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古代文武官员服饰有何区别
1、补子不同
区分清代官员的品级,最主要是看官服前胸后背所绣的图案,这块方形或者是圆形的图案称为“补子”。贝子以上的皇亲用圆形补子,官员一律用方形补子。一般是文官胸前绣鸟,武官胸前绣兽。
2、名称不同
清代文官缀绣的补子分别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㶉𫛶、八品鹌鹑、九品练鹊。像内乡县衙的知县是正五品官,所以胸前所绣的补子就是白鹇。
清代武官缀绣的补子分别为: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和八品都是犀牛、九品海马。
(1)戏曲文武官服装各绣的什么扩展阅读:
古代服饰类别:
1、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2、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3、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4、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5、祎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6、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7、阙翟: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
8、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侯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㈡ 戏曲服装的种类有几种哪几种
戏曲衣服分类:皇帽、纱帽、蟒、官衣、箭衣、靠、翎子、盔头、靴、罪衣罪裙 皇帽: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黄色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黄色大穗。 纱帽:戏曲盔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着紫色,巡按、府道等着红色,知县等着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种类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头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头,底厚二、三寸,黑缎面,白底,为生、净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庄重威严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为丑扮官员、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头靴前端饰有虎头纹,多为武生穿用,便于开打。 罪衣罪裙:一种戏曲服装。也叫罪衣裤。立领、对襟、普通袖,红色,布质,为传统戏曲中的罪犯专用服装。
㈢ 京剧服装特点-京剧服装的分类
京剧服装特点-京剧服装的分类
很多人都听说过京剧,也看过京剧。但是可能都不会去了解京剧里隐藏的各种文化,也可能是看完之后就连京剧的服装特点也都会忘记了。那么本期京剧文化,就让我来为你讲述京剧服装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吧!
京剧服装特点
京剧的特点是并不照搬生活中的原貌,这点在演员所穿着的服装上也看得出来。在京剧舞台上的服装,没有季节的区分,没有朝代的差别,当然也看不出所处地带。通常我们称为“行头”的服装,样式多根据唐宋元明各朝代的衣服而来,有时或可见到各朝“齐聚一堂”的景象,然而主要还是根据明代的服装来设计。
但是,剧中无论何人,不论角色大小,要穿着何种衣服,却都有着特别规定。“宁穿破,不穿错”是主要的京剧穿衣原则。由于京剧服装还是为了演出而设计的,为了夸张化和美化的效果,所以部分服装还是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改变了形状,主要也为配合或强化京剧舞蹈动作而来。
行头
京剧服装的统称,包括蟒、靠、帔、褶、盔帽、靴鞋以及所有的服饰配件,按类别分置于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和盔头箱等行头箱内。是以古代日常生活服装为基础,依角色身分和行当来穿着,而不受时代、地域和季节限制;没有为了某一个角色特别设计的服装,而是有一套在很多戏里都能通用的服装。
京剧服装种类
蟒
帝王将相等高贵身份的人物所通用的礼服,衣上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四爪龙叫做‘蟒’,就以此名之。纹样主要是龙及海水江牙,颜色分上五色(正色)和下五色(副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红)、蓝、湖、香。用色具有特定意义,都根据人物类型而来。
帔
对襟长袍,带水袖,系帝王、达官显宦或富贾乡绅所穿的便服,周身以平金或绒线刺绣图案纹样,男团花帔和女团花帔一般用于成对夫妇,称作‘对儿帔’,具有舞台画面的整体美。皇室成员用黄色,状元登科、新婚喜庆用红色,老年人用秋香色,其余人物不限。
靠
武将戎装,又称甲。靠身分前后两片,上衣下裳相连,有铠甲纹样,却不紧贴身体,是一种“分离式”的服装。静则赋予人物以威武气概,动则便于夸张舞蹈动作,体现京剧服装可舞性这一艺术特点。背部扎系‘背壶’,内插三角形‘靠旗’,有向外延伸的扩展感。分男靠、女靠,又分硬靠、软靠和改良靠。
褶
斜领长衫,是京剧舞台上用途最多,最为常见的一种袍服类的服装。属于便服类,文武、贵贱、男女、老少均可穿用。造型简洁的多功能服装,既可单独外用,又可搭配蟒、帔及箭衣作套服穿着。花色褶子以彩线绣成禽兽、花鸟等等图案,素色褶子以黑色、蓝色者居多,依人物类型配穿。
长衣
除蟒、靠、帔、褶外,其余服装统称衣。衣分长衣、短衣,长衣主要种类如下:开氅用于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军旅、家居)的便服,服饰纹样设计大气,以突出人物的.气派;宫装属于皇妃、公主在后宫闲散场合穿着的服装,虽雍容华贵,但不适用于庄严隆重的场面,层级低于蟒;官衣系朝廷中文官服装,也用于新郎与新科状元,胸前与后背缀有一块方形‘补子’,腰间佩载玉带;箭衣,属轻便戎服,穿着对象很广,如帝王、武将、英雄豪杰等。
短衣
通常短衣适用于武打角色,主要分为:抱衣,又名打衣或英雄衣,衣式紧凑,像抱在身上一样,故称抱衣抱裤,适用于侠士人物与绿林好汉;侉衣也名快衣,也是用于英雄义士;马褂原是清代用服装,后成为特有的军用服装,任何朝代都可以穿;袄裙袄裤属民间一般少女服装,战袄战裙用于武旦应工角色。
富贵衣
又称穷衣。把许多不规则形状的杂色布块缀在青褶子或青衣上,表示剧中人物衣衫褴褛、穷困潦倒。因为剧中穿着此衣的人物日后都会显达、富贵,故此衣又称为富贵衣。
配件
坎肩,又名背心,是一种无袖的服装,长坎肩称大坎肩,短坎肩称小坎肩;斗蓬,一种挡风御寒、披在肩上的无袖外衣,下摆似大钟,故又名一口钟;水袖是缝在蟒、开氅、帔、褶子以及短衣袖端上一段长方形白色纺绸,甩动时形似水波纹,颇具视觉美感。
盔头
戏曲中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因制作材料不同和戴帽子的人物性别、年龄、身分、地位不同,而分为硬质的冠、盔和软质的帽巾。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如九龙冠、凤冠等;盔是武职人员交战时为防护头部而戴的帽子,如夫子盔等;帽类最杂,有硬有软,如纱帽等;巾是家常随便戴的一种便帽,常见有方巾、员外巾。
靴鞋
厚底靴靴底厚达三、四寸,类似矮子乐,多与蟒靠等服饰搭配,可使角色显得雄伟、魁梧;薄底,又称快靴,为武生、武旦所穿,便于开打;夫子履又名福字履,多为老翁、老妇所穿;彩鞋为一般女性所穿的鞋子,鞋尖钉有一个圆穗子;旗鞋又叫做花盆底,脚尖脚跟都是悬空;𫏋是由布面包木头而成,主要为满足女人三寸金莲的小脚而成。
化妆
俊扮是京剧中的美化化妆,也叫胭脂化妆,用胭脂揉脸,表现剧中人物面貌端正清秀;贴片子是以一片片的假发贴在脸颊
两侧,以修饰脸型;勒头是以带子将眼角吊起,以显得有神;髯口就是胡子,主要在说明角色的年龄或性格,还可以摆弄
来传达感情,长短不一,颜色分黑灰白。
每一种戏剧都会有每种戏剧独特的地方,那么包括服装也是一样,服装的代表着整个戏剧的传统。
;㈣ 古代文武官员服装图案有什么含意
那叫“补子”,一般为飞禽走兽的图案,代表了不同的官员和官衔,这个帖子对你应该有帮助。
封建王朝的衣冠之治集中体现在官服上,
这在清代又称补服,就是在褂子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布称为补子,绣上不同的飞禽走兽,以表示官职的差别和道德含义,“补子”的图案根据官员级别的不同也都是不一样的。
清朝时期的官服都是由“江南织造局”来完成制作的,一般的裁缝是不能制作官服的。“补子”的绣法复杂多样:线外包金银的叫做平金绣,在夏服上用的叫戳纱绣,只用彩线而线外不包金银的叫彩绣,还有打籽绣等多种方式。
http://post..com/f?kz=1388583
㈤ 清朝皇帝,皇子包括官员穿的衣服上绣的的图案都是什么
中国清朝时期,文武百官官服上绣的图案叫做补子。文官和武官服装上绣的补子是不一样的,不同品级的官员服装上绣的补子也是不一样的。文官官服上绣的是飞禽补子,而武官官服绣的是走兽补子。下面就来具体看一下清朝皇帝、皇子以及文武官员服装的补子情况。
六品文官官服补子绣的是鹭鸶,
六品武官官服补子绣的是彪;
七品文官官服补子绣的是㶉𫛶,
七品武官官服补子绣的是犀牛;
八品文官官服补子绣的是练雀,
八品武官官服补子绣的是犀牛;
九品文官官服补子绣的是练雀,
九品武官官服补子绣的是海马;
以上就是清朝皇帝、皇子以及文武百官官服上绣的补子的情况。如有错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