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类别 » 中国苏式服装盛行反映了什么问题
扩展阅读
如何画服装扣子 2023-08-31 21:59:56
学生毛呢大衣怎么搭配 2023-08-31 21:54:11

中国苏式服装盛行反映了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7-28 07:35:50

Ⅰ 影响中国近代服饰演变的因素

近代(1840-1949)服饰组(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服饰的变化: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
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
变化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建立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受西方文化,民主自由观念的影响,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50~60年代中期
服饰的变化:中山装;苏式装(连衣裙和列宁装);工农装
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中苏关系良好

60~70年代末期
服饰的变化:军服,式样和颜色单调
变化的原因:扭曲的审美观念,严重的个人崇拜,国家经济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后
服饰的变化:色彩艳丽,面料款式多元化,服装产业开始起步,封闭走向开放
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

回答历史问题一般都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考虑。

Ⅱ 1949―2009新中国军服六十年_2018年换发新式军装

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
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
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
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陆、空军女军人的区别在帽徽上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50式海军军服式样借鉴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海军服装,同时也参考了友好国家及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
50式军服最漂亮的要数女军人的连衣裙了,那是一种仿苏式裙服。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做为东方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风俗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0式军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苏军服装样式,如大檐帽、套头衫。而女军人的连衣裙则完全是“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的军队版,体现了苏联革命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50式军服装备全军后不久,又根据国家和军队的实际作了多次修改、补充,如增加干部呢服、陆军大檐帽改为解放帽、女军人改戴无檐帽、战士套头单衣改为前开襟式等等。
1951年,海、空军军官帽徽改为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即以“八一”军徽为主体,分别为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和天蓝色底衬以金黄色飞鹰双翼。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

1955年,是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在全军范围内实行了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史称“三大制度”,对于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配合军衔制的实施,全军装备新式军衔服装――55式军服。

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4年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对军队的样式、用料和供应办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的军服设计,参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军服样式,结合我国服装特点和我军传统习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多次审查了样品,最后经国务院批准,国防部发布命令,从1955年10月1日,开始穿着新式军服,佩带军衔肩章含樱、领章、军兵种与勤务符号和新式帽徽。
5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比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将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品种有了很大增加,用料也明显改善,礼服和校以上军官常服采用了毛料,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较大改善。
55式军服装备以后,部队困旦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当时广大士兵反映最强烈的是船谈尺丛形帽,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戴船形帽,有损民族感情;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从1958年起对55式军服陆续作了一些改动,主要是军官平时佩带新制式军衔领章,现行的肩章和领章在节日、集会、出国或外交等场合佩带;原银白底肩章取消,均换发金黄底肩章;士兵冬常服均由紧袖口改为散袖口;各级军官的夏常服、尉级军官的冬常服(包括大衣),均改为平布制作;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带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至此,包括服装用料、肩领章和军帽制式的改革一起,统称为58式服装。
60年代初,我军进行了以冬服结构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了以罩衣、紧身棉衣、绒衣裤、衬衣裤等组成的多层次冬服系列。1962年定型生产,定名为“62式”,于1964年装备部队。62式服装的装备,结束了我军长期以来冬服单一层次的“老棉袄”历史,改善了冬服的调节性能和卫生性能,把我军军服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60年代中期5 5式军服随军衔制度一起被取消。55式军服虽然只实行了10年,但它在中国军服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是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页。无论是军服的式样、高级军官服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还是军衔、兵种、勤务识别标志,都达到较高的水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55式军服也为后来的新一代军衔服装――87式军服奠定了基础。

“65式”军服装备时间最长

65式军服是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时中央军委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
为适应取消军衔制后新的着装要求,从1964年年底起,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有关部门提出了修改军队帽徽、领章和服装的设想,并搞了几个方案。军委常委、办公会议比较倾向于红领章、红五星,恢复老传统。1965年4月21日,军委办公会议审定了新的服装方案和由总参谋部代军委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帽徽、领章和军帽样式的请示》的报告。4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这份请示后面批示了两个字:照办。5月24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服样式的决定》。
1965年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 消了军衔制,陆海空三军官兵换着65式军服。
65式军服与55式服装的主要区别是:取消大檐帽和女军人无檐帽,全军男女军人均戴解放帽;取消军衔肩领章,一律佩戴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称之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取消毛料服装,干部与战士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海军干部战士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取消水兵服;女军人夏装取消裙服。
70年代初,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我军自行研制了涤纶、锦纶、棉花三元混纺布料。1971年定型生产三元混纺布单衣,定名为“71式军服”,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褪色、重量轻等优点,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喜爱。71式军服于1972年首先装备驻京部队,1973年装备全军。71式军服提高了军服牢度,改善了外观,减轻了重量,使我军军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974年5月1日,经毛主席批准,我军军服进行了部分改革,主要内容是恢复海军1965年前的服装式样和颜色,干部戴大檐帽,战士穿水兵服、戴水兵帽。全军女军人配发裙服,陆军草绿色,海、空军藏蓝色;军帽改为无檐软帽,帽顶有军种牙线,陆军正红色、军白色、空军天蓝色。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使我军过于单调的65式军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观。
“文革”结束后不久,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这次服装改革定名为78式军服,进一步扩大了化纤材料的使用范围,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增加服装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减轻单兵负荷量。一是冬服材料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冬季单兵负荷减轻了12.6%~19.2%。
65式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从1965年到1985年整整实行了20年,是我军历史上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衣料也过于低廉。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85式”军服久旱逢甘霖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我军体制单一、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服装势在必行。总后勤部于1980年开始组织研究,收集了十二个国家的军服样品,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和我军具体情况,对改革我军服装制式、用料、配发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军服改革方案。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改革方案,计划在1985年恢复军衔制时装备部队,因此定名为“85”式军服(见题图)。后因部队精简整编等问题,恢复军衔制推迟至1988年进行。而原计划的换装照常进行,只是暂不佩带军衔识别标志。但军服品种名称仍按原定的军衔服名称,如“将官大檐帽”、“校官夏常服”、“尉官冬常服”等,军官服装用料也是按将、校、尉三级制作的。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受阅部队身着新式军服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引起世人瞩目。见到了久违的大檐帽、肩章、毛料服等,全军都振奋了!但这年国庆节过后,全军并没有换发新军装。直到1985年5月1日,全军才装备了85式军服,结束了长达20年的65式军服的历史。
85式服装主要特点是取消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恢复以“八一”军徽为主体的圆形帽徽,干部、战士戴大檐帽,佩带缀钉有军种符号的肩章和领章,增加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发毛料服装,服装型号由正负号改为每个号三个型。在当时对于改善军容、提高适体率、增加军服调节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制式单一的65式军服穿了20年之后,85式军服的装备,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由于受经济等条件限制,加之时间紧促,85式军服改革还不够全面,仍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服装仍是单一的军服体系,只有常服,没有礼服和作训服,平时着穿和作战、训练着穿的矛盾没有解决;二是营以下干部服装的面料没有改变,除大沿帽、金属扣、肩袢和制式衬衣外,其它都未变动:三是服装笨重臃肿和负荷量过重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作战、训练的要求。总体上看,85式军服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服相比差距仍比较大。但作为正式装备军衔服装前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设计和生产技术上还是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军服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87式”军服第二套军衔服装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军士兵的着装和全国广大青年、特别是城市青年的衣着水平反差越来越大,全军官兵要求改革军服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提高军服水平,1984年1月,中央军委在批准85式服装定型生产的同时,指示我军服装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1985年初总后勤部组织了被装总体论证小组,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在广泛征求部队意见的基础上,拿出了多套新式系列服装样式供军委选择。1987年8月26日中央军委批准军衔服装定型生产,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7系列服装”。
“87”系列服装是在认真分析我军服装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资源、技术水平、设备条件、材料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论证之后形成的。它根据经济、适用、,轻便、耐用、美观、配套、创新的原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装系列,可以满足军人在平时、战时、礼仪等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需要。体现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没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87式服装的主要特点:一是军服系列较完善。建立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系列,适应军人执行不同任务的要求。二是改进了常服样式。夏常服由立领改成了翻领,封闭数十年的领口终于打开了,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三是军服号型设置科学新颖。根据服装用途和着装场合,军服号型分为5号5型和5号3型两个系列。三是军服质量有提高。军官夏常服、冬常服和士官、学员夏常服,均为毛料织物。四是军衔肩章标志清楚,分级明显,军种符号具有象征性。
1988年10月1日,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87式军服正式装备全军部队,至90年代初对87式服装作了补充完善。“87”式军服建立完善了我军军服系列,由简单的十几个品种发展为被服、装具分类科学的数千个品种,实现了军服装备配套化、品种和号型系列化,使我军军服的结构、质量和供应有了显着改善,体现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同时也须指 出,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等因素的制约,87系列服装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许多品种不能配发到位,士兵服装档次太差等等。

“97式”军服装备驻港澳部队

从1993年起,我军着眼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与国际先进国家军服接轨的新一代军服,并决定1997年香港回归时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所以也称为“97式”。1997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和驻澳门部队,先后装备“97式”服装。
97式服装保留了87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世界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服装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和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协调。而且,像贝雷帽、毛(绒)衣、作战靴、服饰、体能训练服等,许多品种都是我军第一次装备。军服的识别功能更加丰富,军服上可佩戴姓名牌、军种胸标、年度、级别资历章和功勋章以及绶带、臂章等服饰标志。
在驻港部队试穿新式军服后,总后军需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对其款式、用料和色彩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进。1999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新一代军服中的夏季常服方案,定名为“99式”夏服。由于整个99式军服包括数百个品种,其中一些品种尚未最后定型。中央军委和总部决定新式军服采取逐步换装的办法,2000年以后陆续在全军装备了部分新式军服品种。
99式夏服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农,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99式夏服(衬衣)款式采取了束腰式、茄克式、开关领等设计。重要场合穿着扎领带、戴大檐帽;一般场合穿着戴贝雷帽。99式衬衣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增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陆、空军夏服上衣材料为多异涤棉色织布,海军夏服上衣材料采用多异涤丝凡立丁。贝雷帽分陆、海、空三种,样式采用世界通用样式;陆军为深棕绿色,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蔚蓝色;用料为进口澳毛。
04式士兵常服2004年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全军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04式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全军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
05式空军常服经中央军委批准,从2005年冬季起,空军统一换发新式服装――“05式常服”,颜色为全蓝灰色,其样式、用料不变。
被称为“空军蓝”的05式常服,以蓝色为基调,与国际通行颜色相一致,同时又与其他国家空军服装的颜色有所区别。05式新常服的正式装备,标志着空军服装颜色自成系列,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上下装颜色不统一的历史。

“07式”军服我军新一代服装

从2005年4月开始,以97式服装为基础,总后军需部门系统组织了军服改革总体论证。2007年新一代服装正式定型生产,定名为“07式”军服。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终于装备了新一代军服――“07”式军服。
07式军服是对97式军服的改进和完善,与当时装备的87式军服相比,在颜色、样式、材料三大要素上都有较大改进。
颜色改进一是陆军由棕绿色改为松枝绿。这次选用松枝绿,与棕绿色、浅棕绿色相比,色调更显沉稳、庄重,符合国际军服潮流,与国内行业制服区别明显,与海、空军服装颜色更为协调,容易与服饰搭配,地域和季节适应性更强。二是海军、空军常服颜色适当调整。海军现行常服的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体现与国际海军军服接轨;海军常服的藏青色和空军常服的蓝灰色,在现行颜色基础上适当加深,使三军常服颜色更为协调,与公安、海关、工商等行业制服颜色区别更明显。三是夏常服、毛衣、常服大衣等服装颜色,与新选用的军种颜色相适应。
样式改进一是军帽样式改进。大檐帽增加了翘度,帽墙采用与服装面料相近的颜色,军官配金黄色饰带,加帽檐花,显得更加威武。为女军人设计了卷檐帽,符合女性特点。二是礼服样式改进。军官礼服采用西服式双排6粒扣,左臂增设军旗标识,袖口增设区分将、校、尉的金黄色装饰条,裤侧缝增设金黄色装饰带,典雅庄重,与春秋常服区别明显。三是常服样式改进。陆、空军春秋常服加横带,腰身收紧,下摆开衩,解决了收腰后下摆起翘问题。军官冬常服改为开领式,更加美观庄重,符合制服发展趋势。海军军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采用西服式,男军官双排扣,女军官单排扣。军官短袖夏常服上衣改为束腰式,穿着精干利落。陆、空军士官与兵的常服样式相同,海军男士官改穿水兵服,便于统一制式和组织供应。四是大衣样式改进。军官常服大衣为暗排扣开领式,腰部加束带,配围巾。官兵配作训大衣,样式为派克式活胆短大衣,配可拆卸毛领和防风帽。五是作训服样式改进。夏作训服由夹克式改为散摆式,袖口可上卷,符合作战训练需要。
材料改进军官礼服,采用高织纱毛涤贡比棉,质感细腻,挺括性好;春秋常服,采用毛涤混纺哔叽,抗邹保型;夏常服,采用涤棉粘混纺面料,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挺括美观;毛衣,采用防虫防缩纯毛毛纱,可外穿,可水洗。军官大衣,将官采用羊绒大衣呢,轻薄柔软;校、尉官采用毛涤混纺马裤呢,防风保暖。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耐磨斜纹布,结实耐穿。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12次服装调整改革,07式军服改革是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的一次,标志着我军军服建设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新军服的陆续换发,我军军服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军服装备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对于改善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世界军事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海音)

Ⅲ 中国海军服装

  1.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7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制定出统一的海军制式军服,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军服传统由此开始。新制定的这套军服根据制定的年代称为50式军服。 50式海军服的设计特征是脱离了自清末以来,中国海军服装制度中的欧式传统,改为接受吸取苏联海军军服的设计思路,与当时海军领导机关提出的“向苏联海军学习”的号召相协调。

  2. 55式军服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53年,55式海军的军官服包括礼服、常服两类,其中礼服按照军官的军衔不同有所区别。根据当年实施的军衔制度,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军官军衔分为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另有准尉的设置。军官的礼服也随之分为将官、校官、尉官三类。

  3. 人民解放军海军65式军服较55式军服的变化最大,可谓面目全新。干部、战土服都改成了传统的中山装、干部服是四个口袋,战士服是两个口袋,解放帽样式(女军人的军服采用西装领口上衣,无檐圆形软军帽)。制服整体颜色为灰色。帽徽是三军统一的红五星徽,材料为铝制烤漆。

  4. 74式海军干部服的军帽改作了类似55式的大檐帽,帽徽仍然还是65式的红色五角星。74式海军战土服的军帽改回了55式的苏式水兵帽,均佩65式的红五星帽徽,帽墙钉一圈黑色飘带,飘带上的文字仍然是简化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但是改成成本较低的金粉印刷,不再使用刺绣,水兵帽上的飘带只围绕帽墙一圈。改佩戴2块全红色的肩章。1976年10月74式水兵帽后的飘带得以恢复。

  5.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重新步入正轨,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里。恢复军衔制成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做好着装方面的过渡,准备,从1981年开始,由总后勤部根据恢复军衔制的要求具体开始了新一代军服的设计工作。1984年1月,新军服方案得到中央军委批准,于1985年正式下发部队,按照人民解放军军服的命名惯例,称为85式军服。

  6. 2004年12月1日,全军士官、士兵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新式冬常服,称“04式士兵常服”。2005年5月,全军士官、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新式夏常服。04式海军陆勤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基本相同,但增加肩袢,军衔标志改为士兵套式软肩章。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04式海军陆勤士兵夏常服为上增白下藏青色,面料为仿毛凡立丁;陆勤士兵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面料为仿毛厚哔叽。

  7. 海军军官的藏青色春秋、冬常服(虽然还称为藏青色,实际就是蓝黑色)。 07式全白春秋常服,一改上白下蓝的半白常服。07式海军服装系列中,还有一套全白礼服。07式海军白礼服的设计,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仪仗队礼服基本相同,也类似于苏联海军的白色队列礼服,其实质属于队列礼服。07式海军军官春秋冬季常服,采用的却是地地道道的英美海军式样,亦即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海军所通用的传统设计。从总体样式看,07式海军军官春秋、冬季常服已经与世界其他国家装备的此类军服没有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