灰色,是考虑到井冈山多山区,灰色属于无彩色系,在环境中不明显,也有利于在多山石的山区活动。灰色是红军有意为之,以至于在没有采购到灰色布料的情况下,现场染制了一批灰布。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红军军装仍然没有全面统一,比方说红二军中,七师为灰色军服,八师为青色军服,九师为蓝色军服。楼主看到的可能是红二军八师或九师的军装。
全面抗战之后,八路军军装为黄绿色,新四军军装为灰色。1949年之后,逐步改为黄绿色统一军服。第一套成建制的解放军全国统一制式军装装备于1950年,后经过12次换装,直到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