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服装设计的三要素
服装设计的三要素
服装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服装设计有什么要素呢?造型、色彩、材质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下文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服装设计三大要素解读,仅供参考!
(一)造型与服装设计
服装的造型可分为外造型和内造型,其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装的轮廓剪影,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的款式,包括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等。
服装的外型是设计的主体,内造型设计要符合整体外观的风格特征,内外造型应相辅相承。要避免抛开外型风格一味追求内造型的精雕细刻,因为这将会起到喧宾夺主、支离破碎的反面效果。
1.服装的外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外型轮廓能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在服装整体设计中造型设计属于首要的地位。服装的外轮廓剪影可归纳成A、H、X、Y四个基本型。在基本型基础上稍作变化修饰又可产生出多种的变化造型来,以A型为基础能变化出帐篷线、喇叭线等造型,对H、Y、X型进行修饰也能产生更富情趣的轮廓型。因而要在平面的面料上表现出立体的效果,必须收去多余的部分,除了利用面料的可塑性对其进行湿热定型外,一般主要是通过省道与裥的设置来实现这一目的。省是缝合固定的,根据所设的不同的位置,分为胸省、腰省、肩省、后背省、臀位省等等。其中胸省是女式服装中最为关键而重要的因素。胸省根据款式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可用原型倾倒和剪开折叠两种方法将胸省进行转移。例如利用剪开折叠法先从收省的地方朝胸省剪开,以胸省点为圆点,在折叠腋下省的同时,省道就转移切开线的位置,完成了胸省的转移。
裥是在静态时收扰,而在人体运动时张开,比省更富于变化和动感,裥的设计主要以装饰为主,一般有褶裥、细绉褶和自然褶三类。
剪辑线的作用是从造型美出发,把衣服分割成几个部分,然后缝制成衣,以求适体美观。剪辑线可分为六种基本形式:垂直分割、水平分割、斜线分割、弧线分割、弧线的变化分割和非对称分割。
服装结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款式风格和体态特征,巧妙地运用省道褶裥和剪辑线,充分考虑内外结构线的统一与协调,才能使服装造型更为丰富多姿。
服装的结构设计中还包括领、袖的设计。衣领是服装上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仅有功能性,而且具有装饰情趣,其构成因素主要有:领线形状,领座高低,翻折线的形态,领轮廓线的形状及领尖修饰等。领型是最富于变化的一个部件,主要有立领、褶领、平领和驳领四种类型。肩袖造型也是及其丰富的,其造型包括袖窿与袖子两个部分,常见的袖型可分为:插肩袖、装袖和连裁袖三类,领和袖的设计都要符合服装的'整体形态及人的气质特征。见图1-11和图1-12。服装结构中的零部件设计主要包括口袋设计、钮扣设计、装饰设计等,其中装饰设计常用的装饰手法有绣花、镶、嵌、滚、荡、盘等。
(二)色彩与服装设计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对色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对形的敏感度,因此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服装设计中色彩应用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世界五彩缤纷,通过颜色来表达却离不开红、黄、青三种基本色的调配,这三种颜色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而成,因此被称为"原色"。两种原色进行调合后产生的一种色称为"间色",例如红加黄调合成橙色、黄和青调合成绿色。两种“间色”或原色与间色调合又形成复色。
千变万化的颜色可分为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类。黑色、白色及黑白色调合而成的各级灰色属于无彩色系。白色是亮度的最高级,黑色是亮度的最低级。无彩色系之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彩色系。彩色系的色彩由色相、明度、纯度三大要素构成。
色相:不同颜色的名称称为色相,如大红、湖蓝、中黄等,色相是颜色最重要的特征。按色相的顺序,可以循环排列成色相环。变幻无穷的色彩世界,色相的千差万别是首要的因素。
明度:是色彩明暗变化的属性,由各种有色物体反射光量的程度区别所造成。
纯度:又称彩度、饱和度,是一种颜色包含色彩的纯净程度。从光谱上分析得出的红、橙、黄、绿、青、紫是标准的纯色。纯度越高色彩感越艳丽明媚。
2.色彩与服装设计人们对色彩的反映是强烈的,但并非对色彩的感受都所见略同。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对象的年龄、性格、修养、兴趣与气质等相关因素,还要考虑到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下人们对色彩的不同情感反映。例如,我国历代皇朝崇尚黄色,认为黄色是天地的象征,使黄色赋予威严华贵、神圣的联想。而黄色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却被认为是叛徒犹大服装的颜色,是卑劣可耻的象征。因此,服装的色彩设计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定位设计。
在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组合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服装整体风格的塑造。设计师可以采用一组纯度较高的对比色组合来表达热情奔放的热带风情;也可通过一组彩度较低的同类色组合体现服装典雅质朴的格调,在服装设计中最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类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对比色配合、相对色配合四种。
(1)同类色的服装配色:同类色配合是通过同一种色相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来进行配色。
(2)近似色的服装配色:近似色配合是指在色相环上90度范围内色彩的配合,给人们温和协调之感。与同类色配合相比较,色感更富于变化,所以它在服装上的应用范围比同类色配合更广。
(3)对比色的服装配色:对比色的配合是指色相环上120度~180度范围内的色彩配合,所体现的服装风格鲜艳、明快,多用于运动服、儿童服、演出服的设计中。
(4)相对色的服装配色:相对色配合是指色相环上180度两端两个相对色彩的配合。其效果比对比色配合更为强烈。在相对色配色中要注意主次关系,同时还可通过加入中间色的方法使对比效果更富情趣。
3.流行色与服装设计服装领域一向是崇尚流行意识的,流行色在服装中的应用是人们对色彩时髦的追求,突出反映着现代生活的审美特征。
色彩是赋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髦性的。色彩专家以其尖锐的洞察力,把来自消费市场的时新色彩加以归纳、提炼,并通过预告推而广之,蔚然成风,形成流行色。目前国际流行色委员会每年两次例会以预测来年春复和秋冬的流行色趋向,并通过流行色卡、时尚杂志和纺织样品等媒介进行宣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流行色的应用更为广泛,新潮款式和流行色彩的结合日益密切。因此设计师仔细分析研究流行色周期的规律,掌握流行时机,及时推出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潮服装,才能扩大市场销售。
(三)面料与服装设计
面料是服装制作的材料,可分为纤维制品、皮革裘皮制品和其它制品三大类别。服装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料特点与服装造型、风格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因此了解不同面料的外观和性能的基本知识,如机理织纹、图案、塑形性、悬垂性以及保暖性等等,是做好服装设计的基本前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加工工艺的发展,现在可以用以制作服装的材料日新月异,不同的材料在造型风格上各具特征。
在此我们将不同材质面料的造型特点以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简单介绍如下。
1.柔软型面料柔软型面料一般较为轻薄、悬垂感好,造型线条光滑,服装轮廓自然舒展。柔软型面料主要包括织物结构疏散的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以及软薄的麻纱面料等。柔软的针织面料在服装设计中常采用直线型简练造型体现人体优美曲线;丝绸、麻纱等面料则多见松散型和有褶裥效果的造型,表现面料线条的流动感。
2.挺爽型面料挺爽型面料线条清晰有体量感,能形成丰满的服装轮廓。常见有棉布、涤棉布、灯芯绒、亚麻布和各种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纤织物等,该类面料可用于突出服装造型精确性的设计中,例如西服、套装的设计。
3.光泽型面料光泽型面料表面光滑并能反射出亮光,有熠熠生辉之感。这类面料包括缎纹结构的织物。最常用于夜礼服或舞台表演服中,产生一种华丽耀眼的强烈视觉效果。光泽型面料在礼服的表演中造型自由度很广,可有简洁的设计或较为夸张的造型方式。
4.厚重型面料厚重型面料厚实挺刮,能产生稳定的造型效果,包括各类厚型呢绒和绗缝织物。其面料具有形体扩张感,不宜过多采用褶裥和堆积,设计中以A型和H型造型最为恰当。
5.透明型面料透明型面料质地轻薄而通透,具有优雅而神秘的艺术效果。包括棉、丝、化纤织物等,例如乔其纱、缎条绢、化纤的蕾丝等。为了表达面料的透明度,常用线条自然丰满,富于变化的H型和圆台型设计造型。
设计师除了准确把握面料性能,使面料性能在服装中充分发挥作用以外,还应该根据服装流行趋势的变化,独创性试用新型布料或开拓面料的使用领域,创意性地进行面料组合,使服装更具新意。
(四)服装整体美概念
随着观念的转变,以往各个单独的服装装饰设计逐渐被整体设计所代替。现代人的着装更讲究服装与服饰的整体配套美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对服装本身的型、色彩、面料三大要素进行创意之外,还要兼顾服饰品的搭配组合问题。服饰品种类主要有:帽子、手套、围巾、包、发饰、项链、耳饰、手饰、钮扣、领带、鞋、腰带等等。
除了它们本身具备的重要功能以外还应与服装风格相协调,饰物在配套中起到了烘托、陪衬、画龙点睛等作用。有时服饰品的设计还成为主要的对象,一点强调使平淡无奇的服装顿生光彩。归纳起来服饰品对于整体服装美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点:
1.强调通过选择合适的服饰品可以强化服装的艺术风格,例如如意盘扣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可强化服装的中国风情;冷光金属饰物强化服装的现代科技感等等。
2.完善当服装的造型或色彩在视觉效果上觉得不完满时,往往可通过饰品来加以纠正和完善。在色彩上可表现为服装色彩基调过于沉闷时,采用较为亮丽的饰品加以丰富。在造型设计中,当服装重心产生偏移时,可用饰品加以平衡,达到静中有动的艺术美感。
;Ⅱ 服装组成的三要素是什么
服装的构成包括三要素:材质、色彩和款式。
1、材质。目前服装的材质主要有棉布、麻布、丝绸、呢绒、皮革、化纤、混纺等。
2、色彩。人们对色彩是有强烈的反应的,对色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服装色彩搭配是服装设计师考虑的重点,最常用的服装色彩搭配方式有:同类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对比色配合、相对色配合四种。
3、款式。服装的外形轮廓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外轮廓剪影可归纳成A、H、X、Y四个基本型。服装的内造型设计主要包括结构线、领型、袖型和零部件的设计。
Ⅲ 服装设计八大元素
服装设计的八大元素不晓得看看下面行吗受“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服装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变革。一些过去被视为“另类、不合理”的设计概念也被运用、导入服装设计中,表现出“冲突性结合”、“零乱破碎感”等逆向思维。后现代服装设计的显着特点就是反现代主义,反传统主义,否定了理性和经验的时装设计,抛弃了比例、人体、协调、线形等基本要素,甚至还抛弃了时空的深度模式,不考虑历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历史的式样尽可以与现代式样“混搭”。甚至也不考虑季节性,可以将非常厚的面料(裘皮)和非常薄(纱)的“混搭”。后现代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主要有:
1.反传统的后现代服装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生活不再像法官提审犯人一样严肃刻板。服装设计大师川久保玲和三本耀司抛弃西欧传统的西服美学,摈弃裁剪缝制构成的严谨美,时装可以使用撕碎、补丁、开绽、破口、翻里、反规则的边线、褶皱、卷曲、披挂、打结、像穿走了形、左右不对称等手法构成。利用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的手法,使服装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在面料使用上有孔的、皱巴的、水洗的、手搓的、初看像破烂但实际相当精美的纺织品。色彩专门用纯单色或无变化色。这种破烂式与英国伦敦服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一个不体面、破坏性的朋克摇滚设计师)的设计观点十分相似。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是朋克之母,在她的时装发布会中不仅服装设计的轻松自然、富有个性,而且模特在表演时体现的诙谐幽默也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自然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轻松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了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另外,后现代嬉皮士风格也体现了青年人对现实的反叛精神。嬉皮士装发源于美国西雅图的摇滚音乐,受到青年一代的欢迎,颓废时装就是从舞台装演变而来的,1995年日本青年一代流行的“皮塔T恤衫”、“露肚脐装”也说明颓废装已经开始流行;在当时流行的所谓吉垃吉风貌,具有“颓废、消沉、低落、散漫”等意义,甚至“吉垃吉”这个词语就产生于青年人的俚语。嬉皮士风格可以是摇滚演员穿着工装和长筒靴站在舞台上狂歌劲舞,特别让人觉的有生活气息。反传统主义还表现在内衣稍作修改或基本不改式样就作为外衣穿着。如 1998年春夏季推出了非古典式样的外穿内衣,透明镂空、粗犷返朴、旧物再利用,重新加工,拼凑制成新的服装,服装上留下大量未完成的痕迹,表达出自然的、朴实的生活态度。反传统主义还表现在解构主义现象,在原款式的基础上,将衣片进行不同部位、形状的分割,然后在分割的基础上又进行组合,使服装结构具有耳目一新的特色。1986年秋冬服装设计大师戈尔捷的作品大胆尝试不同面料的相互组合,则是一种结构主义设计的运用。
2.新装饰主义的后现代服装设计。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批量、规格化、缺乏人性的设计产品大量出现,人情味感觉的工艺装饰服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1996年出现的新装饰主义强调手工艺的处理方法,利用印染、刺绣图案、玻璃串珠、人造水晶、金属亮片、流苏缘饰、层叠抽褶等方法设计。例如服装设计师1998年渡边纯弥的作品运用悬垂、打褶构成的浪漫的装饰主义,用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印度棉面料,形成纯白的礼服,头部罩纯棉透明面纱,表现纯洁俏丽的美感。新装饰主义还强调复杂的洛可可主义,利用蕾丝、层叠抽褶来加强服装的浪漫情调。
Ⅳ 服装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服装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要研究和解决服装的有关问题,首先要了解构成服装的要素特别是构成服装的最基本要素,并且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服装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影响服装面貌的原因很多,人、历史、宗教、道德、法律、地理、气候、经济等物质和精神的东西都可能成为引起服装变化的原因。从广义上说,这些东西也可以成为服装范畴的一部分。法国着名的设计大师克里斯汀·迪奥说:“凡是我所知道的,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我的存在的一切,都归结到衣裳上去。”正像克里斯汀·迪奥说的那样,构成服装的要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物质转台的服务是由设计、材料和制作这三大要素构成的,也可称为服装的核心构成要素。
1. 设计
设计是服装产生的第一步骤,是对服装材料的选择和服装制作手段的限定。离开了设计,服装则处于无形无色的蒙胧状态。服装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服装造型设计和服装色彩设计。服装造型设计构成服装的廓形和细节样式,为选择服装材料的质地和服装制作的工艺提供最有效的依据。服装色彩设计体现服装的色彩面貌,为服装材料表面肌理和图案的色彩效果确定设计意向。造型与色彩唇齿相依,在服装设计中,造型设计占第一位置,没有兆扰造型的色彩是无法存在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某一色彩非常鲜明、响亮饱和时,其色彩形象却能首先入观者的眼睑,使观者先见其色、后观其形;当某一色彩灰暗柔弱、暧昧蒙胧时,再要先见其色,再见其行就勉为其难了,观者的注意力首先会放在能引起其视觉兴趣的造型上。在设计的过程中既可以先进行造型设计再配合适宜的色彩,也可以先提出色彩方案再配合适宜的造型。对两种程序的选择可由设计时的工作习惯和客观条件决定。需要注意的是,造型和色彩的表现既可相互加强,也可相互减弱。本书着重研究的是服装造型设计。
2.材料
材料是服装的物质载体,是赖以体现设计思想的物质基础和服装制作的客观对象。缺少了材料,设计仅仅是一纸“空图”。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产品设计领域中的许多门类带来崭新的材料,为这些门类的设计提供了宽广的表现天地。服装也不例外地受到科学技术阳光的沐浴,令人称奇的新颖材料不断涌现,刺激着设计灵感,改变服装外观。服装材料又分为服装面料和服装辅料。面料是服装的最表层材料,决定了服装质地的外观效果;辅料是配合面料共同完成服装的物质形态的材料,是保证服装内在质量和细节表现的幕后英雄。虽然面料因其所占位置比较突出而显的更为重要,然而,品种繁多、阵容庞大且各具功能的辅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角色。面料和辅料都存在着品质与流行的问题,品质选择越好,服装成品质量越高。当然,前提是服装材料的选择必须与设计意图相吻合,否则会有事倍功半之虞。
3. 制作
制作是将设计意图和服装材料组合成实物状态的服装的加工过程,是服装产生的最后步骤。没有制作的参与,设计和材料都处于分散状态,不可能成为服装。制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装结构,也称结构设计,是对设计意图的解析,决定着服装裁剪的合理性,服装的一些物理能上的要求往往通过严格的结构设计得以实现。二是服装工艺,是借助于手工或机械将服装裁片结合起来的缝制过程,决定着服装成品的质量。结构和与工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准确的服装结构是准确缝制的前提,精致的服装工艺是演绎结构的保证。不管多么完美精准的'结构,如果遇到水平低劣的粗制滥造,族岩旦服装成品的结果就会面目全非,同样,不管多么精美绝伦的工艺也无法挽救错误严重的结构。对于常见而普通的款式来说,由于结构一般不会出现太大毛病,工艺就显得特别重要,高水准的工艺师常常可以在制作过程中修正一些较小的结构错误。制作是表现服装设计意图的最后一道关卡,因此,在服装界有“三分裁剪七分做”的说法,此说虽不全面,却有相当道理。
4. 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服装产生过程是多方合作的结果,这也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分工细化的特征。服装三大构成要素之间存枣镇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搞不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不利于分清工作的主次,也不利于处理团队合作关系,甚至会影响工作的最终结果。强调设计惟上而忽视材料和制作,则陈旧的材料和粗糙的做工将无法实现设计的初衷;强调材料至上而忽视设计与制作,则落后的款式和低劣的做工会令人对新颖面料扼腕叹息;强调制作第一而忽视设计和材料,则无人欣赏优良做工下的古板款式和过时面料。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把设计、材料和制作三个服装物态构成要素看成同等重要的因素,只要其中的某个方面出了差错,便有可能导致整件衣服的失败。然而,对服装中的常规产品或艺术性服装来说,以上的均势会有所打破。常规产品是指具有广泛使用场合和款式基本定局的服装,如男式西服、普通衬衫或内衣内裤等等。由于这累服装历经年代的考验而在款式上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通常是换一种面料套用同样的样板大批量生产,设计的成分自然会下降不少,此时服装的整体面貌更多地通过材料和制作展观。艺术性服装是指用于参赛或文艺表演等较为特殊场合的服装。这类服装一般比较强调设计意识和艺术情趣,对设计的要求非常高。例如,用于大剧院或体育场等场合团体表演的服装,由于观者与服装的距离较远,而且通常是一次性演出以后便完成了服装的使命,除了坚持设计第一的原则以外,对制作和材料的要求会适当降低,也可节省成本,两全其美。
;Ⅳ 服装设计三大构成要素是什么
造型、色彩、材质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
(一)型与服装设计
服装的造型可分为外造型和内造型,其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装的轮廓剪影,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的款式,包括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等。
服装的外型是设计的主体,内造型设计要符合整体外观的风格特征,内外造型应相辅相承。要避免抛开外型风格一味追求内造型的精雕细刻,因为这将会起到喧宾夺主、支离破碎的反面效果。
(二)色彩与服装设计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对色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对形的敏感度,因此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服装设计中色彩应用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础知识。
千变万化的颜色可分为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类。黑色、白色及黑白色调合而成的各级灰色属于无彩色系。白色是亮度的最高级,黑色是亮度的最低级。无彩色系之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彩色系。彩色系的色彩由色相、明度、纯度三大要素构成。
(三)面料与服装设计
面料是服装制作的材料,可分为纤维制品、皮革裘皮制品和其它制品三大类别。服装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料特点与服装造型、风格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因此了解不同面料的外观和性能的基本知识,如机理织纹、图案、塑形性、悬垂性以及保暖性等等,是做好服装设计的基本前提。
Ⅵ 服装的款式有哪些构成要素
服装的款式包括服装造型、构图、色彩、装饰各个方面。服装款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突出人,美化人。
掌握服装款式的构成要素能使服装设计更充分地达到实用化和多用化,同时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美的效果。下面衣联网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服装的款式构成要素。
服装的款式包括服装造型、构图、色彩、装饰各个方面。服装款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突出人,美化人。
掌握服装款式的构成要素能使服装设计更充分地达到实用化和多用化,同时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美的效果。下面衣联网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服装的款式构成要素。
服装的款式有哪些构成要素
服装是立体造型,是从服装的平面形转为立体型;有多面造型和动态变换造型的特点.有结合人体体型塑造服装造型的特点;有结合面料的性质、工艺特点塑造服装造型的特点。
因此,一般服装造型分三大类型:一是适体服装(或称体形服装);二是披挂服装(非适体服装):三是处于前两者之间,即部分适体和部分非适体服装。
这三种类型的服装,中外古今都存在并且反复运用着,发展着,形成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服装款式。
服装款式的总形,与人的体形,是有区别的。它可以适应人的体形,并在适应人的体形基础上加以形体夸张和概括;它可以用松体和紧体来变化人体的基本型。
这种变化人体基本形的探素,对于裸索服装款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开辟服装款式变化的新领域。掌握总体的变化,主要是运用对几何形体的概括和形与形的增减与夸张。
文章的结构称“章法”;建筑的营造法式称“经营位置”;装饰和绘画的结构称“布局”或“构图”;服装的结构称“款式”。
其结构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解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格律。例如:中国的米字格是通过水平线与中轴垂直线、对角线构成,九宫格则是以纵横交织线构成,借以划分区域和部位距定点、以点定位。
在款式构成中,点、线、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服装款式构成的要素。
线可以增强体形轮廓的清晰程度,增强动感、静感、下垂感和节奏感,运用缝接线、衣摺戮、装饰线和轮廓线、边饰线来组织线的繁简、疏密,可以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运用块面拼接,组织不同面积块面的装饰变化。运用扣子或点饰起着画龙点睛、突出重点、增强节奏的作用。
线、点、面的综合运用,应有所侧重或以面为主,或以线为主,或把点突出;不要平均运用,切忌杂乱和堆砌。
款式构成,可以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如:形体组合、套合、分割与组合、近似形的运用、增减形的变化、以及各类渐变(疏密渐变、方向渐变、色彩渐变、形体渐变、大小渐变等),造成款式的变化。
本文由蝶讯网搜集整理,内容来源于网络。
Ⅶ 服装四要素是什么
Ⅷ 服装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服装三要素有色彩,面料与款式。
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设计(Design)意指计划、构思、设立方案,也含有意象、作图、造型之意,而服装设计的定义就是解决人们穿着生活体系中诸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计划及创作行为。
设计的任务不仅仅的满足个人需求,它同时需要兼顾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情感的、审美的需要。由于这些众多的需要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设计任务本身就包括各种需要之间的协调和对立关系。现代的设计理念在更新中,同样要遵循设计的规范,要考虑这众多的“需要”。
(8)服装表演构成要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服装的款式是服装的外部轮廓造型和部件细节造型,是设计变化的基础。外部轮廓造型由服装的长度和纬度构成,包括腰线、衣裙长度、肩部宽窄、下摆松度等要素。最常见的轮廓造型有“A"型、“X"型、T型、H型、O型等。
服装的色彩变化是设计中最醒目的部分。服装的色彩最容易表达设计情怀,同时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火热的红、爽朗的黄、沉静的蓝、圣洁的白、平实的灰、坚硬的黑,服装的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表征,给人以丰富的内涵联想。
服装的款式、色彩和面料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款式、色彩、面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一定程度能反映出一个设计师的审美情趣、品位和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