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服装厂如何实施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所有的流程和运作都是大同小异的,不同的是每个行业监测和管理的标准不同,这个叫做专业不同,其余六大块管控模式不会改变的,具体为:
1,进料管控,制定相关检查标准和流程,保证所有进入工厂的物料符合生产和加工要求;
2,制程管控,制定每一个岗位/工序的作业准备和检验标准,保证生产过程质量有效管控;
3,出货管控,制定出货/成品检验标准和流程,保证每一批出去的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4,客户服务,制定客诉/客退处理规定和流程,及时有效的处理客户任何抱怨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5,员工教育,工厂的质量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要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品质意识教育和操作技能培 训;
6,持续改进,要定时关注和统计品质记录,对品质日报、周报、月报等重大的质量缺陷进行检讨, 制定有效改善对策和预防计划,防止同样质量问题重复发生,恶性循环。
以上是本人多工厂品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供楼主参考,谢谢!
② 如何做好服装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如何做好服装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引导语:从事生产管理,但近期他们的产品质量经常出问题:有一段时间,他也严抓过品质,但是生产效率马上下滑;他又狠抓生产效率,但品质又出问题。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如何做好服装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曲:培养三种意识
做为品质培训,讲得最多得就是什么叫做品质,怎样做好品质,往往你在台上讲得口干舌头软,台下受训者想睡觉。培训完后,受训者交头接耳,最后汇成一句话:好是好,就是对我们不实用!作为培训者听了,半条小命又气没了。
我曾在企业培训过什么是质量,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良心+责任心,这样受训者又好记,也容易理解。有时员工自己也会问,我拿了公司的钱,又没干好活,是不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因自己没干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损失,良心更过不去,生产和品检人员也同样会反问。大家有了这个意识,再适当往下引导,这个质量原因也不是很难控制,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就不会出这个质量事故了。因为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们会主动问你,以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品质呢?此时孺子可教也,可以培养员工品质的三种意识了!
一是自检意识。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质量控制的密决是: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要求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自我进行检验,只有自己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标识并把它分开放置。
二是互检意识。对于上道工序或车间流过来的产品,必须员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检验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进行生产,对查到上工序或车间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坚决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三是专检意识。做了自检和互检的动作后,生产主管就可以对专职检验员灌输了:员工一边要生产,一边都在做自检和专检的工作,做为专职的检验员,就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专职的检验员如是你部门的下属,那更好沟通;假如不是你部门的人员,他也会接受你的教导!
第二步曲:紧跟过程控制
在管理中,大家都看中结果。因此,很多朋友跟我在谈管理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对于伟人的哲学精髓,我是深深的佩服。但是对于和我谈结果主义的朋友,我会反问他们一句,如果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呢?在他们目瞪口呆之时,我就会跟他们讲,我是挺注重过程,没有好的过程,难有好的结果!对于品质的控制,我认为只有紧跟了过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质;因此在向友人传授中,我让他一定要紧跟过程控制。
一是首检控制。在产品上线前,必须要求组长、品检人员和员工,对在要投入生产的物料,都要仔细核实;要使用的工装配备,要确认性能是否稳定完好。然后小批量生产三只产品,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合格后再上线生产,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二是巡检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品检要对产品进行抽查,要用80%的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如:生手员工、关键设备、关键岗位等。
三是终检控制。在收线时,对于最后的产品,要重点控制,往往此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本人曾碰过一件事情,现在想想都害怕,一位员工有快下班时,还缺一只产品装箱,他就找一只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没经过检验人员就直接装箱。被组长立马纠出,此只产品有严重质量缺陷。何况产品收线时,还有一部分产品等待返修,所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所要严加控制!
第三步曲:再加二把武器
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实现品质管理的“长治久安”,管理人员就必须随身携带二把武器:“明刀”和“暗箭”。
第一把武器是“明刀”—“三分析三不放过”活动。俗话说明刀易躲,但也要看谁在使刀,又是一把什么样的刀。如是一位武林高手,手中拿着一把木刀,我想也没有谁说好躲:但如果是一位没练过功夫的人,手中握着明晃晃的宝刀,你敢说好躲吗?我所传授的武器是有刀谱的“明刀”。每天生产早会上,都要分析昨日生产中出现和碰到的质量问题,深入分析这些质量问题的危害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不合格品一旦出厂,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将损害用户利益,接下来分析产生这些质量的原因,层层追溯,明确质量责任,找出漏洞;在此基础上,分析应采取的措施付诸实施,及时改进不足。整个活动过程要真正做到 “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质量责任未明确不放过,纠正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管理者每刀手握“明刀”,每天追求质量提高一点点。
第二把武器是“暗箭”—人员质量意识试验法。俗话说暗箭难防,在品质控制中,如果没有这把“暗箭”,怎能杜绝员工麻痹大意思想。人员质量意识试验法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管理者不定期地找一些质量缺陷不明显的不合格品,记下编号或做好标识后,混入一大堆同类产品中间,看员工能否把它们及时、如数地检查出来。那些质量意识不强、工作不细致的员工,在碰到这种事先不打招呼,且随时随地都可能举行的“考试”时,就往往很难得到高分。所以,要想经受住“暗箭”的考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心,“不接收来自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不把不合格品传递给下道工序”。
;③ 服装质量问题是如何产生
服装厂生产制造衣服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质量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该如何解决?
第一,员工动作的规范和优化,这是解决品质问题的第一个思路。
很多品质问题说到底就是员工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这是很多企业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做过的很多案例都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技术设备上的改进,就是规范和优化了员工的动作,效果就很明显了。
所以,以后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它看得很复杂,先从员工的操作动作入手。
第二,进行横向控制,就是互相检查。
横向控制就是对问题层层把关,进行隔离,并且互相检查要到位,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三,大面积排查问题,在点上解决问题。
通过对质量问题进行排查,并且每天排查,取得成效的。注意,查出的问题再多,都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解决,同一个时间段,不要解决太多的问题点。
还可以在生产某个产品之前,排查这个产品曾经出现过的历史问题,然后一点点地落实责任人去解决。这样的排查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④ 服装厂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如何有效保证
宏智瑞达从事生产管理咨询公司很多年了,经常会遇到企业生产管理的问题,像是生产现场该如何规范?服装厂管理制度该如何制定?如果保证交货期?如何保证生产质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每个生产企业都会遇到的。宏智瑞达在研究后,认为服装厂的生产管理是最容易懂的,下面提供一个服装厂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保证的有关规定,希望企业可以受益: 1. 工厂接到订单后,先组织技术部门人员,分析该款标准样衣的工艺特点,并打版制标准样衣。 2. 对标准样衣的各个部位协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完整的工艺流程。 3. 新款上线前务必督促有关现场管理员制作产前样、对一线生产员工缝制辅导到位,要求管理人员、质检人员进行巡检和半成品抽检。 4. 严格要求并督促各组员工按工艺标准进行缝制,并及时向业务部门提供大货样。 5. 各款在上线生产前即将生产时,有关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车间员工开生产例会或早会,对该款做详细的说明,并将技术部提供的样衣、工艺单及质量标准标准书面通知,公布于众。 6. 车间主任必须组织督促各现场管理员将质量问题解决于车位之上,处理于成品之前,以保降低成品的返工率,从而保证产品质量。<proinsight-br>
⑤ 服装厂质量管理制度
服制厂的质量管理制度如下:
严格格执行“五核对”、“八不裁”制度,把好裁片质量关。
其中“五核对”包括:
1. 核对合同编号、款式、规格、批号、数量、型号和工艺单。
2. 核对原辅料等级、花型、倒顺、正反、、门幅、数量。
3. 核对样板数量是否齐全。
4. 核对原、辅料定额和排料图是否齐全。
5. 核对辅料层数和要求是否符合技术文件(标准)。
“八不裁”包括:
1. 辅料没有试验缩率的不裁;
2. 原、辅料等级档次不符合的不裁;
3. 原料纬斜超规定的不裁;
4. 样板规格不准确或组合部位不合理的不裁;
5. 色差、疵点、污、残超过规定的不裁;
6. 样板不齐的不裁;
7. 定额不明确、门幅不符或超定额的不裁;
8. 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没有交代清楚的不裁。
严格执行八项技术操作规定:
1. 严格执行顺毛、顺色、顺光作为正面的规定。
2. 严格执行拼接规定。
3. 严格执行互借范围规定。
4. 严格执行色差、疵点范围规定。
5. 严格按工艺规定执行对条、对格规定。
6. 严格执行辅料、排料、节料、开刀、定位、编号的技术规定。
7. 严格执行电刀、电剪等工具设备的安全操作规定。
8. 严格执行文明生产规定。 产品整洁保护制度
9. 原料和衣片堆放必须要有垫仓板衬底,保持道路畅通。
10. 裁片要堆放整齐,不可着地。
11. 生产班组领活不能将衣片随便放置地上。各道工序在半 成品流动及生产操作时不允许将各部件随意堆放或掉在地 上。
12. 不允许在衣片、半成品、成品上坐、卧、踩、踏。
13. 成品整烫后要摆放整齐,入箱时要防上挤压。大箱打包 后及时入仓。 缝纫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缝纫工序要严格执行以下技术操作规定:
14. 严格执行各部位推、归、拔、定型、熨烫的技术规。
15. 严格执行各部位缝头大小的规定。
16. 严格执行明、暗针码的规定。
17. 严格执行有关部位的对称和互差规定。
18. 严格执行对条对格规定。
19. 严格掌握各部位色差、疵点的安放规定。
20. 严格执行有关绣花、镶嵌、强补规定。
2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2. 严格执行文明生产规定。 设备管理制度
23. 凡属厂内所有的一切机电动力设备,实行验收、编号、使 用、调发、移装、封存、报废和技术资料建立档案,统一管理。
24. 严格执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 了使用。
25. 生产用的贵重,关键设备,实行定人定机,专管专用, 公用设备有专人负责。
26. 各车间、班组使用的调配,由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负责, 保证“三好”(使用好、管理好、维修好)。车间与车间之间 设备的调配,必须有设备科统一安排。
27.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保持设备的良 好技术状态。
28. 做好厂内设备的建账、建卡、统一编号工作,建立健全设 备技术档案资料。
29.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做好设备日常维修工作,加强设 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 锁眼钉扣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30. 锁眼、钉扣线的性能与面料要相适应。
31. 钮扣和锁眼线的颜色要与面料的颜色相称。
32. 扣眼与扣眼间的距离要一致(或按工艺规定)。
33. 扣眼与止口的距离要一致。
34. 针距密度要严格按要求执行。
35. 钉扣要牢固,钮扣位和扣眼的高低要一致。 质量分析制度
36. 每周由质量管理部召开一次检验人员碰头会,通报质量 信息,研究解决质量问题的办法。
37.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门及时会同技术、 生产部门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及时堵塞质量问题的发生。
38. 在封样时发现产品在结构上存在问题,及时会同有关部 门拿出解决的方案,报主管厂长确定后处理。
39. 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每月两次对产品及工序操作问题 进行质量分析,由主管厂长主持,质量管理部、技术部、生 产车间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对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 都要书面记录齐全,供会后检查落实。
⑥ 服装如何提高产量质量
一、均衡生产,调度有序
⒈配合公司,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结合本部的生产实力,具体组织生产计划的实施工作。
⒉负责实施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贯彻落实致班组。
⒊制定和执行现场作业标准及工艺流程,从而使生产的产品,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保证进度和质量。
⒋实现全面均衡有节奏的同步生产,使最终的生产便于包装及装箱。
二、产品质量控制有力
⒈生产厂长接单后,先组织各组现场管理人员,分析该款标准样衣的工艺特点,仔细阅读工艺单的制作要求。
⒉对标准样衣的各个部位协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工艺流程。
⒊新款上线前务必督促有关现场管理员制作产前样、对一线生产员工缝制辅导到位,要求组长、质检人员进行巡检和半成品抽检。
⒋严格要求并督促各组员工按工艺标准进行缝制,并及时向业务部门提供大货样。
⒌各款在上线生产前即将生产时,有关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本班组员工开生产例会或早会,对该款做详细的说明,并将技术部提供的样衣、工艺单及质量标准标准书面通知,公布于众。
⒍生产厂长必须组织督促各现场管理员将质量问题解决于车位之上,处理于成品之前,以保降低成品的返工率,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三、定员定额、先进合理
⒈生产厂长可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归类所下单中各款式的性质,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水平,结合自身对车间各班的了解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到位,并固定人员生产,督促日产进度及现场收尾工作。
⒉因公司分类为不同档次的产品,并且各个客户对品质要求水准不同,针对此类情况,结合厂部目前的生产实力,为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①现将车间缝制员工分为A、B两类,A类为缝制素质优等,B类为缝制素质差等,隔开进行有效的安排生产。②分别在每年的3、10两月份开展质量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着重从人性化管理上做文章。
四、原辅材料,供应及时
⒈生产厂长必需及时追踪正下单的原辅材料,如有需上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处理。
⒉组织车间各有关人员做好一切产前准备工作:如生产设备的配置,有关人员的调配,有关工具的搭配等。
⒊配合技术部准备好有关需用的定位板、实样板等各类生产前的必备用品,使每款上线,都井井有条,临阵不乱。
五、纪律严明、考核严格
⒈严格执行厂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管理制度,对违反本厂管理制度人员,视情节轻重,按规章制度有关条款予以处罚。
⒉督促每位员工准时上下班,做好车间有关人员的考勤制度。
⒊对考勤制度做到公正、公平,以理服人,以事实为根据。
⒋车间管理人员薪资实行底薪加抽成和“4+4+2”考核办法相结合的薪资体系。
六、设备完好,运转正常
⒈督促各组员工负责保养好各自的机台设备,做到“谁使用—谁保管—谁使用”。
⒉督促有关人员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调整、维护和保养。
⒊督促各组员工每天上班清洁机台,检查自用设备是否完好,娟异常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以保机台运作正常。
七、安全第一,消除隐患
⒈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第一。
⒉做好安全生产消防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⒊严禁一切易燃品及火种进入生产车间,车间内杜绝吸烟。
⒋生产厂长每天下班前需督促有关人员检查车间每个角落,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⒌下班后督促各有关人员关闭好门窗,大门上锁前务必检查各门窗是否有关闭妥当,清理车间所有人员,关闭车间所有电路。
⒍督促每位员工养成人离机关的习惯,并提醒有关人员定期安检。
八、堆放整齐,文明生产
做到:裁片不落地,衣框不乱放;
衣角不掉地,成品不乱堆;
散线不乱抛,断针不乱丢;
补片一换一,辅料次换优;
食物不进车间,杂物不放衣框;
机台保持清洁,场地整洁卫生。
⒈平车、凳子、框子及有关工具、设备定放置,排放整齐,不准随意摆放、挪动或调换。
⒉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如茶杯、零食等)严禁带入车间。
⒊要求半成品、成品要堆放整齐,不可随意捆绑,不能落地,次品隔离并加以标识,防止机器漏油造成污渍,对不同扎号的半成品或裁片分开,以免造成色差。
⒋保证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清洁,督促有关人员每天打扫生产现场,督促各组员工保持环境卫生。
⒌督促有关人员定期擦洗门窗、现场地面及各生产备用工具。
⑦ 制造业(服装生产)产品质量如何控制
制程品管指的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制造工艺、工序品质、产品品质等,符合规定的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检验活动。
产品的品质变异发生最多的位置,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越多,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故而制程品管是关键。
我们服装厂生产服装过程,工序较多,且多是手工操作,因每个人的操作技术程度不同,就会成就不同的产品质量。又因工序多,如因一道工序的原因,就会导致较多工序返工,如若流到尾部,在出成品时检验发现品质问题需返工,就会直接影响交货期,造成公司的经济与信誉的损益。如果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控制产品质量,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境发生。
我们又如何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品质呢?首先,品管部必须为一个独立性部门,并具有品质的最高决策权。建议工厂成立物料审核小组,由品管部主管担任组长,与之相关部门(生产部、跟单、仓库、车间、尾部等等)人员担任组员,对难以确定的品质状况作最终品质判定。再就是建立制程检验关卡。
第一,建立高效的制程巡回检查职能,即设立IPQC作制程巡回检验。主要控制因工艺方法、用错料、色差、尺寸等批量性的品质问题,同时也可以对其它时而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IPQC必须规定巡回检验时间间隔周期,巡回检验一次的件数,并填定检查表,主要记录不良项目,对重要品质问题发出CAR(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要求改善。
第二,设立FQC在制程中作定点检验,一般情况下是全检作业,如车间要下到尾部的产品,或一、二个工序一个班的产量,可以用FQC保证产品质量,同样要填写检查表,作不良分析。
第三,如何让IPQC、FQC作业呢?首先,品管部在接到制单、原板后,须做好《产品检验指导书》,里面详细描述检验项目(外观、尺寸、功能、结构等),注明特别容易发生的品质问题(根据原板制作时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并将检验项目里的缺陷分为CR(严重或致命性缺陷)、MAJ(主要缺陷)、MIN(次要缺陷)三个等级施以判定。当车间生产大货时,车间组长须做首件,先自主检验OK后填写在《首件样板确认报告》(一式二份)上,再附首件样板一同送品管部确认,品管部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填写在《首件样板确认报告》上,《首件样板确认报告》上注明合格与否,一般半小时内用《首件样板确认报告》第二联回复车间,合格签首件样板附《产品检验指导书》,交IPQC作制程检验品质断定的依据。不合格直接回复车间改善,车间改善好后回到自主检验,重新送《首件样板确认报告》及首件样板,直至OK为至。如因品管部确认时间长,超过半小时,货期短,厂长批准,车间可经自主检验,先自行生产,IPQC依《产品检验指导书》巡检。首件确认有利于工艺方法、用错料、色差、尺寸等问题批量性返工。生产中,车间依据《首件样板确认报告》及首件样板作业。IPQC依据巡回检验时间间隔周期、巡回检验一次的件数、首件样板、《首件样板确认报告》、《产品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作业。如在巡回检验中发现品质问题,IPQC需追溯到上一个巡查时间段,堵住不良品下流。FQC同样依据首件样板、《首件样板确认报告》、《产品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作业。IPQC巡回检验中发现的不良项目统计提供到FQC,好让FQC对IPQC检验不良项目作重点检验。合格贴“PASS”下货,不合格贴“NG”返工,难以判定的品质问题提交物料审核小组,由物料审核小组作最终判定。
第四,如果想更好的品质保证,在IPQC、FQC下设立QA,对FQC检验后的产品进行抽检,可以采用美国军事标准105E抽样计划表,或中国GB2828抽样检验方案等标准,取一定的AQL值,如 AQL:CR=0 MAJ=1.5 MIN=2.5,再按检验严格性区分:1、正常检验:一般情况下采取此种检验,检验级别取“Ⅱ”;2、加严检验:连续5批中有2批被拒收时采用此种检验,检验级别取“Ⅲ”;3、放宽检验:连续10批中全部被接收时采用此种检验,检验级别取“Ⅰ”;在加严检验的情况下如经确认批的质量得到改进,且连续5批都被接收时可回到正常检验.反之可拒绝检验,限期整改。在放宽检验的情况下,如出现批不合格时,就要回到正常检验状态。主管特别要求的产品,进行加严与放宽的检验。这些措施有利于人力合理的调配,让QA有更多的时间作出货检验,从而最终目的是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
以上的这些制程品质管理与监控,只是一个笼统的制程最基本的流程,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具体的去实施。
其实,大家想一想,不难理解,生产过程中是产品质量发生变异最频繁的地方,又是最关键的地方,如果在制程中没有控制好产品质量,流到成品处,问题才暴露出来,无论是返工,还是报废,或是让步出货,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所以制程品质控制是最有决策性的控制。
⑧ 服装厂流水线品质管理的措施
1.熟记工艺要点与合格品标准
当接到一款新单后,生产厂长先要组织各组现场管理人员,分析该款样衣的工艺特点,仔细阅读工艺单的制作要求。在核对样衣的过程中,对款式工艺熟记于心。同时,开个产前会,分析工艺难点和作业先后的程序,针对可能出现的工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对标准样衣的各个部位协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工艺流程。
然后将所有细节及时传达给一线员工,并结合款式具体的工艺要求及产品质量要求,作一个详细的说明,要让大家都能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合格。
新款上线前务必督促有关现场管理员制作产前样、对一线生产员工缝制辅导到位,要求组长、质检人员进行巡检和半成品抽检。
2.原辅材料的监督把关
开工前,首先要对面辅料的品种、规格、色泽、型号、质量品级进行检查。因为,凡是在面料、辅料上存在的问题,最终都会在服装上反映出来,并转嫁为服装的质量问题。所以,技术部门要全面分析面、辅料及其品质要求(包括染料中的有害物质指标)能否达到客户的标准。如面料的品种、纱支、结构、克重、颜色(特别注意特殊色);辅料,包括拉链(是否特指某厂家拉链)、绳、扣、风眼、花边、松紧带、主标、水洗标、吊牌、装饰牌等。
质量部门再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复核,然后才同意签发使用。未经检验测试的面、辅料是绝对不能投入使用的。正式投产前应将所有材料全部预备齐整。
再者,要考虑材料的配伍性。比如,辅料与面料的收缩率是否基本一致,是否要做预缩处理。二者的耐热度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在熨烫环节会出现质量问题。如果配用金属类辅料时,要特别注意金属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表面粗糙度、是否会生锈、氧化变质等情况。
3.保证缝制设备的合理配置
接到新的服装订单后,常常需要对辅助装置或工艺设备进行调整。看看现有的设备性能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如果不能,添加新设备是否值得。
如果熟练工人过少,可考虑购置一些自动化专用缝制设备如:电子锁眼机、电子套结机、电子钉扣机、电子花样机、电子钉裤环机等半自动专用缝制设备,或全自动开袋机、全自动贴袋机等属于全自动化专用缝制设备。
半自动缝纫机需要操作人员将布料拿起,在针的落点附近放好,辅助控制管理布料头,具有自动剪切、设置工艺等功能。全自动缝纫机最明显的特征是,操作人员将布料放好后按“开始”键,机械自动控制布料,缝制结束剪线后,将缝制品依次叠好。
对于一些作业要求比较高的止口缝纫、卷边作业等,需要操作工花费较多时间在缝纫前的送料准备工作以及缝纫后的堆料上。如果全凭经验操作,不但生产效率很低,质量也难以保证,无形中还可能会增加成本。但如果对这些设备进行改装或增加相应辅助装置,则可变技术性操作为熟练性操作,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缝纫质量整齐划一,也可降低生产成本,明显提高服装档次。因此,考虑是否配置一些辅助装置如:各种定位器、卷边器、打褶器、拖轮、送带机、特殊压脚、自动剪线装置等等。
配置完成后,检查车间内设备是否摆放整齐,机器及台面是否干净无油污;由于生产是以小组为最小组织单位,组长是对第一现场最了解的人,应该对组上的一切事务负责任。确认一下是否还有其它问题,如果有问题必须在具体生产活动之前得到解决。
4.科学处理好生产流程与人员分工
生产厂长分析现有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能否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如果可以,则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归类所下单中各款式的性质,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水平,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固定人员生产,督促日产进度及现场收尾工作。
具体到各个车间,每个组长必须对本组每一位员工都了解、熟悉,不仅要知道员工的技术能力、还要了解员工的脾气性格及优缺点。这样在做工序分配时才能有依据,才有可能充分发掘员工的能力。
除了尽可能把生产作业计划订得准确,人员分配合理,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平衡的部门、车间、工序,一经发现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