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服装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服装资料 汉族民族服饰 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两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命令,从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内要将全体男子统统剃去头,改梳发辫,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汉族对清政府的命令极力抵制,反抗活动彼伏此起。长期的抵制斗争与满清已统一全国的形势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十从十不从,即: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及:仕宦 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族衣装中的特点。 一、汉族民族服饰的式样 男装的式样: 1)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
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就是这种。 2)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1)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2)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在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 二、汉族服饰的风格 如果 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 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饱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 抱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 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 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 态的原型,但 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 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 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 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族民族服饰:秦代服饰(女服) 曲裾深衣,秦汉时期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汉代平民百姓服饰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 汉族民族服饰:汉代直裾(女服,区别于曲裾)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汉族民族服饰:唐朝服饰(男装) 唐太宗李世民 这是汉族男服的另一个式样-----圆领窄(宽)袖袍衫。头上的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汉族民族服饰:宋朝服饰(男服1)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这种就是大襟右衽交领式样。 汉族民族服饰:明朝服饰(男服1) 明朝汉族男子服式依然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这种就是圆领式样
② 中国现代的服饰特点
中国现代的服饰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
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其中长期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且受多民族服饰影响的汉服大放异彩。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
(2)中国的服装有哪些特点扩展阅读:
中国隋唐时期服饰特点: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
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
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齐胸襦裙、高腰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③ 中国现代服装的特点是什么
男装千篇一律
④ 中国古代的服装有哪些特点
相关服饰的特点主要有交领右衽、大襟、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虽然历代各有变化,但在礼仪服装中一直传承这些特征。
系带隐扣
早期服装以腰带束缚,后来出现把系带缝于衣上的做法。腰带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象征身份、地位、权力等。虽然很早已发明纽扣,但在明代之前并不大量使用,且一般不用于显眼位置。至明代中后期才较多于显眼处使用纽扣,但其剪裁、领型、袖型等与清代服饰仍有不同,见于女装及少数男装常服、军服、便服等;清代服饰以布制盘扣为主,扣带很长,极为显眼,大量用于礼服、官服、常服等各类型、各身份人物所穿的服装。
⑤ 中国流行服装的特点
2009/2010秋冬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
2008年10月22日华衣网
2008时尚创意空间于10月19-21日上海浦东展览馆举行。
时尚创意空间之“面料空间”部分,也称为“中国流行面料创新设计展示”,是产业链上游面料企业整体创意展示,也是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办的“中国流行面料”系列品牌活动之一。“中国流行面料创新设计展示”是中国顶级纺织面料供应商与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服装品牌互动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汇集了前沿、权威的流行趋势信息和创意理念,符合潮流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以及最具创新意识、研发能力并拥有完善服务体系的面料供应商。
“面料创意空间”作为一个最前沿、最权威的流行面料趋势,发布了09/10秋冬中国服装流行趋势。
09-10秋冬男装流行趋势
第一主题:魔方
工业的机械化与规范化为时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前沿的科技力量结合时尚的艺术,带来一种魔幻的效果,为严谨、深沉的事物增添新意与奇趣。
太空骑士: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摆脱了现实的束缚的POCKER一族,游离在现实和虚拟的生活之间,传统的服装加入了功能材料变得虚幻而雅致,激进的装束展现出一副超现实的画面。
后现代绅士:历久弥新的绅士从没有停止变换的脚步,后现代的生活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更大程度地给男人放松和舒适的空间。经典庄重的服装在绅士着装精髓中重新找到了诠释的方向。男人现实的精神在时尚实验中形成新的风格。
第二主题:回溯
在充斥重复感的工业化大生产产品的现代生活里,我们开始意识到大自然造物主的智慧,“手工制造”无疑是更有效利用造物主带给我们的本源资源的最好招牌,这将会是一个将自然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技术重新结合,经典和前卫再造融合贯通的时代。
定制生活:定制不再是奢侈的需求,现代工业正在以人性化的面貌满足生活的欲望。通过外表和妆扮的改变,传统服装焕然一新,手工品质和工业化,奢华和简朴完美结合。英格兰的优雅成为新一轮的大众文化。
摩登男孩:传统的东西总能因其单纯的人文关怀而感动现代。现代科技和功能闪现着人性化的便利。在老旧的时尚中加入现代的因素,在基本自然中更多地关注时尚和功利的细节。故意仿旧的外表更加反衬出年轻脉动的信息。
第三主题:喧嚣
极具包容度的时代,各种民族信仰的意识形态得以充分展示,华丽摇滚、朋克、波希米亚等多元素的组合方式是时尚的表达更加自由,无疆界。重视装饰却又实用的创作受人青睐。
摇滚情愫: 极具包容度的时代,民族文化和艺术蜕去了本源的外壳,形式化的充分展示。时尚的多元化组合方式在无疆界中更加自由的表达。全球文化的混杂在时尚的艺术坐标中创造出一种复杂和外表形式冲突的新男 性。
第四主题:关怀
沉静、优雅,忠于自身感受与内心的渴求,在繁华的世界中拥有一片净土。向往都市雅皮的时尚情感,通过自身的理解赋予其新的主张。
09-10秋冬女装流行趋势
第一主题:回溯
在自然的艺术灵感中探索,渴望回到自然的怀抱,广袤的田园大地,森林与果园,无不令人向往,同时由于世界各民族的大融合,各种传统文化,手工艺技术更是为艺术创作带来多元的灵感。
第二主题:魔方
冷静、沉稳但并不压抑的色彩。本白、深灰、蓝调的冷灰,以及朦胧的碳黑、黄金充满了科幻的冰冷质感;栗子肌肤与柔和的午夜蓝,为整组色彩增添一份温柔与雅致。
第三主题:喧嚣
虚拟网络的迅速发展带来一个极具包容度的时代,各种意识形态得以充分展示。华丽摇滚、朋克、波希米亚等多元素的组合方式是时尚的表达更加自由,无疆界。重视装饰却又实用的创作受人青睐。
第四主题:关怀
沉静、优雅,忠于自身感受并渴求内心的幸福安宁,注重人文精神,期望在喧嚣的都市中拥有一片净土,向往都市雅皮的时尚情感,通过自身的理解赋予其新的主张。
⑥ 中国服装的特点
在21世纪的100年里,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来说,与20世纪的状况截然不同的,至少有两点引人注目的变化或趋势。
经营网络化。世界的服装业在21世纪将依靠网络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的服装业也将依靠网络获得有史以来的最大发展。在网络的作用下,服装这一行业的经营将全面实现网络化。这主要将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网络的联结沟通整个世界服装市场。网络是没有国界的,网络将把全世界联在一起,这是以前任何历史时期做不到的。中国的服装企业要率先进入国际化的服装网络市场,以大市场的存在为自身发展的舞台。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服装企业一定要去外国卖服装,当然去卖也是应该的和完全做得到的,而是说中国的服装企业一定要以网络市场为背景来发展自己,以网络提供的信息来转换自己的产品和经营方式,来更好地稳定和扩大自己的客户。
(2)服装企业与服装用户之间将通过网络建立长期的密切关系,增进相互的了解,规避市场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在网络上,双方才会如同面对面的交流一样去相互了解。这样,最重要的还不是企业了解用户,而是可使用户更好地了解企业。有了网络的联结,用户才会真正同企业形成稳定关系,长期从自己选择的企业购货。服装这种特殊的个性化商品将全在网络的帮助更好地实现其个性和其价值。
(3)服装的设计网络化。在21世纪,是服装设计的不同。网络的联结可使设计者贪图世界各地的设计灵感和思想,设计的视野是极为开阔的,而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从网络上选择设计者,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也不论是哪一地区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直接为特定的服装企业作设计,所以企业的设计选择,在有了网络开通之后,永远都是最优秀的。这一点,是21世纪的服装与20世纪的服装的根本区别。
弱化竞争性。服装行业是竞争性行业,但进入21世纪以后,必将出现弱化竞争性的趋势。这就是说,21世纪的服装行业不会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竞争行业,市场竞争还会存在,但是已可大大地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会出现特定时期的无竞争局面。中国的服装企业对这一趋势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并要相应做好自己的准备。进入新的世纪后,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服装行业基本上是同其他行业一样,不能再去有意识地竞争,创造竞争环境,而是要求行业实现协调发展。作为服装企业,就是不能再去搞你死我活的市场博杀,不能以打垮对方为目标,而是要学会主动与对手合作,结为利益一致的联盟。
在新技术发达的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赢利,而不是打垮别人。如果双方竞争决一雌雄,而结果是败者落魄,胜者也精疲力尽,这又有何意义呢?服装在21世纪的主要功能是体现人的个性,所以服装企业是以高技术表现为基础的高素质企业,在适应新技术要求下,更需要相互依赖,和谐地生存。因而,竞争的弱化是必然的趋势
⑦ 中国古代服饰有哪些特点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汉服,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如此界定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性质的考虑: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以此界定下,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而现代古戏装,除清戏装以外,虽然与古代有所区别,但也是依照传统风格合理改制而来,所以也可以称为汉服。而汉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将其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满装、洋装、现代装)区分开的,现在这种汉服,又多被称为“古装(除清装外)”。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要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畴;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即要分清,一个汉族人所穿的服装和汉民族整体的传统服装之间的区别。
⑧ 中国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也日益发展,向着广度和深度展开。比如古书就有很多关于服饰观念起源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易经系辞下》)显然,自然界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景色,不但直接给予了当时人们审美感受,也启发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采(同彩)彰,施于五色作服。”(《虞书益稷》)这些记载说明,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就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制作服饰的材料取之于自然,裁制的款式、选用的色彩、装饰的纹样等等也都与人们不断观察自然,利用自然有关。服饰在满足人们使用目的的同时,也产生了同大自然一样多姿多彩的美学效果。这种以自然为美的服饰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效果的各个方面。
帝王的服饰
⑨ 中国传统服饰有哪些特色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⑩ 中国自古以来服饰众多,那么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
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10)中国的服装有哪些特点扩展阅读
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
依托内蒙古全区花季旅游活动,在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举办了分站预赛,呼和浩特、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等盟市结合本地旅游活动组织了预赛。
共有内蒙古全区12各盟市的152支代表队参赛,甘肃、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区也派出4支代表队参赛。活动还邀请了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4支国际表演队参赛,参赛和表演人员达1500多人。
多场分站预赛不仅让内蒙古各地优秀蒙古族传统服饰获得高频次的曝光,也为大赛评审方向、标准上提供了更多参考。
“昨晚评审组连夜审阅各参赛队服饰样片,觉得今年参赛队伍水准很高,准确把握住了蒙古族服饰的‘根’和‘魂’,”担任总决赛评委主任的兰英说,蒙古族服饰大赛最重要的是了解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否则创新就失去了文脉。
只有准确把握时下流行元素,才能让蒙古族服饰变成穿在身上的“流行文化”,真正起到传承、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已在内蒙古成功举办了14届。该活动也吸引了各地的参赛队伍不远千里参与其中,成为国内外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展示宣传、学习交流的重要舞台。
“呼伦贝尔市今年共有18支参赛队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支表演队共计275人,320套服装服装参加,是历届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呼伦贝尔市旅发委促进科包艳梅介绍道,呼伦贝尔市聚居的蒙古族部落主要以巴尔虎部落和布里亚特部落、厄鲁特部落为主。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呼伦贝尔蒙古民族服装服饰的传承方式和新的研发,也随着蒙古族生产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提升。